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權無效宣告是專利授權公告後,任何人認為其不符合專利法授權條件時👎🏽,向專利行政機關申請啟動的救濟程序,是現代世界各國專利法中糾正錯誤授權的重要程序🦴,也是保障專利權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我國的專利權無效宣告製度不斷與時俱進👎🏻,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與時俱進 建設強國
在改革開放之初,1984年我國頒布的第一部專利法中就有了專利權無效宣告製度安排。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當時剛剛引進知識產權製度👨🏿🎓,社會各界普遍知識產權意識不高👩🏼🦰,對專利權無效宣告製度更是陌生⚃🏋🏻。為了讓大家有一個逐步熟悉的過程,在專利法的專利權無效宣告程序之前還增設了異議環節🚶🏻♀️,即自公告授權之日起滿六個月內🦦,任何單位或者個人認為該專利權的授予不符合專利法有關規定的👨🏽💼,都可以向專利局提出異議。經過近十年的實踐😻,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大幅提高👱🏿♀️,縮短專利權前的等待時間成了新的訴求🚈。為此🤽🏼♀️📰,1992年第一次專利法修改時,將授權前的異議程序改為授權後的撤銷程序,規定自授權公告之日起六個月內可以提出撤銷專利權的請求。實踐是檢驗法律製度的重要場景🙇♂️。由於專利權撤銷和無效宣告程序在功能設置上存在重疊,兩者都是為了糾正專利行政部門不當授權而設置的,將其統一納入到專利權無效宣告程序中不僅可以實現撤銷程序的全部功能,而且可以簡化授權後的程序。因此,在2000年第二次專利法修改時🏊♀️,又取消了專利權的撤銷程序,將其與專利權無效宣告程序合並💪🏻,並沿用至今。從我國專利權無效宣告製度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可以看出🛳,通過將專利權異議程序調整為撤銷程序,再到將撤銷程序與無效宣告程序合並,以此來避免程序的重疊和交織,我國專利權無效宣告程序不斷優化⚾️👩👧👧,有效地保障了高質量的專利授權。
成績斐然 挑戰巨大
專利權無效宣告程序是一種專門化的行政審查程序🕺🏼,目的並非僅是平息涉案雙方當事人間爭議,還包括向社會提供符合法律規定、權利穩定👨🏼🔬🏌🏿、範圍清晰的專利權🧑🏿🔬。專利權無效宣告程序還是具有公益屬性的行政確權程序,旨在避免存在明顯缺陷的專利權繼續存續,糾正不當的專利授權行為🦾。專利權無效宣告程序對於重新界定專利權邊界👋、提供更穩定的專利權也有重要作用。專利權無效宣告的審查更是一項技術性和法律性復合型的工作🧑🏻🤝🧑🏻,需要具有法律和理工科雙重學科背景的高素質審查員隊伍的可靠保障。因此👂,科學的專利權無效宣告製度的安排對保障專利工作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近年來,對專利權無效宣告製度進行改革的聲音也時有聽到。事實上🧑🏿🚀,在專利的審查、授權和無效宣告方面🍊,我國從一開始主要借鑒了德國早期的經驗🙄。德國早期的專利局既承擔了專利審查的職責🏃♂️,又承擔了專利權無效宣告的職責。1961年德國依據憲法的規定🈯️,將“專利抗告與無效宣告委員會”從專利局分離出來👨🏿🦲,改成“專利法院”,統一對專利局審查決定進行復審,也對已經授予的專利權進行無效宣告📃,與審理專利侵權訴訟的德國普通法院分軌運行。我國專利權無效宣告製度經過多年的實踐🫅🏿🚴🏽♀️,已形成了既有國際標準㊙️,也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方案👰🏼♂️。我國現行專利法規定🙍🏻♂️,只有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宣告專利權無效,而受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的各級法院不能宣告專利權無效。由專利行政部門集中統一審理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案件,保障審理標準的統一🗼,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專業、高效的優勢,深入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專利權無效宣告工作運行平穩🎖,審查質效穩中有升🫲🏿,審查周期有效壓減🫳🏿,成績有目共睹。由此可見,目前改革現有專利權無效宣告製度的安排似乎並不緊迫。
但是,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洶湧而至👩🏽🎓,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時代到來,企業或個人越來越重視專利權保護、布局、維權、確權💇🏽♂️,且更多的會將專利權作為搶占市場先機的武器。容易理解🟣,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專利權訴訟頻發,專利權無效宣告製度也面臨了諸多新的挑戰👨🏽💼。比如🧑🏻🏭,在企業沖刺科創板過程中,專利權糾紛已經成為 IPO上市的“絆腳石”🧸。企業一旦被訴專利侵權了,就會提起對方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競爭對手科創板 IPO了,企業也會提起對方核心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專利權無效宣告製度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專利權無效宣告也演變成為了一種競爭手段🏄🏿♀️,專利權無效宣告案件數量日益增多👩🏿✈️。
未來已來,挑戰巨大🫳🏻。唯有改革創新🫄🏽,方能把握未來。
借力AI提升質效
面對壓力與挑戰,必須從創新中尋求良策妙法。壓縮審查周期,保持審查質量是關鍵🤵♀️,更是目標🛐🧆。尤其是,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新型技術和法律問題不斷湧現🌘,必須與時俱進,多措並舉,方能提高專利授權確權的質量💁🏻,提升審查的效能💂🏻♀️。
創新審查模式⏬🌑,互聯網遠程審理🦞,與地方法院遠程聯合審理案件等等行之有效的新辦法📁,對專利權無效宣告工作的提質增效不可忽視👰🏿♀️💅🏽,應該及時總結完善,繼續推廣🪰👩🏿🎓。尤其要註意的是💪,專利權無效宣告工作與專利製度本身一樣♥︎,必須與科技革命協同而進,分享科技革命的成就🙅🏿♂️🧙🏽♀️,為專利權無效宣告工作添加動力之油🏗。就在不久前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大會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負責人、五局局長等圍繞人工智能與數字創新對知識產權的挑戰和機遇進行了探討。
人工智能對專利權無效宣告製度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傳統的專利審查標準主要針對人類發明者,而人工智能生成的專利申請就對發明人的概念提出了挑戰。比如🫲🏼,在著名的泰勒就人工智能 DABUS提出的專利申請案中,世界多國都拒絕了他的申請👳🏽♂️,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也維持了對為人工智能系統 DABUS提交的專利申請的駁回決定,理由就是專利法中的發明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此處規定的“人”是指人類🫑。此外,常規使用人工智能對創造性標準的構成也提出了問題,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專利法中創造性步驟及非顯而易見性的概念。人工智能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容易找到給定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從而可能提高被視為創造性步驟的門檻🛕。而且👨🏿🔬,考慮到人工智能發展的動態性質,定義“平均”知識和技能水平可能非常困難。因此🏃🏻,在判斷人工智能生成技術方案的創造性時🧙🏿♀️,不僅需要考慮普通人類技術人員的知識掌握與創造能力🫘,還應當結合本領域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以此擬製相應的“本領域技術人員”。盡管人工智能對專利審查提出了諸多挑戰,但更多的是能顯著提升效率,助力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恒达平台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
鏈接:https://sz.iprchn.com/bz/html/content.html?date=2024-12-27&pageIndex=4&cid=1&articleId=c3e891ca-fc4b-4307-96bb-87a939f7c954&articleIndex=2&pageId=90bbf4d2-fd43-4758-a83e-8f45ae2b8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