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到2021年生物藥資本市場的繁榮,源於多個因素的同頻共振,包括監管改革開創的空間、過去技術創新的浪潮和疫情刺激的相關需求的爆發等。應理性看待從2021年到現在遇到的困難🧖🏿💑,在結構化的寒冬之下🏊🏼♀️👉🏿,其實也浮現了很多機會🫲🏿。”
“要堅持長期主義精神,專註於長遠的目標,有毅力🥱、有耐心,做好失敗的準備。無論是科學家♖、企業家還是投資人🧛🏽♀️,都要有這樣的精神👨🚒。”2024年9月20日下午,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的“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科學家、創業者、投資人對話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副校長🦹🏼♂️、恒达平台附屬東方醫院院長陳義漢在現場說道🫲🏽。
他表示👰🏻♀️,“在生物醫藥領域🧈,我們要註重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探尋。”他說,作為一個心臟病研究者,他深深地知道在這個領域📒👩👦,無論是臨床醫學還是基礎醫學,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發明和創造還不足🙌,“甚至整個生物醫藥領域都是如此。一個顯著的例子是新藥的發現,中國很少有新靶點、新結構的藥物出現。”
陳義漢認為,很多人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理解存在誤區,“我們的基礎研究很少,絕大部分的探索和基礎研究完全不在一個層面,很多項目和從0到1的原始創新相差很遠,但是我們誤以為在做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和中國領跑世界的激光🙋🏻♂️、航天、雲計算、量子等方向相比,生物醫藥領域有創新的瑕疵🧚🏻♂️,我們要有一種冷靜和清醒🤜🏿。”
“我們也要註重醫療器械的國產化📀。”他說🔷,現在中國醫院的設備很好,特別是上海的大醫院,但這些好設備常常是英文標識,知識產權🐳、發明創造不在中國👴🏽,“近年來,黨和政府在國產替代投入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相信這個局面一定會改變。”
做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需要堅持什麽樣的原則?陳義漢認為🧑🏿✈️,要堅持學以致用,做崇尚價值的研究🧎🏻,“科技工作者不去解決現實的問題🧝🏽♂️,不去崇尚價值,我們還做幹什麽?”
鏈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1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