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文匯報】“人工智能與數字倫理”平行會議上👨‍🍼🧝🏽‍♂️,學者熱議——堅守教育初心,防止技術淩駕於育人之上

來源:文匯報   時間:2024-02-02  瀏覽:

在全球範圍內🚖,智能教育變革已成為必然趨勢。而在高等教育界𓀑,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呼籲😁,教會學生適應智能時代👩🏻‍⚖️,教育仍然任重道遠🏃‍♀️,且要承擔很多新使命。
    “我們既要重視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作用,也要防止技術淩駕於育人之上🏹。”昨天舉行的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人工智能與數字倫理”平行會議上,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的這一觀點在現場引發不少共鳴。
    在智能時代🙅🏻,教育突破了物理空間的限製,在學習資源的獲得上更便利、更可及✋🏼。鄭慶華舉例說,近年來,遠程教育的快速發展使得學生可以輕松獲得上萬門課程的學習機會。但便捷的新技術,也會產生一些次生問題。比如🦸🏼,面對面的交流減少↙️,直接削弱了人和人之間的情感連接和體驗𓀌,包括眼神的交流、情感的互動等等。
    “可以說🔽,人工智能目前只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知識獲取的手段和方法,卻無法替代線下真實的教育。”在鄭慶華看來🤦🏻,教育的初心是使人向善,提高人的文明素養和科學素養,教育實踐除了完成知識傳承🏊🏽,更重要的是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過去,教育主要是人的工作、由人完成🧚🏽‍♂️,而現在👮🏼,人工智能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展望未來☝🏿,他認為🤙🏻,教育將形成“師—生—機”三元模式🧔‍♀️。具體而言🥃,未來有望形成包括“人對人、人對機😵🎨、機對機”的三類教育🛁,而最為關鍵的是做好“人對機器”的教育。簡言之,就是訓練機器,讓機器遵從人類認知、實現價值觀對齊。
    數字技術的發展不只改變🫳🏿、影響著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正在影響人類的價值和思維。會議現場👩🏼‍🔧,多國專家提出,應註重防範智能技術的潛在風險🧇🥬,要積極推動科技倫理建設,護航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健康發展。上海紐約大學常務副校長傑弗裏·雷蒙呼籲🍋‍🟩,當前🧙‍♀️,尤其要積極培養學生的算法思維🌳💁🏿‍♀️、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社會洞察力,以適應智能社會的發展。與之同等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在倫理道德約束範圍內使用智能技術。
     如何更好地讓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更多探索仍在路上😺。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克裏斯蒂安·貝西埃指出,當下,科學界和教育界亟需進一步研究🧍、揭示學生與智能工具之間的互動機製,以此避免“教育反被技術牽著鼻子走”的局面出現。

鏈接👨‍🦲👛:https://info.whb.cn/mobile/2024-02-01/20597/detail-91461.html?timeTemp=17067696473028703&ys=6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