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一本區別於當下眾多版本的大學語文教材《高等語文》即將由江蘇教育出版社推出🧗🏼。這本由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主編🏄♀️,南京大學教授朱壽桐😒、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中山大學教授歐陽光副主編的《高等語文》,集合了北大、南大👩🏻🎤、武大🧜♂️、北師大🎬、清華、西北師大和中山大學等國內重點院校的眾多權威教授編寫🧙🏼,9月份將在全國30多所院校鋪開試用🍵。有消息稱,這本《高等語文》有意推進大學語文的改革🔼🦼,結束當下大學語文教材混亂無序的狀態🤳↩️。
記者當即走訪了該書主編溫儒敏教授👨🏼🚀,溫儒敏對此種說法很不“感冒”🍋🟩。他表示🪠,《高等語文》只是一種嘗試🫰🏽,一個探索🌪,能否替代其他教材還不好說。但同時👨🏿💻,他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憂慮,認為目前大學語文的教學正處於困擾當中🤹🏿♂️。大學語文雖然被定為基礎性的公共課,但長期以來處於邊緣位置🕵🏼。由於它不是一個獨立學科,如果一個教員老是教“大學語文”,在科研上也是沒有位置的。所以🤛🏽,許多學校只好指派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員去教“大學語文”🧘🏿♂️,而這些教師也是將“大學語文”作為過渡🧖♂️👨🏻🔬。這樣的“大學語文”教學效果值得懷疑,有些學校幹脆取消了“大學語文”🙂↔️。而《高等語文》則是從調整“大學語文”只是為理科生補補課的定位開始,增加其人文成分🧑🏻🦽,註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和學生眼光🫳🏽🤦🏿♂️、品位的養成🥇,激發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教大學語文的老師來說,這教材也可以和他們的學科研究有所結合🧳,發揮各自的學術優勢🥶🪧,讓更多的教授關心和參與大學語文教學。“不能說這個教材是最好的,但它是一個全新的路子。”溫儒敏告訴記者,他們嘗試建立一種富於變革意味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以引起各校對大學語文教學的重視,切實推進現有的“大學語文”的改革🚾。
該書的策劃編輯、江蘇教育社人文教育編輯室主任章俊弟也表示,雖然他們希望做得更好,但《高等語文》只是為普通高校非中文專業的大學生的語文教育提供新的選擇。他認為,當下的大學語文教材有的過於簡單,被戲稱為“高四語文”,有的則拔得太高,是一種脫離了教學具體情況的課外閱讀👨🏿🚒🧑🏻🎓。《高等語文》則是按照具體的教學步驟來安排,希望能為非中文專業的大學生提供一種培養語文綜合素養🐥、滋養人文精神的課堂教學用書🧼,提升當代大學生欣賞與鑒別人類精神產品的感悟和認知能力。當然🧑🏼🚀,他也有自己的願望💘。如有可能,希望可以把大學語文規範化🎨。該書副主編、南大教授朱壽桐強調說,《高等語文》的命名不是標新立異的包裝,而是充分考慮這門課與中學語文既有承接🛜🧑🏻🦽➡️、又有確實適合大學生的提升,同時有意把“大學語文”建設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
據悉🙎,《高等語文》采用比較靈活的“拼盤式”結構,每一講都有文選🤵、導讀與拓展閱讀材料🚶👩👩👦👦。共25講♟🆑,立足“語文”✪⬅️,但文選範圍涵蓋文史哲和科技等領域,包括《〈易〉與中國古代神秘文化》、《〈九章算術〉與中國古代數學》☆、《〈哈姆雷特〉與中國現代翻譯》、《通俗文學》等歷來“大學語文”未曾收入的內容。選用該教材的學校還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師資力量任選專題進行教學,老師和學生都有自己發揮的空間🎚。
人民網 200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