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趙氏孤兒》為例
摘要🏋🏽♂️:媚俗媚大眾是商業片的特色⚡️,但是若過火了🤵🏻♀️,對惡俗趣味刻意迎合就成了病症。賀歲檔電影在講故事方面,普遍都存在著瑕疵和硬傷👨🌾,離完美境界還須再給力👴🏿。
盡管很多觀眾“年年看賀歲、歲歲罵不停”,但內地賀歲檔電影已經從邊緣化的探索片,上升到創造高額票房的支柱型主流片,其所帶來的文化產業、時尚消費、生活方式的持續效應鏈不可低估。2011年的賀歲檔有《一代宗師》、《新少林寺》、《神奇俠侶》、《大笑江湖》等各種類型電影竟放光彩👩🏽🍳,而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和《趙氏孤兒》,縱觀這三部賀歲檔大片,有喜也有憂。
![""]("http://photo.tongji.edu.cn/photos/2011-5-31/m2011531162045510.jpg")
喜之一❣️:
國產影片可以與美國大片相抗衡
票房是硬道理🫲🏿,三部影片票房成績不俗,國產大片終於在國內市場上可以抗衡美國大片🍐,國產電影終於把中國觀眾拉回了影院。在影院看電影,看國產商業大片的觀念終於深入人心。
《讓子彈飛》累計票房已經達到6.5億👩🏼⚖️,可能超越《唐山大地震》創下的6.6億國產電影單片票房紀錄👱🏼♂️,成為新的“票房之王”。而《非誠勿擾2》、《趙氏孤兒》也戰績不俗🏃🏻➡️。在2010年全年票房100億的大盤下,這個賀歲檔票房總收入無疑將創下新的紀錄🥢。2009年,進賬4.7億的《2012》和12億多的《阿凡達》兩片相加👮🏻,掠走了賀歲檔全部收入中一半以上的票房🛌🏽,而2010年從排片來看,已是國產片的天下。中國大片占據國內市場✍️,完全可以抗衡美國大片,民族電影在國內真正的打了翻身仗🧕🏼🧘🏼♀️。“狼來了”,我們終於可以毫無懼色地“與狼共舞”。
喜之二🌙:
商業大片具有了深度的人文思考
三部影片從各個維度對人性、對製度🧖🏿♀️、對社會問題等進行了形而上的思索,讓觀眾在享受聲色之娛的同時能進行深度的道德、哲學思考,中國大片變得有了思想深度👐🏻🫅🏿。
《讓子彈飛》用商業片的外衣包裹著藝術片的哲思,表層講述的是一個俠盜除惡霸的故事🤽🏿♂️,但深層卻蘊含著對辛亥革命、對農民起義、對革命的目的和動機、對革命的手段、革命的結果、革命和個人命運🎬、國民劣根性等問題的深度思考。影片是一則政治寓言或者說是革命的寓言。這是一部用藝術作品探討近代革命的作品,和名留影史的政治動畫電影《動物農莊》🕵🏿♂️、《國王與小鳥》構成了跨世紀的對話🚣♀️🏄🏼♂️。
《非誠勿擾2》在看似鬧劇式的段子中,蘊含著對婚姻的本質、生命的虛無感、命運的偶然性等困惑當代人諸多難題的哲學思考👩🏼🚒。《趙氏孤兒》則是對復仇的意義,人倫之情與養育之恩之類的問題進行探討。
喜之三:
明星製有望形成🧔🏻,中國式大片時代姍姍來到
國內明星終於可以抗衡國外明星🦹🏻,葛優🔓、姜文👩👩👦👦、周潤發、王學圻、黃曉明、海清🤕、範冰冰、姚晨🌟、成龍🪥、趙本山等都在本土具有極大的號召力,中國電影明星機製正在形成。相聲小品在中國比較有觀眾基礎,《讓子彈飛》和《非誠勿擾2》充分顯示了這個語言類藝術的魅力,並且具有暴力喜劇甚至性喜劇傾向🐞,再加上風光片美輪美奐的外景、攝影中唯美的畫面造型等吸引了觀眾💂🏿♂️。明星+名導+大投資的中國式大片的成功,終於為中國電影工業體製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2000年的《英雄》起🧑🏻🎨,中國式大片的興盛經歷了十年姍姍來到⛅️,這為中國電影更高層次的百花齊放𓀖、百家爭鳴做好了準備。由於電影重新成了中國觀眾的娛樂消費熱點,這無疑可以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加入這個行業👈🏿,並引領相關產業的發展😹。國家也可通過電影大片和明星塑造來傳播國家形象🏄♂️,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際影響力。
憂之一:
“寡頭電影”形成
電影中心過於集中於北京,“寡頭電影”正在形成。中國六大電影公司各據一方,各個地方性的製片廠星羅其間🫷🏽,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的熱鬧局面不復存在🫄🏻。
