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師範大學副校長王誌民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看🧝🏻,必須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力度🧏🏽♀️。
王誌民說,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力度👨🏿🚀,出路就在於發展研究生教育♍️。這幾年♡🧑🏽⚖️,我國研究生的招生人數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它還遠遠不能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與本科教育的發展大不協調,每年大學本科畢業生的數量與研究生錄取的數量相差太大。
王誌民說,是不是發展研究生教育高校沒有潛力可挖了?不是♛。他以山東師範大學為例說🧑🎄,1997年該校只有8000人的規模,1998年突破萬人,2002年突破兩萬人,擴張可謂迅速。高校擴招🛍,如一石擊水,它所形成的沖擊波是非同凡響的🦹🏿,它逼著學校千方百計挖掘潛力,包括規模潛力、設施潛力🎎、師資潛力、工作潛力,使多年來由於體製不順或政策不到位所約束的積極性一下子迸發出來。看來,群眾的積極性是個關鍵♕,積極性上來了,潛力隨處可挖🚠;有了這種積極性,事情就辦成了🙎🏽,事業就紅火了。
他說📗,發展研究生教育,可以借助近幾年的經驗: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的思想,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
他提出以下建議👩🏻🦲:一🧔🍞、博士點、碩士點的設置要放寬行政控製。教育主管部門負責製定嚴格的設點標準和條件🤹♂️🌬,並用量化和質檢等各種措施強化對教學質量的監督♻️。凡是達到標準、符合條件的,都可以通過“審批”。這樣就可以變“跑點”為“上點”🚣🏼♂️🤒,變“跑選票”為“上指標”,讓大家靜下心來集中精力去抓數量的增容與質量的提高👨🦰。二🛣、改革目前研究生招生指標的審批辦法👨🏽🔧,招生數量由高校掌握。三🎀🕵🏽♂️、改革目前博士生🛠、碩士生的撥款體製,變單一的“國撥”為“國撥”和“個人收費”相結合的辦法。目前培養一個研究生🧘♂️,學校花費的精力、占用的設施、師資付出的心血都是巨大的🪺,這種單一的撥款體製不利於調動積極性。四👨🏽💼、改革目前的“學時製”為“學分製”🤘🏽,達到“滿分”即可畢業➿。允許多種就讀形式的並存🖖🎨。(本報記者 趙顯坤)
《中國教育報》2003年3月9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