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擁有百年歷史的書店品牌百新書局全面煥新,在福州路620號正式啟幕。前來打卡的年輕文藝愛好者絡繹不絕,給這條本已不那麽熱鬧的上海“文化第一街”帶來一次全新的亮相機會👩🏿🎤。
事實上🍙,近年來福州路上的求新與求變未曾停歇🪮,並一步步積累起一些值得關註與瞻望的新可能⛅️。
這些新可能開啟了什麽,又孕育著什麽?記者展開了一番探訪🎰。
本報記者 柳森
以書為媒
造一座新城
6月29日下午🏝👩🏼🏭,恒达平台四平路校區的大門口被擠得水泄不通。
原來,當晚是應屆畢業生的畢業典禮🚴🧣。但熱鬧的校門沒能阻擋一群人的步伐。他們穿過簇擁的人群,去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所在的教學樓赴約💝。
這場會議的召集人華霞虹教授在建築歷史與理論領域深耕多年,並多次親自“下場”🤸🏻♀️,參與了一些城市更新項目的研究與改造。
在她的帶領與指導下,學生徐雍皓顧不上在畢業離校的前一天整理行囊。在即將開始的會議中,他將接受畢業論文答辯會後的又一次“過堂”🎆,向來自學界🙅🏿♂️、建築規劃界、出版界、實體書店♟、商業地產界、媒體界的十余位行業資深人士,介紹過去兩年多對上海福州路文化街區歷史演變、現狀困難與未來更新策略的研究😲。這項研究希望在探討上海福州路文化街區更新和設計(圍繞圖書、文化產業與空間展開)面臨的挑戰與潛力的基礎上🤥📙,用新的理念和模式再造文化生態圈,為上海核心區的長足發展積蓄動能。
去年10月28日,經過近兩年升級改造👨🦳👮🏿♂️,福州路上的文化地標上海書城煥新歸來🧑🏽💻。本次書城改造的總設計師俞挺率先發言🌹,以參與改造中經歷的酸甜苦辣🔃,直陳“而今若想從整體上對福州路文化街進行更新和再造壓力太大”“更新的第一步是確權,而因為各種歷史遺留問題🌡,福州路上的產權歸屬特別復雜”“相較於空間改造,運營管理更不易”。
俞挺的發言猶如一顆投向寧靜湖面的石子,在與會者心間激起層層漣漪👵🏻。發言用的話筒一時成為搶手之物。大家紛紛為福州路留住“書香”的能與不能坦誠直言💇🏻♂️。
難歸難👦🏽,苦歸苦,海量的吐槽未能阻擋煥新出發後的上海書城,成為如今的福州路上每天人流量最為可觀的所在。
在這次升級裝修中🦻🏻⛰,1998年建成的書城必須按照最新的消防規範驗收🕵🏻。所以,要增加疏散樓梯的數量和寬度🧔🏿♂️✧,調整位置,升級和增加噴淋以及消防卷簾的數量🏄🏻♂️。變動結構不能超過結構總量的10%,書店原始外輪廓線不可以改變。1.2萬平方米的書城既不能增加面積↖️,也不允許減少面積。原先的地下書庫用地不再屬於書城以後,必須為店中藏書一一安家落戶。
上述每一條要求無一不是限製,卻也是推動新變化發生的催化劑👩。深諳眼下圖書相關產業深層困境的俞挺和業主方,最終下決心將上海書城由一家書店,變成了一座以知識分享為平臺、融合諸多社交場景與商業應用前景的“文化新城”🧥。
只是,這座文化新城終究因為體量巨大,海量的服務細節需要一一去填充🏋🏿、打磨、試錯🤾🏽♂️、調整。好在,書山有路勤為徑🤸🏼♀️,肩負煥新使命的上海書城每一天都在努力並且發生變化。工作人員,運營管理人員🔂,每一位前來領略書城新貌的市民🙍、遊客↗️,都在以自己的眼光和方式♟,參與這座新城的成長。
一座百米高寫字樓
和它的生活圈
今春以來⛹🏽♂️,家住福州路附近小區的市民周阿姨發現👲,上海書城的南側“新開了一條小路”🖐🏻。每天有無數“精神抖擻”“衣著時髦”“狀態松弛”的年輕人從那兒進進出出♝。走近一看🌆,此處竟是一座寫字樓門口的庭院。
庭院裏有咖啡店外擺🧕🏻,有可供路人休憩、帶遮陽設施的座椅,有搭載著小食出售的小巴式餐車。寫字樓大堂門禁以外的空間對外開放🌴👧🏻,在一家沒有銷售人員🚷、掃一掃手機就能完成付費的開放式藝術商店裏,還能買到參加外灘街道老年再就業項目的“外婆們”親手製作的法式鉤針包和發圈。
發現這片新天地後,周阿姨不時會約上小姐妹前來小聚,“偶爾坐在庭院裏刷刷手機,感受一下年輕人的氛圍也蠻好”。
