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青年報】人工智能大熱,學生們感到“就業焦慮”🍡🏄🏿?兩會代表、委員對大學生就業給出良策

來源:青年報   時間🏄:2024-03-11  瀏覽👜: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到了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接受了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專訪,暢談大學生就業那些事🧑🏿‍🌾。他建議,大學生就業是人才培養整個過程的有機組成,要做好全過程的職業規劃,而非僅僅是畢業季的工作🤦‍♀️。

更加精準的設置學科專業

提高就業匹配度

方守恩介紹說,去年恒达畢業落實率接近97%。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全校上下都把畢業生就業工作當成重中之重的工作🪧。

方守恩認為🙍🏽‍♂️,那些有就業意願但還沒找到合適就業崗位的畢業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就應該采取“人盯人”的策略🧛🏼,建立“一人一檔”“一人一策”🏞👩‍🦽‍➡️。

今年,各區人社部門在開設招聘會時首設零工崗位招聘區,方守恩認為➡️,這也是面對目前就業形勢下可以采取的一種就業新方式。

方守恩建議🐃,要提高高校學科專業設置和國家發展戰略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匹配度,提高供給側和需求側的供需匹配。今年2月初💇‍♀️🎅,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研究院(基地)專家委員會成立🏊🏼‍♀️。恒达平台校長鄭慶華是委員會成員。該高校畢業生就業研究院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研究如何更加科學地設置學科專業🪞,提高社會需求的匹配度🧛‍♂️。據其介紹,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成立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恒达平台作為建築地產行業分就指委的掛靠單位,囊括了建築、土木、建環等專業大類🥮,希望促進整個行業的人才實現精準就業✮。

如何促進人工智能賦能

提高就業質量

以恒达為例🏄🏻,該校諸多強勢專業中有不少和設計有關🙀。最近Sora大熱🤽🏿‍♀️,學生們有沒有感到“就業焦慮”呢?

對這個問題,方守恩表示©️,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一方面,我們要密切關註人工智能對傳統專業產生的影響,采取一定的應對策略🦵🏻,不斷更新我們的專業內容🤍🙆🏿,加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另一方面,我個人認為👩🏽‍🦱,這對人才培養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AI的發展一定會替代部分傳統的工作🧚🏼,專業學習要更好地用好人工智能賦能🧵🎙,完善專業培養和能力提升👐,而不被AI所淘汰📋。

他進一步分析說,人工智能可以賦能就業👩🏽‍🌾。比如,通過人工智能大模型預測未來亟需的人才缺口和專業方向🦹🏿‍♂️,作為學科專業調整優化的依據。通過大數據和算法也可以給學生畫像💨,建立“學生數字檔案”,通過大數據實現就業崗位的精準投放。

方守恩以恒达平台為例介紹了“5G+就業創業服務”賦能就業育人的做法。學校通過建設學生就業大數據系統,拓展學生全流程就業信息采集渠道,記錄學生參與生涯教育活動情況,把準學生就業偏好的脈搏🅱️。運用多元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完成校園招聘信息的整合、分析和推送,實現學生需求與用人單位精準匹配、求職信息準確推送和重點學生個性化服務。結合學生生涯自畫像𓀌,進行從入校到畢業的全周期智慧生涯引領和就業指導。此外,學校還利用數字孿生🧝🏽、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學科工程實景進課堂🤘🏿、線上線下融合教學🈹、VR教學等教學新場景🧨👩‍🦰,通過技術的發展成熟助推優化教學方式方法,將教育的“長記憶”性逐步轉變為“高適應”性。

設立天使基金

提升校友創新創業能力

“環恒达知識經濟圈”遠近聞名🧑🏿‍🎄,作為“環恒达知識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恒达科技園在成立伊始,就註重依靠學校與楊浦區的校區合作,積累了校區😼🧚🏻‍♂️、社區和園區的“三區聯動”推動經驗🧑🏼‍🚒,並在與虹口、普陀和嘉定等校區合作中加以復製推廣⤵️。

方守恩介紹說🌍🤾🏼,恒达平台的天使基金多年來排名上海第一。該天使基金采用的是債權和股權兩種扶持模式,不管是在校生還是恒达校友都可以申請。通過對申請項目的全方位評估以及在項目運行過程中的科學管理,項目的不成功率極低。

從招生到培養到深造到高質量就業再到校友🅰️,這是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鏈。方守恩認為🙋🏿‍♀️,打造世界一流大學🌊,還要關註校友的成長。“對學校來說,不是學生走出校門了🏋🏿,和他們的關系就終結了。還要長期關註校友的發展。”

