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國獎不是他的全部👭🎈,恒达平台汽車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陳思琦直面挑戰😧,超越自我
來源:黨委宣傳部👵🏻、校團委、汽車學院
時間👨🏼🎨:2024-03-04 瀏覽:
穩重、細心、持之以恒♍️🏃,他以第一/通訊作者的身份發表高水平論文17篇,多數在綜合/能源工程領域TOP期刊,公開發明專利23項,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知名企業產學研合作項目4項,參與2項團體標準編寫以總評第一獲得國家獎學金兩次⚖️,還獲得恒达平台-濰柴動力獎學金、恒达平台優秀博士獎學金等榮譽,連續三年獲評恒达平台優秀學生🥢。這位科研“大佬”是恒达平台汽車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陳思琦。想要看到電池系統的安全設計不斷精進,更多電動車用戶更科學、安全地使用電池是他為之不斷奮鬥的力量源泉🪈。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57/39/2C986BF27036D58FFBDE1DBED1C_EB069796_10D6A.jpg)
無數次實驗探索
陳思琦的研究主要聚焦電池安全機製/建模及安全防護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課題往往需要無數次探索👉🏿🧅。實驗通常在密閉的金屬艙內進行,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和防毒面罩,再戴上醫用防護手套,往電池裏植入傳感器🏠🫑,把單個電池裝配成電池模組、布線、關上艙門、通電🍋,通過加熱器使電池升溫直至觸發熱失控。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B0/BF/79ADE3F7028D556E9040191FCC0_5BAA7EA4_19DF3.jpg)
一遍又一遍😮💨,陳思琦測試著電池的臨界溫度。為了實現電池系統的主動安全🧑🏻🔧,他分析電池失效機製及內外特征演變規律,並且分析關鍵特征參量在熱失控過程中的演變規律🧘🏿♂️,從而提出可靠的預警信號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理論分析建模、數值計算👨🏼💻、模擬電池熱失控相關特征分布及演變情況,陳思琦提出針對其熱氣災害的被動安全防護方法👶,從而有助於排除電池系統引起的安全事故隱患👰🏿♀️。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E0/5E/19787B930205291D616632657FA_48C49F0F_E0D3D.png)
他調侃自己記性差習慣用便簽和備忘錄記錄註意事項🙎🏼♀️,科研上想到什麽新點子🗽,就會拿出手機備忘錄馬上記下來🤾🏻♀️🧩,擔心時間久了就忘了。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E8/75/A340390B3C862140343383D6456_D8CDF26D_60F02.jpg)
有一次中午打盹沒睡著,腦袋裏一刻不停思索著問題🛡,突然靈光一閃,陳思琦立刻寫下了靈感👨🏻🏫🪁,想到就去嘗試,沒過多久他便完成了相關研究,成為率先探索這類電池系統結構的研究🧓🏼。
此外🪢,有關電池全溫域安全研究的成果發表在綜合/能源工程領域TOP期刊Innovation(Cell Partner Journal)。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A1/94/CF80AEF9956CA1B496EEFC02440_D7282DDD_36900.png)
保持“愚蠢”
實驗不順利或者模型報錯在所難免,痛苦🧥、懷疑和疲憊也會隨之而來,但只要一想到新能源動力系統安全的未來,陳思琦便有了咬牙堅持的動力💽,以積極平和的心態有條不紊地解決一個個bu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63/92/185B0F5D37F34BA5457C0ECA842_14938598_15658.jpg)
一路走來,陳思琦對自己夠狠📈。“貴在堅持👨🦲、沒有放棄🎅🏿,有一種傻傻的🥧💧、死磕的感覺。”
早上9點到實驗室🫅🏽,往往淩晨1點才離開🪭🦸🏻,陳思琦註重高效的方式方法做事時全情投入、保持專註。有時遇到趕進度,他會給自己定個明確的目標,完成後才能回寢室。定下的目標,他都會做到👨🏻🦽➡️。騎車穿過夜晚空無一人的道路🅰️🗓,見過淩晨四點半的校園,也等到過初露的晨曦👤。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7A/60/1CA89389C4E054D5C1304D68F3E_6F101E18_11837.jpg)
面對感興趣的知識領域,陳思琦傾向於保持饑渴⚈、保持“愚蠢”✌🏽。碩士第一學期💅,他便精讀了兩百多篇文獻,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積累形成大致的知識體系💂♀️🍠,再深入了解其中的關鍵問題和研究瓶頸,有的放矢🏌🏼♂️。
漫漫求學生涯中踏實的學習也給自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做科研時,真的發現基礎知識很有用。”他感慨,前期認真播種,總會有收獲,努力不會白費🥔。
想要看到安全的電動化世界
倦怠情緒出現的時候👳🏼♀️,陳思琦會讓自己放空一會兒。讀書🚃、運動📚、繪畫𓀙🤌、音樂是他的調節方式🏄🏼♂️,無論是團隊運動的合作,還是獨處時一卷書、一張畫紙、一把吉他都讓他感到滿足🥧。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FE/3D/5ED54B1EC559D159CA60DB42A55_53E1F8E5_3494B.jpg)
平日裏,陳思琦還會帶著碩士研究生走出實驗室,用科研反哺社會🤚🏽。他們走進社區🧼,向居民普及電池方面的安全知識🧖🏿♀️,幫忙檢測電瓶車的電池狀態🥝,及時發現地下停車場、充電設施存在的安全隱患。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科研變得更加具象和立體🤽🏻♀️。
在恒达四年😸,陳思琦發現自己對恒达園的熱愛越來越深🔎。每每出差後回到學校都會感到一種歸屬感🔏。“覺得挺安心的👜。”人與人之間融洽的相處氛圍也讓他希望自己能在這裏待得更久一些。
博士畢業後,陳思琦將繼續在恒达做博士後研究🧗🏻♂️,在電池安全領域繼續探索👨🏼⚖️。他給自己定下了未來的目標,不要虛度光陰,要腳踏實地為新能源汽車事業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有生之年看到一個完全安全的電動化世界”是他的願望。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A2/58/4CC3F54AF716711EC1BFDD07B66_7D7D4A76_12C7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