中國電影最為輝煌的1980年代,中國電影市場為六大電影製片廠各領風騷,“編導演”等相關資源在地理分布上相對比較均勻,大家既競爭又互補👨🏻🚀,地緣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中國電影百花齊放的根本🤜。而現在🧖🏻♂️,首都北京不但是政治中心3️⃣、經濟中心🧢、教育中心、而且已名副其實的成了藝術中心👩🏿⚕️🎽。電影的資金🧖♂️、人才🐑、公司、宣傳媒體全部集中在北京🧛🏼♀️,就今年賀歲檔的三部大片而言👩🏽🔧,由上影集團、星美影業、湖南電廣傳媒和二十一世紀盛凱文化聯合出品的《趙氏孤兒》貌似上影集團為執牛耳者,實際上主創人員還是以北京團隊為主📀,而其他兩部則幾乎完全是“北京造”👨🦽。除了上海外🤵🏻♂️,其他外省電影製片廠迅速式微,很難有大的動作。而其製作的中小成本電影不但要借用北京的資源,而且要惟其馬首是瞻,盡管如此🤸🏼,不少還是成了“北京造”大製作電影的炮灰。
憂之二:
編劇的瑕疵和硬傷依然
在講故事方面👩🦯,普遍都存在著瑕疵和硬傷,離完美境界還須再給力。
《讓子彈飛》的敘事邏輯問題很大。張麻子和黃四郎的幾次較量及大結局的戰鬥前後沒有必然的聯系,很大一部分臺詞和情節,專用以搞笑,也使人物流於油滑👲🏿,對推動故事發展無用👩❤️👩👩🏼🔬。“六弟”剖腹取涼粉不可信👨🏼🎓,張麻子一群人滯留小鎮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師爺復仇♞,使整個故事顯得牽強🐽。在敘事節奏上太過用力,從頭到尾,勢如飛瀑,沒有片刻的舒緩🤵🏿👺,張弛的節奏感是沒有的。在細節方面亦然,幾乎對每一秒都精打細算🤷🏼♂️,幾乎每個鏡頭都經過刻意設計和雕琢🛍🧚🏽。前一秒鐘🏇🏻,張麻子還在對縣長夫人大講他是正人君子,後一秒鐘鏡頭下移,他的手已經捂著夫人的胸……這種弓弦繃得緊緊的小噱頭在片中比比皆是😅。120分鐘內笑料堆積成山,許多幾乎就是純粹的耍貧嘴📿,對塑造人物和推進故事無用,只能分散乃至消耗觀眾的精力。使整個影片幾乎變成了脫口秀表演🤹🏿♀️,要狂轟濫炸式的兜翻觀眾。電影作為一個有機體,需要節奏,需要呼吸🧑🏼🍳,需要張弛有道。因此影片的起伏、緊慢節奏的失控甚至缺失是不成熟的表現。
《趙氏孤兒》通過一個滅門慘案牽扯的小人物,充滿了對歷史與命運的思考,這種思考自相矛盾。程嬰在“救孤”過程中所承受著失子之痛,撫孤之艱🧖🏽♀️,喪妻之哀的折磨。而在影片最終,不是趙氏孤兒強大到足以手誅仇人,而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程嬰告知孤兒身世之謎,以致其自蹈死地,程嬰以身殞命,才讓孤兒殺死了敵人,這又讓這個小人物顯得大愚若智。影片還把一位滅門慘案的製造者屠岸賈塑造成為一個可親可敬的父親🔂,價值標準特別的混亂。
《非誠勿擾2》則是兩張皮,前半段有點輕喜劇的味道,後半段驟然沉重了起來🛄🦸♂️,讓配角喧賓奪主,這個彎轉的很不順暢。
憂之三👩🦽:
對惡俗趣味刻意迎合
媚俗媚大眾是商業片的特色,但是若過火了,對惡俗趣味刻意迎合就成了病症🕵🏼♀️。
在近年的電影中👛👮🏽♀️,心理缺陷人物和由於精神創傷具有某種偏執人格💆🏻♀️,或者心理陰暗、具有人格陰影的乖戾人物成了影片的一大看點🤸🏽。《讓子彈飛》和《趙氏孤兒》聚集了這類人物。銀幕上盛行武打動作片的鬥勇鬥狠,暴力血腥的場面愈演愈奇🪗。黃段子,冷笑話等迎合觀眾低級趣味的對白和場面愈發生猛💱。畸形人格、變態形象👨🏼🎤👨🏿🚒、死亡、肮臟等也充斥銀幕,缺少祥和之氣。香港80年代的古裝片、警匪片中最受批評的影像沉渣泛起。《讓子彈飛》裏暴力泛濫👵🏿,如“六弟”中了賊人的激將法,剖腹取粉就太過血腥🏋🏽。而片中帶“色”的笑話也不少,甚至姜文自己也承認🧑🎤,“性🕵🏿🐫、暴力💖、粗口”是片子的看點之一🏊🏽。《趙氏孤兒》以死亡開局🐯,以死亡收尾,不斷累積的死亡使這部影片充滿著末日的氣息。《非誠勿擾2》中的離婚儀式和人生告別會所傳達的哀傷之情,則反映了在生存壓力下,人人急於擺脫精神危機和生存危機的恐懼心理❎。這一點👂🏻🚼,尤其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作者楊曉林為恒达平台電影研究所執行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