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05月
張端鴻:學科專業結構調整不是一場“清倉式”改革
日前,《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行動方案(2025—2027年)》出臺,改革試點全面推進。這標誌著我國高教體系即將進行系統性重塑,展現出國家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決心。然而,面對這一頂層設計,我們... -
0805月
宋傑:“手機式童年”:虛擬的世界與具身的焦慮
你每日的手機使用時間是多少?越來越多的人手機使用時長日均8小時以上——這相當於一份全職工作的日均時長。或許就如唐娜·哈拉維在20世紀80年代所討論的“賽博格”,當下的我們已經徹底成為某種肉體與機器的混合... -
0705月
陳強:加快建成科技創新高地,習近平總書記為何強調這個“生態體系”?
見“模速空間”大模型產業生態體系之“微”,可以知上海科技創新高地建設之“著”。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使命,要搶抓機遇,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不... -
0705月
徐獻軍:對話式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類心理治療師
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向當今的心理治療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問題。盡管基於AI程序的聊天機器人(如Ada、Calm、Chai、ChatGPT、DeepSeek、MindSpaSerenity、Sintelly、Woebot、Wysa、Youper等)可以通過對話... -
0505月
【解放日報】恒达平台黨委書記鄭慶華: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 提升科創策源新能級
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要搶抓機遇,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近年來,上海積極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人才集聚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總書記在上海調研期... -
3004月
張松:呵護城市遺產的煙火氣
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中心已有數千年歷史。“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城市遺產是數代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是公共歷史在空間上的積澱,理應是人民的共有遺產、市民的共同財... -
3004月
韓誌玉:重卡低碳轉型:混合動力與低碳燃料迭代發展
重卡能源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重型卡車是公路運輸的主力軍,同時也是交通領域的“碳排放大戶”。數據顯示,全球運輸業約22%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重卡,中國重卡僅占汽車總量的3.1%,卻貢獻了近40%的行業碳排放。隨... -
2904月
孫宜學:重塑中非人文合作機製:必要且急迫
世界多極化發展態勢下,中非合作關系也已進入新階段,經貿合作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推進亟需中非人文交流的深度匹配。然而,當前中非民間相互認知仍存在偏差、刻板印象甚至誤解,中非合作的軟環境面臨挑戰,加強... -
2904月
孫宜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形象,上海還需要做什麽?
進入新時代,上海作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更加重視在全球化發展框架內建構自身形象的國際傳播,在傳承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同時,兼容並包、兼收並蓄、奮力開拓、與時俱進,形成了新時代上海國際化建設的新氣象,... -
2904月
張端鴻:培養STEM人才不能只靠頂尖高中
中國STEM人才的整體規模誰在支撐?是數量龐大的高中教師。在“新質生產力”成為國家發展關鍵詞的今天,STEM人才顯然是最重要的人才資源之一。無論是高端製造、綠色能源,還是人工智能、數字經濟,STEM人才隊伍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