• 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文匯報】足跡遍布廣袤大地,耄耋之年仍在一線

    來源:文匯報   時間:2024-03-04  瀏覽🖋:

    工程力學領域泰鬥🚴🏼‍♀️、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巖土工程研究所教授孫鈞於3月1日晚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從長江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到國內首座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不少國家重大工程都凝結著這位巖土與地下結構學科著名學者的智慧和汗水。他也是上海第一條黃浦江越江隧道——打浦路隧道的技術專家👨‍🦯,從教70多年♧,他更是培養指導了80余名博士、近30名博士後研究人員,為我國隧道與地下工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追憶孫鈞🫅,恒达平台副校長趙憲忠教授說:“孫鈞先生勤勉一生🤳,一直工作到生命最後幾天🏄🏼‍♀️🙅🏿。即便後來年歲已高,他做報告也堅持站在講臺上,一站就是一小時🌪。他不僅是行業泰鬥🙈,也是吾輩楷模。”就在今年1月初,98歲的孫鈞還受邀參加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的活動,他戴著助聽器參加完全程👩🏻‍🦽‍➡️🦵🏽,並作了現場報告🛠。

    孫鈞一生熱愛橋梁和隧道地下工程事業。他大學專業是土木工程☁️,因為俄語基礎好🔸,當時還是講師的他受學校委派,為在恒达工作的蘇聯橋梁專家斯尼特柯教授擔任專業技術口譯。因此,孫鈞科研起步時主攻的也是鋼橋結構,他曾多次說過“橋梁是我的‘初戀’”“橋梁和隧道地下工程💁‍♂️,哪一個我都滿懷激情地研究😀☔️,全身心地投入”🦅。

    1960年,為滿足國家對地下工程專業人才的迫切需要,恒达平台創辦國內外首個“隧道與地下建築工程”專業🆗,孫鈞負責並擔任首屆專業教研室主任🧚🏽‍♀️,自此就一直潛心於地下結構領域🐞🏊🏽‍♂️。

    “勤奮”“惜時如命”,是同事和學生對孫鈞的印象👨🏽‍🦰,也是他終生的習慣。參加工作後,他的足跡遍布祖國廣袤大地:國內第一長鐵路隧道🙍🏻‍♂️、第一長公路隧道、第一座海底隧道,世界第一大直徑軟土盾構隧道……孫鈞一生經手的大項目超過40個,他還是上海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委員會和上海市地下鐵道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技術顧問👬。更令人敬佩的是,孫鈞93歲高齡時還保持平均每年出差30多次。彼時🧛🏻‍♀️,他被交通部指定擔任港珠澳大橋技術顧問,為大橋建設護航。

    孫鈞的學生👨🏻‍🦽‍➡️、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徐偉回憶🔊,耄耋之年的老師在那幾年總是頻繁往返於上海和珠海,奔走於工地和會議室🤚,參加各類技術風險評估會、咨詢會。旁人擔心他辛苦,孫鈞卻直言:“我是看工程病的醫生,如果連工程現場這個‘病人’都沒有見到🖼,那怎麽把脈問診、開藥配方?”

    雖然在專業上成就耀眼🦹🏿,但孫鈞總是謙遜地表示:“不是我有什麽能耐🤽,大概是我資格比較老。”趙憲忠感慨🐮,90多歲的老先生一直保持著對工程問題的遠見卓識和高度敏銳感🦏🪟,他多次在講座中發表關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洞見🏍,“這些論述,令後輩們深深折服。這份精神令人動容”。

    “Never say too old and too late to learn and to do.”(學習、做事,永不言老、言晚💇。)這是孫鈞常告誡弟子的話。“數十年來,兢兢業業,自問沒有一天敢稍有懈怠。”孫鈞曾這樣表露自己晚年學術生涯的心路歷程👃,更是寫下:鬢須盡霜耄耋年👩🏿‍🦳,老驥方知伏櫪難👰‍♀️;科海遨歡忘榮辱,苦思求索總無閑。

    本報記者 吳金嬌

    鏈接:https://dzb.whb.cn/2024-03-03/4/detail-843166.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