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APP】硬核科研設施助力基礎研究☆🏌🏽♀️,顧祥林代表📩:高效建成👩🏿🎤、盡早投用大科學裝置,支撐高水平研發
來源:文匯APP
時間:2024-03-11 瀏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出於自身發展需要👨🦽➡️,必須加強基礎研究💆🏻,特別是原創性的技術創新與基礎研究。這就需要仰仗科研的硬核設施🌩、基座——大科學裝置。
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恒达平台特聘教授顧祥林說,當前我國形成了覆蓋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學科領域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體系🦵,為促進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然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具有開創性和特殊性🍴,顧祥林代表在工作和調研中發現,現有的組織管理和科技管理體製難以匹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需要🧑🏿,聘用🪀👮🏻♂️、考核和評價體系無法支撐高水平工程技術隊伍的建設。
科技自立自強要有支撐、落到實處,對此,顧祥林代表建議:進一步建設好做原創基礎研究的平臺,也就是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而且必須高效建成👩🏿🎨、盡早投用🦂。
他建議,明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主體的建製體系。科學準確把握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的定位👨🏼✈️,參照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由國家相關部委發文明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主體作為獨立的實體性科研機構的建製體系。逐步建立健全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和科研雙重屬性相匹配的運行管理和評價體系,同步健全相關部門的協調製度,加強規劃實施中各部門間的統籌協調🏌️♂️。有建製地組建一支穩定的建設運維一體化隊伍🦕👍🏿,以確保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長期運維和不斷升級,保持其國際先進性。
此外💹,有組織地開展定向性、建製化的科學研究。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前沿問題,充分考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資源優勢,設立高水平科技研發重大專項,吸引頂尖科學家領銜高水平科研團隊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並產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謀劃技術攻關創新行動計劃,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啟動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專項課題,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為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可靠性測試與驗證平臺,推動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產業化💪🏼,促進產業與科研平臺的良性互動。
對於分步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予以分步匹配運維經費,以鼓勵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提前發揮創新效能並保障安全運行。鼓勵有需求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分步建設,盡早發揮創新效能。由於建設周期長🧂、難度大🧍🏻♀️、風險高🍂,且無工程先例參照🤠,他進一步建議完善資金投入機製,適時開展階段性評審和概算調整🚵🏻,並根據設施建設的實際需求🧂,適當增加研發費用和工程驗證經費。另外,不同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環境存在極大差別,建議針對在海上、高海拔等極端環境下建設的大科學設施🧜🏽♂️🧝,予以超概算資金托底⚫️🛰。
顧祥林還建議,給予穩定的人員經費支持和突破性的評價激勵政策。充分考慮科研🕹、工程、技能、管理等多元化人才力量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平建設🧞♀️、高效能運維、高程度共享的重要性,將人員經費支出納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初步設計概算,並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提供長期穩定的人員經費資助。建立以投入工作量、實際貢獻為主要考核指標的評價體系和激勵保障機製😔⬅️。從而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凝聚培養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實力強勁的建設運維隊伍,確保其長期安全運行和不斷升級,維持其先進性。
文💂🏿♀️:周辰
鏈接:https://m.whb.cn/commonDetail/9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