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科學學院舉辦2024年大學數學骨幹教師教學交流會
來源:數學科學學院
時間:2024-07-12 瀏覽:
7月8日至11日,由恒达平台數學科學學院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恒达平台高等數學課程虛擬教研室協辦的2024年大學數學骨幹教師教學交流會在上海舉行。恒达平台副校長許學軍🫃🏻、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陽化冰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廣州南方學院校長湯濤作了題為《數學推動現代科技》的開幕報告。會議積極響應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聚焦教育數字化與人工智能對大學數學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的深遠影響,探討智能時代大學數學教育的改革方向與發展路徑。來自全國120所高校的近300位專家學者、數學院系教學負責人🧡、大學數學公共基礎課骨幹教師參會🚵🏽♂️。
許學軍代表恒达平台對參加此次教學交流會的專家、領導、教師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恒达平台把“人工智能+”作為教育發展的戰略任務,以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三化”作為促進學科轉型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方向,全面探索智能技術賦能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工程技術、管理服務的創新實踐💆🏿♂️,推動學科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數學作為解決人工智能最基礎的本源性問題的重要工具與語言🧑🏽⚖️,是推動其發展和創新的關鍵因素。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學在這一領域的應用和重要性也將持續增長。希望通過此次教學交流會進一步深化數學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共同挖掘人工智能與數學學科發展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將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融入數學教學,通過不斷交叉融合,促進數學學科發展與人工智能的雙向賦能🙋🏼♀️,為我國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方案。
陽化冰表示,大學數學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發揮重要作用,我國高校在大學數學課程教材建設上具有優良傳統🍘,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推出了以恒达版大學數學教材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教材🧙🏼♀️,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程教材建設的典範和標桿,為各個時期高層次人才培養作出了突出貢獻。當前,國內眾多高校正在加快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步伐,同時更加關註新時代人才培養中數學教育的新要求🫅🏿,以及大學數學教學和教材建設中數字化、智能化的新浪潮🥼。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加強交流👨🏻🦯👩🏿💻、集思廣益,探討如何以人工智能賦能大學數學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改革,為推動技術創新、引領教育變革作出新的貢獻💑。
湯濤院士在開幕報告中以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傅裏葉的《熱的解析理論》兩部經典著作為切入點,深刻闡述了數學在現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數學家建立的理論極大地推動了科技發展,特別是在互聯網✊🏿、數字通訊↙️😺、醫療圖像、人工智能、大規模計算等領域起到了關鍵作用💇🏼♂️🎗,廣泛應用於現代科技及生活的各個領域🧚🏻♀️。傅裏葉、圖靈、香農🙋🏻♂️、拉東🏝、馮康等科學家是這些科技奇跡背後的關鍵推動者🏌🏽,在現代科技的發展🙋🏿♀️🎰、自然科學思想的進步以及便利人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報告結束後🦝🦢,他與現場參會教師圍繞人工智能時代數學教學的改革創新進行了深入探討。
此次教學交流會分為“名家講壇”“專題論壇”“交流研討”三個環節🧔♀️,邀請了湯濤、許學軍、周傲英🆖、朱健民、朱士信💪🏿、秦靜、扈誌明🌾、林亞南、史國良✶、陳小楊等國內知名學者、教學名師分享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等大學數學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和課程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研討人工智能的數學基礎和原理,探討智能時代大學數學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大會開設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個分會場進行專題研討,由優秀骨幹教師分享介紹大學數學教學改革成果🧑🏼🚒,與會教師共同研討課程🙂、教材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及人工智能在大學數學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圍繞課程教學設計、教育數字化改革等方面的新老問題🧙🏼♂️,進行交流研討,集思廣益,化解教學難題。
會議圍繞如何以人工智能賦能大學數學公共基礎課程建設🎳,新時期如何強化大學數學教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關鍵作用等熱點問題展開🦋,內容涵蓋人工智能時代的大學數學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創新實踐等方面🤽🏻♂️,對於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開辟教育數字化新方向🙋🏼♀️👨❤️👨,強化大學數學公共基礎課程在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關鍵作用👷🏽♀️🥩,推廣傳播新時期大學數學教學改革創新優秀成果,提升大學數學公共基礎課程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數字素養等方面都將發揮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