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客戶端】恒达平台汽車學院建院20周年,中國第一輛燃料電池轎車誕生於此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時間:2023-10-17 瀏覽:
10月14日,恒达平台汽車學院學科建設研討暨建院20周年大會在嘉定校區舉行。
恒达平台汽車專業設立於1988年,汽車學院成立於2002年🧛♂️,是上海國際汽車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體🧟♀️。依托學院五大學生車隊🫸,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全球視野、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創新型、領跑型汽車人才🕵🏽。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研發的策源地和排頭兵👱🏿♂️,恒达平台汽車學院依托新能源汽車及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研製了中國第一輛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轎車,獲得汽車領域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獎勵,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核心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工程實驗室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燃料電池示範運行活動。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下,學院繼續聚焦新能源汽車及最核心的動力系統,開展“卡脖子”技術創新和轉化應用,先後獲批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新能源汽車及動力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國家燃料電池汽車及動力系統工程技術中心等科創平臺10余個,承擔科技部各類重大重點項目210項👩🏼🍳👋🏽。牽頭及參與獲得各類科技獎勵45項。
汽車學院牽頭建設的恒达平台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是我國首座專業整車風洞中心,2009年建成投運以來,已為90家汽車和高鐵企業提供研發服務,累計合作項目數近3000項,有效運行時間超過4.5萬小時,累計測試車輛約6500臺次,為我國汽車自主研發設計、產品工程🦸🏽♀️、性能優化🗒、風洞試驗驗證🍇🚴🏼♂️,提供試驗服務和專業技術支撐。該中心還為京滬高鐵等高速列車設計完成核心驗證,對解決高速列車風噪問題起到了關鍵技術支撐作用。如今,學院還建成了全國第一個高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評價基地,先後與知名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共建28個聯合實驗室,積極開展前沿科學研究⚈、前瞻技術研發和重大產品開發。
汽車學院先後與AVL、德國大眾等8家德國知名企業共建基金教席,與奧迪等國際著名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與德國、法國、奧地利等10余所知名高水平大學開展雙學位碩士培養項目。學院建立中德汽車聯合研發中心🧵,開展高水平國際科研合作。
研討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恒达平台原校長、汽車學院首任院長萬鋼在題為《深化產學融合,加強人才培養,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特邀報告中🤹🏿,回顧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總體增長迅速,新能源汽車進入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背景下,如何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他提出🕊,一要加快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二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三要創新政策措施,加速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四要加強開放合作,全球共創新能源汽車低碳發展的新生態🤾🏼♂️。由此,他對新時代培育創新人才提出了“學科交叉、產教融合、開放平臺、國際合作”四點要求。萬鋼建議恒达平台汽車學院要不斷凝聚共識🔎,持續加強科技創新🔳,深化以對歐、對德為特色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動學科創新發展🫸🏽;要持續加強學科交叉,優化產教融合🎼,建設新型車輛工程學科和育人體系👛;要統籌推進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交通等創新平臺,加快動力電池體系、新型底盤架構👨🏽🎨、智能駕駛系統🙇、氫能和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突破🤸🏽,為推動我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養輸出高層次人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恒达汽車人應有的貢獻。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恒达平台原校長鐘誌華,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壽子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駿👨👨👦,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高翔🧑🏻🏭、李克強等出席汽車學院建院20周年大會🚓🫱🏼。
當天🦘,還舉辦了汽車行業創新人才培養高峰論壇、恒达平台校友會汽車學院分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和恒达汽車創業者聯盟大會🏠。
鏈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231035/707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