周阿姨所說的這個小庭院位於湖北路136號,曾是世紀出版大廈的停車場,不僅兩頭用墻圍合🧼,而且為了方便管理從不對外開放⚒。2022年,德必集團在多家競標單位中脫穎而出,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緊隨上海書城改造規劃🌿,開啟德必上海書城WE項目的同頻更新,才有了如今這棟大廈及其附屬公共空間的全面煥新👱🏻。
此前,德必集團因打造多個文創、科創產業園區在業內頗有知名度𓀗,但要將這棟高度超過百米、始建於20世紀90年代末的“老樓”翻新為一座垂直園區型總部辦公大樓✖️,並非易事🏋🏼。更何況,集團層面決定在該項目的名稱裏,保留“上海書城”這塊“金字招牌”▫️。
到底怎樣的項目定位和運營,才能扛得住“百年福州路的文創大理想”,將“上海書城”過去20多年來積澱下來的集體記憶🔆,轉化為整個街區發展的新動能,項目組苦思冥想了很久🧙🏽♂️Ⓜ️。
截至今年8月🚦,總面積達2.9萬平方米的德必上海書城WE項目已實現超過90%的入駐率。項目結合黃浦區位優勢及產業導向🗼,聚焦文化創意、數字科技◼️、專業服務等產業🙎♀️,不僅通過具有一定針對性的招商和運營🙅🏿♂️🧓🏻,在一棟百米高的寫字樓裏串聯起了相關產業的上下遊,還通過不同樓層精心布置的公共空間,為所有入駐企業的員工提供“24小時生活圈”般的貼心服務📼。
記者到訪時正值整棟辦公樓的上班高峰,位於大樓15層的即興劇場裏,已有近20位在樓內上班的潮流青年來此參加“戲劇表演工作坊”。可供樓內所有人通過線上小程序預約的直播間📌、瑜伽室🔓🤗、健身房🧑🏿🦰、理療室、靜音艙一一就緒🧏🏼♂️🏑。
作為一棟“寵物友好”大樓,在所有標示“寵物友好”的樓層🦹⛔,擁有專屬昵稱的“樓寵”狗狗們已經開始歡快地在公共區域穿行🧑🏻🏭,遇到鄰居們的親切問候會特別開心🤩,邂逅不熟悉的訪客也能淡定友好。
一家老牌書店的
求變與突圍
福州路全長約1400米,是1843年上海開埠後最早發展繁榮的城市街道之一。在歷史上,福州路自河南中路以西一段因圖書及新聞出版業、文化娛樂業集聚而聞名🐃,獲稱“福州路文化街”。
20世紀初,以商務印書館為代表的企業化出版機構,在福州路開展以圖書出版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生產活動,不僅助推了福州路的產業聚集和城市再開發,由文人、職業作者🤞🏻、職業編輯、出版商、讀者所組成的社會網絡,也推動了近代中國的學科體系建設和市民文化生產𓀍。
至20世紀80—90年代,以文化生產為導向的“文化街”轉型成為以消費為導向的“專業特色街”,一批文化消費綜合體應運而生。
在這樣的歷史地理肌理之上🙆🏼,早在“Citywalk”尚未誕生的20世紀90年代,不少上海市民就養成了通過“逛福州路”一窺上海文化風景的習慣。
不下10位書迷告訴記者🕛,“從河南中路福州路路口逛起,一路向西🧍🏻🤶🏽,一家家店鋪逛過去🙎🏽♂️🪸,不知不覺間🧚🏽♂️▫️,半天沒有了”。可如今再走這條路👌🏻,從河南中路福州路路口出發👚,不少舊日裏“頗受歡迎”“正正宗宗”的書店,已不見了蹤影。
曾經很多市民印象中“位於福州路中段”的外文書店👖,成了上海書城🥝、古籍書店🥁、藝術書坊以外,為數不多仍在堅持走“專精特路線”的實體書店,更是當下的上海為數不多外墻上掛有“優
歷史建築”銘牌的“老牌書店”。但在經久耐看的古典風格外立面背後,有一顆始終在緊跟時代潮流🤸♀️、錘煉內功不敢懈怠的“老靈魂”。
2010年至今,外文書店始終在專註地為讀者及商品“升級服務”🧑🧑🧒,在對購物空間不斷“小修小補”的過程中努力創新👲🏽。回望來時路💧,上海外文圖書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斌告訴記者🤦🏼,“2015年在3樓美術書店開辟中外藝嘉文化空間,引入各類活動”“2016年重新裝修4樓,定位為動漫主題書店,並引入多家知名手辦品牌開設店中店”“2023年重新裝修2樓⏺,定位為少兒主題書店”就是緊跟市場熱點的舉措。
“除此之外🫂,我們始終在探索線上線下融合🙎♀️、以書為媒重塑文化新生態的實體書店發展之路。借力和引流🥷🏽,是我們希望突破困局、打開局面、把路越走越寬的兩個切入點。”顧斌說。