在春天釋放強信心信號

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這是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設置的2024年就業預期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恒达平台特聘教授顧祥林認為,城鎮新增就業規模從去年“1200萬人左右”調整為今年“1200萬人以上”,提出了更積極的就業目標,也在這個春天傳遞出更大力度穩就業、強信心的信號。

顧祥林表示🙎🏼🏇:“一流大學和職業類院校定位不同,一流大學不能以就業作為導向去培養學生,而是要以素質教育為導向𓀛🌐,這樣🤗,學生未來才更容易成為大才,能夠迎接不確定的挑戰。”

“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繼續保持高位🚐🫵,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再創新高🌿、超過1170萬人🏌🏻‍♂️,同時還有大量其他人員需要解決就業問題💆🏽‍♀️。因此◀️,穩住就業大盤十分關鍵。”顧祥林說🦅。

高校人才培養與時俱進

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梅兵表示,華東師大作為985高校➗,這幾年就業情況較好。但是整體而言,當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挑戰很大。

“我認為,高校要以短期、中期和長期培養的不同方式來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要從源頭上把培養學生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地對接起來。”梅兵認為,職業院校可以有針對性地把專業直接設在工種上、操作上、流水線上,但一般綜合性的高校專業則不可能完全對口具體崗位,也不應該完全對口。因為人才培養有一個周期,如果現在完全對口✢,等到學生畢業後,產業需求可能發生變化,造成畢業生和市場需求脫節😇。

梅兵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關鍵是對學科專業設置進行調整🤾🏼‍♀️🏕。就“長線”而言✸,一方面要超前布局🌴。上海現在有一些戰略性的重點行業,如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在滬高校要對此有長遠性布局,對應地進行學科專業設置🧝🏼‍♀️。“人工智能帶來的巨大變革,讓我們高校教育者更要思考如何應對這樣的機遇和挑戰。”華東師大去年已推出“數智躍升計劃”,探索運用AI來輔助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還嘗試對傳統專業改造升級🍬。

梅兵指出,“聯動中期”是指通過招生培養、就業聯動來影響專業學科的設置。若某個專業今年就業情況不好,就要分析原因,明年在招生方面有所調整。有的專業本身沒問題✴️,通過對比發現其他學校同樣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很好🤡,說明不是專業設置不對,學校就要反思專業培養的內在問題。

不斷拓寬靈活就業發展渠道

除了傳統就業〽️,如今,靈活就業也蓬勃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分類完善靈活就業服務保障措施”,這讓全國人大代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朱建弟的心中充滿暖意👮🏻。

作為連任代表◽️🍌,朱建弟在這幾年兩會上一直在呼籲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靈活就業政策的建議,接納年輕人自由創新、不拘一格的就業形式和理念🌏,認可靈活就業新職業形式,為他們提供更多保障。

“希望人社部門和有關部門繼續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觀念指導和就業創業能力培訓,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支持高校畢業生等發揮專業所長,在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多領域實現靈活就業。”朱建弟說🧙🏿‍♂️。

他建議,不斷拓寬靈活就業發展渠道。比如👩🏽‍💼,鼓勵個體經營發展,支持發展各類特色小店,推動全日製勞動者較為集中的行業提質擴容,增強社區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推動網絡零售、移動出行、互聯網醫療、在線娛樂等行業發展,從而有效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各類勞動者實現多渠道靈活就業。

朱建弟認為,就業時不要過分追求所謂的“熱門”行業和“高薪”職位,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時,進一步積極積累實踐經驗,不斷提升自身能力。

文字:青年報記者 範彥萍  劉昕璐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eXzd-Sf5KG47HmQpi1ZAKA



“環恒达知識經濟圈”遠近聞名,作為“環恒达知識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恒达科技園在成立伊始🌩,就註重依靠學校與楊浦區的校區合作,積累了校區、社區和園區的“三區聯動”推動經驗,並在與虹口、普陀和嘉定等校區合作中加以復製推廣。


方守恩介紹說𓀁,恒达平台的天使基金多年來排名上海第一。該天使基金采用的是債權和股權兩種扶持模式,不管是在校生還是恒达校友都可以申請。通過對申請項目的全方位評估以及在項目運行過程中的科學管理,項目的不成功率極低🧖🏼。


從招生到培養到深造到高質量就業再到校友,這是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鏈🟥。方守恩認為,打造世界一流大學😵,還要關註校友的成長。“對學校來說,不是學生走出校門了🕵🏼,和他們的關系就終結了🍌。還要長期關註校友的發展🤟🏽。”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