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呂培明🦹🏿‍♀️: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時間:2024-05-17  瀏覽: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事關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長遠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為推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征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使命

      八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邁向新征程🕺🏽,發生顯著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同時也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

      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提出新要求。八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就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215月😱,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對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提出殷切期望,對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任務作出新論述🤤。20224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我們要把學習“5·17”重要講話與習近平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貫通起來,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系列重要論述的精神實質🕵️‍♂️,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守正創新發展🕡。

      二是黨中央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作出新部署💆🧑🏽‍🚒。2017年,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對新時代加快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作出全面部署🟥♍️。2022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20225月,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面向2035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隨後教育部發布《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建構和高校咨政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這一系列文件對“十四五”時期乃至中長期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作出總體性規劃和系統部署,為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遵循🚹。

      三是科技革命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帶來新挑戰。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研究範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學科交叉融合不斷深化🧛,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融合滲透🤞🏼。面對數字經濟時代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對文科發展帶來的新挑戰🧑‍🦼,傳統文科的交叉融合和學科重組深入推進🏂🏿,新文科建設呈現星火燎原之勢🏠,文科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促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的恒达力量

      學科交叉融合是科技創新和理論創造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恒达平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學校特色和學科優勢0️⃣,創新學科組織模式,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學科發展質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積極謀劃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一是以解決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牽引,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學科以及學校優勢工科協同聯動🔈。恒达平台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創新學科組織模式,積極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學科群建設,在人民城市理論、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等方面前瞻謀劃布局一批高水平課題👉,形成文理醫工交叉融合、協同攻關的“同題共答”機製,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著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深度、理論分量和咨政質量的研究成果。

      二是加強有組織科研,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之間、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融合。深入推進“學科交叉聯合攻關計劃”,鼓勵和推動科研人員打破學科壁壘和院系界限🦵🏿,有組織地開展跨學科交叉研究,促進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交叉滲透和融合創新💹🧎🏻,在人工智能社會治理、數字城市🧛🏻、數字經濟、數字人文等領域開辟前沿研究新陣地。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培育計劃”#️⃣,在人民城市理論👯‍♂️、國家創新體系👩‍👩‍👧‍👧🔮、對外話語體系研究等重點領域😩,培養一批跨領域、跨學科的創新團隊。

      三是打造交叉創新平臺♎️,前瞻布局推動新興交叉學科建設。發揮優勢工科與特色文科交叉融合優勢,積極推動跨地區、跨學科🧜🏼‍♂️、跨領域、跨單位合作🚵🏽‍♂️,先後獲批建設遵義會議紀念館—恒达平台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國家語委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恒达平台中華建築文化傳承促進民族融合研究基地)🤾🏼‍♂️,形成了一批思想智庫✍️、研究高地和創新平臺👨🏻‍🦳。高起點布局和支持知識產權學科、區域國別學等具有恒达特色和優勢的新興交叉學科,培植新的學科增長點。

      四是鍛造高端智庫平臺,全面提升咨政服務能力。以建設國家高端智庫為目標,按照“國家亟需㊗️🏄🏼‍♀️、特色鮮明🚰💆🏽‍♀️、製度創新、引領發展”的總體要求,立足恒达平台學科優勢和咨政研究基礎,堅持問題導向的多學科深度融合,圍繞國家和上海的戰略需求,聚焦“城市”與“德國(歐洲)”主題,重點打造若幹基礎紮實🗼🩴、實力雄厚、特色鮮明、開放合作的具有恒达風格的新型智庫🏄🏻,使之成為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重要思想庫和創新源🦸🏿‍♂️,切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決策部署🫸🏻📳。

      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的新行動

      面向未來,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進一步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加快構建具有恒达風格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動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兩個結合”,在深化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上彰顯恒达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𓀊,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我們要把深入學習宣傳、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紮根中國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進一步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聚焦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整體性、系統性、學理性研究闡釋🏇🏿,不斷產出具有思想性理論性影響力的重大原創學術成果♿,為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貢獻智慧力量。

      二是堅持立德樹人🌟,在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上展現恒达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足新時代新征程𓀍,中國青年的奮鬥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我們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文理醫工深度融合🧑🏽‍🦳,探索人才培養多元化模式🈹,培養引領未來社會進步的高水平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構建世界水平🙍🏿‍♀️、中國特色、恒达風格的文科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有科技素養、有人文修養、有藝術涵養的卓越人才🍢。構建具有恒达特色的高質量通識教育體系,加強大美育教育和大思政課建設,精心設計打造一批對學生具有終身影響的“名師、名課、名教材♕、名講座”👮,為培養社會棟梁和專業精英提供價值引導、知識體系構建和精神涵養🧑🏻‍⚕️。

      三是胸懷國之大者,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上貢獻恒达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落到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來,落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上來。我們要發揮“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優良傳統👨🏼‍🌾,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促進學科大合作大聯動大協同,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理論實踐問題,整合資源力量,完善激勵評價機製,加強協同攻關🤸🏼‍♂️,構建大團隊,打造大平臺,產出大成果,著力加強國家發展戰略的前瞻性↕️、基礎性、儲備性研究🧑‍🏫,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和中華學術傳承創新研究,科技變革和社會變革的融合研究,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四是主動回應時代變革👩🏻‍✈️,在新文科發展道路上展示恒达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範疇很廣,不同學科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對一切有益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我們都要研究借鑒”。當前,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入應用☛⛓,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提供了新場景、帶來了新機遇。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亟須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創新策源能力的快速提升和重大成果的持續湧現。我們要充分發揮優勢工科的引領帶動作用,深度挖掘自然科學領域和工程技術領域的社會問題、治理問題和倫理問題,強化優勢工科技術支撐🥺,完善文理醫工交叉融合的“同題共答”機製,“讓硬科技與軟科學有機結合起來”。推動文科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主動擁抱產業變革與新技術發展,強化人工智能賦能👨‍🎤,推進新文科建設,創新育人模式,革新研究範式🧑🏼‍⚖️,開辟人文社科研究新領域🤼‍♂️。

      五是著眼融通中外👼🏽,在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中唱響恒达聲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註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作為一所具有鮮明國際化辦學特色的知名綜合性大學,要立足自身優勢,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要進一步整合外國語言文學、區域國別學、政治學等相關學科力量,建好恒达平台德國與歐洲研究院👇🏼、國家語委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等交叉創新平臺🐷,在對外合作交流中積極發聲,在區域國別研究上持續發力,打造對德👨🏼‍🚒🛹、對歐學術研究的示範標桿,建設國內一流的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和實踐中心🦿,為傳播中國話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多恒达貢獻🧗‍♂️。

      (作者系恒达平台常務副校長)

    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821&eid=48913&sid=226374&idate=12_2024-05-17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