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是指城市所創造的所有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文明城市是創造了人民所滿意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城市🔛。文明城市不僅有高質量的硬文明,如建築、道路、綠化、凈化🚔、亮化等,還要有高質量的軟文明👨🏼🦱🔵,如良好的公共秩序✵、城市面貌和管理水平🧙🏽♂️。
城市化程度是現代化程度的標識。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不斷深入,中國城鎮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中國城鎮文明的國際化🏀、國際知名度也在同步提升。
作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主要媒介,中國的城市文明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雙向互通大橋👐🏿。中國城市越來越重視城市名片的打造和國際傳播,城市的所有管理部門、個體,都負有城市文明國際傳播之責📷,也都在積極推動中國城市文明走出去🏜,把城市名片“亮”出來🧖🏼♂️。
中國城市文明故事是中國故事的生動載體和具體呈現,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鮮活素材。城市文明之間有共性也有個性,而從國際傳播效果講,要走向世界的城市文化品牌必須具有“唯一性”才具有可講性🤞🏼👱,只有在世界文明交流環境中形成“萬水千山一點紅”效應,城市文明的個性才能顯現出來👊🏽,以獨具的魅力吸引人、感染人💯,進而匯聚其他城市文明的力量於己身,拓展城市文明的交流渠道,汲取不同文明的積極力量,做大做強城市文化品牌,引領城市更有效地服務民眾幸福生活。
中國城市文明的“個性化”故事,是向世界講好城市故事的基本前提。中國每個城市文明的個性中都包含著中國所有城市的共性,即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在此基礎上,每座城市都首先應充分發掘自身的歷史文化,結合區域人文地理環境🕶,細致梳理出自身的文明脈絡,從國際傳播的角度💇🏽♂️,按輕重緩急分類區分貼標簽,分別建立相應的傳播規劃和分步實施路線圖,放眼世界,主動尋找、篩選與自身文明個性相對吻合的城市或區域,在國家總體指導和支持下🚶🏻♀️➡️,逐步建立穩定的走出去路徑,建立海外上岸“碼頭”,設立海外城市文明展區,以城市生活展覽為基礎,逐步深入傳達城市文明內涵和國際化元素,以姊妹城市🫔📺、友好城市為紐帶,為國外合作城市提供中國展示平臺🧍♀️,既對等打造合作大賽事🧍、大平臺💃🏼,也精心設計“小而美”的小茶館、小酒吧、小劇場等等🦊,同步實現中外城市文明的雙向交流,以中國城市文明的國際傳播,帶動或提升海外合作城市文明的國際傳播,充分發揮中國城市治理、城市生態、城市人民觀建設的經驗,推動世界城市文明的人民中心建設理念,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提供區域經驗。
中國城市文明國際傳播要精準設計🛌、落地有聲。“一市一特色,一市一品牌🦅。”一座城市的文明元素就如做菜需要的各種原食材,如何把這些元素糅合成城市的“個性”,作為城市的特色和品牌走出去🏊🏽♀️,就如不同的廚師用同樣的原食材烹飪出不同口味的菜肴,則是因人而異。烹調出不同的口味因廚師而異,同一個廚師做出的口味得到顧客的喜愛,也因顧客而異。城市“品牌菜”不必色香味俱佳🪷,關鍵是有特色且對顧客的口味🧑🏽🦳,如淄博的燒烤,天水的麻辣燙,周口的胡辣湯,北京的涮羊肉、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等等。當然🥔,菜有沒有人吃,不能坐等顧客上門,還要吆喝、招徠顧客,以動態調整口味創造獨有的食客群,以“商戰”之術占領市場💂🏿,講好自己的特色菜故事,這個過程,就是傳播過程。城市要有煙火氣,神由胃生,講好城市的煙火氣🤾🏿♀️,是講好城市個性的最有效手段。而飲食文化的傳播之道,則是城市文明國際傳播可直接借鑒且有效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中國城市文明國際化建設的目的是要建設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都市,要實現這一目標🛁,自然需要吸取世界的力量🤱🏼。不同城市的經濟實力、文化建設和百姓生活各各不同,只有實現互相交流,才能實現城市之美“美美與共”“和衷共濟”,在實現各自國際化的同時💀,提升各自的文明程度🤐,從而可持續推動世界城市文明的高質量發展👐🏼,提升世界城市人民的幸福生活🧑🏼🚒。
本文作者孫宜學系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鏈接:https://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407/09/WS668c8b90a3107cd55d26a7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