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則考生“恨”書的新聞很值得我們關註。一則說,成都市某校一名高考生,高考剛結束🙉🙏🏻,就將收荒匠叫到家中,賣掉了高中三年來自己所有的復習資料,重達81公斤!拿到收荒匠付給的56元錢時🍎,這名學生哭了。他說:“我再也不想看到那些書了💆,一切都結束了!”另一則說,長沙市某校一名中考生,在中考結束的當天晚上,將幾大捆復習資料搬上
陽臺,準備付之一炬,說✋🏿:“看了它就恨🛻!”只是由於父親的阻止,書才沒燒成。
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和進步的階梯,莘莘學子愛之讀之還嫌不及,哪有毫不吝惜地“賣書”和“燒書”的道理,這其中的問題恐怕不在學生身上🛞,而是書本身的原因。首先,學生恨應試教育之書。雖然素質教育喊了多年,而且口號非常響亮,但實際上是☝🏻,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紮紮實實👼🏼。為了應試,學生就要無休無止地看應試之書,做應試之題🦸🏻🌀,打考試之戰,毫無讀書學習之樂,惟有做題考試之苦,對書當然有恨無愛。
其次🤛🏼,學生恨“非法”之書👨👨👧👦🤲🏻。日前湖南省開展打擊非法教材教輔讀物工作🏊🏼♀️,教育界是重災區,如該省洪江、會同等5縣市教育局為利所驅,自編《初中畢業會考總復習》、《素質教育課程設計》等19種試卷,分別向各自下轄學校發行了60多萬套,總碼洋達240萬元等等。(《三湘都市報》6月23日)可以說,這種情形非湖南獨有📠,而是我們教育界的普遍現象,是教育腐敗的結果。所以,學生“必讀”的應試教材🍄🟫🔕、讀物和試卷資料,其中不少是教育部門和學校“非法”編印的🏊,目的在於牟取暴利。這種東西,東拼西湊🥳,重復抄襲🗺,使學生付出大量的重復勞動,消耗掉許多寶貴的時間,而於智力和思想的長進沒有多大益處💚,但學生敢怒不敢言🧑🏻🦱,只好考試一結束🔎,便賣之燒之以解心頭之苦之痛之恨。
再次👨🦰,學生恨垃圾之書🍂。由於自編自印的非法書籍和讀物🤽🏿,沒有嚴格的編審製度把關🕉,質量毫無保障💁🏼;加上編書者魚龍混雜,一些人很少發表甚至很少寫文章,卻常常打著“名師”的幌子編書編資料🧑🏿,結果拼湊抄襲沒有多少意義不說,還往往錯誤百出,這無疑從另一方面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誤導學生,真正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
人民網200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