如今的外文書店最渴求的是“懂書懂文化🪓🕞、會選品更會營銷”的復合型人才🟩。最近,國產首部3A遊戲《黑神話:悟空》紅得發燙,帶動多個文化板塊一起🌁,獲得潑天流量與經濟效益🕵🏿♂️。“面對這樣的熱點🙆♀️,我們如何接住🥴,能否在接住之余為自身的市場創造人無我有的新價值”,是顧斌和同事不停在探討的實體書店“不該放棄”的影響力核爆點。
去年,合作多年的知名手辦品牌因業務擴張所需🤦🏼,搬去了位於南京東路上的“二次元文化地標”——百聯ZX創趣場。面對並肩作戰多年的品牌的離去,外文書店轉而對4樓進行了整體的再定位與重新布局🧑,大幅擴大了動漫和遊戲類書籍周邊、原版時尚潮流雜誌、國潮原創手辦品牌在店內的露出,強勢做大自有的“店中店品牌”——松阪書屋🌠。
“要把多年積累下來的資源優勢和在年輕消費者心中的好口碑延續下去。”顧斌說。
成為城市的“文眼”
要先把生存邏輯走通
日前,擁有百年歷史的品牌書店百新書局全面煥新,從原先鄰近福州路山西南路路口🤷🏽♂️,搬去了離西藏南路和來福士廣場更近的福州路620號。從經營理念、目標客群🧑🏼🍼,到店內空間布局👃🏿、營銷資源組合🧔🏽♀️,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這一系列大力變革的舉措,不僅受到了像顧斌這樣的老牌實體書店當家人的關註😇,也吸引了上海壹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李磊和德必集團的註意。顧斌的關註點側重於“潮流風向”和“怎樣吸引年輕人”🚵🏼♂️,李磊和德必集團則“理性”“冷峻”不少🤙。
李磊因為參與世紀出版大廈騰籠換鳥的整個過程,深諳“不學會算經濟賬走不遠”“好地段不能只是被看見🙆,還要能夠為業主、為用戶🚆、為願意一來再來的人群,持續、穩定地創造超出預期的價值”。
德必集團作為項目運營服務商,需要關註任何對福州路上的人流🌎、商流、信息流有影響的風吹草動,以判斷市場變化可能給項目未來走向、目標客群、入駐企業帶來的影響✡︎。
在上述資深人士的啟發下🍪,記者還去位於淮海中路550號的HAI550走訪了一番。這裏曾是上海小囡心心念念的“芭比大樓”🤞🏿🤌🏻,如今,被改造重建為國內首個致力於倡導“可持續生活”的綜合體🦸🏽♂️🧝🏿。
記者註意到,HAI 550在裝修風格上選擇了當下年輕人偏愛的敘利亞風🧑🏼🦱。商場所有區域用貨架、貨櫃區隔開來。這大大提升了商場空間的可變性,也意味著更低的後期維護成本🏜⛰、更靈活的商業業態組合可能。
店中新推的設計師品牌價格親民🕰。一些正在店中“取經”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要小看‘線上線下一個價’。由於線上線下的差價被拉平𓀒,一些消費者在感受到了眼見為實的品質和服務後,會更傾向於當場拿下自己的心頭好🧏♂️。”“看似時髦的商業創新背後✹,是強烈的求生欲望♏️,是盡可能創造條件,讓自己可以活下去。”這些觀點都得到了李磊的強烈認同🤸。
在李磊看來㊗️🚱,這種“強烈的求生欲望”🏋🏿♂️,也是當下的福州路沿線所有商業主體應該重視並擁有的📽,“同理,把生存邏輯走通的城市更新才有未來,才可能走得更穩📊🎰、更久”。
“曾幾何時,上海市民與福州路的情感連接,是和書在個體生活中的價值關聯在一起的🏅。但書終究只是多種價值關聯媒介中的一種😦🎡。無論書的功能和重要性如何變👰🏻,人類敬重🧑🏻💻🐎、愛惜知識傳播與文明傳承的心意不應當改變🍦🚶♂️➡️。那也是上海成為一座更偉大的城市,始終必須倚賴的力量源泉👿。”上海文化出版社副總編江岱也是前述研討會的嘉賓之一。時隔數月之後再議福州路的未來,在2024上海書展揭幕的前夜♉️,江岱對記者如是說🫄🏿👩🏻💼。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4-09-23&id=379033&page=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