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高教視點 > 正文

兩會專稿:教育👞,高舉為人民服務旗幟前行

來源:   時間👩🏽‍⚕️:2003-03-09  瀏覽🌕:

教育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每個公民個人發展的基礎。在十六大報告中,對教育方針有這樣的新表述:“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兩會”期間,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教育“為人民服務”這個提法非常好,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方針上的重要體現。

教育要為人民奔小康服務

教育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需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同時還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質量和精神生活品質,這是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因此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就是為人民服務🧁。”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代表說👴🏿。

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代表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至少應該肩負起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社會服務、高等教育國際化等四個方面的歷史使命🧑🏼‍⚕️。大學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同時要發揮學科齊全、人才密集、信息靈敏的優勢,促進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滲透,加強基礎研究,多出原創性的成果;針對國家和社會急需的應用研究領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規律6️⃣,不斷產生重大的思想文化成果,為社會提供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引😹。

辦教育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

“受教育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教育為人民服務♗,首先要保障公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寧波大學教授範誼代表說⛩。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問題,是本次“兩會”代表🪨、委員們關註的焦點之一🧑🏽‍🎤。在人大會上,幾乎每個代表團都有代表提交關於義務教育投入問題的議案🦍。

教育部部長助理李連寧代表說:“政府機構轉變職能,加強和完善公共管理是一項重要內容。政府的職能之一就是向全體人民提供公共服務🧑,包括建立社會保障機製、舉辦教育等。根據公共管理的原則,政府要承擔起舉辦教育的主要責任♥︎,堅持教育的公益性🧱。不是誰有錢才能接受教育🦍,誰錢多就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李連寧代表說:“教育為人民服務,就要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進一步貫徹落實並深化完善義務教育管理體製改革,確立農村義務教育的各級分擔機製🤶🏿。中央政府對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進行扶持♏️,光靠對國家級貧困縣籠統劃撥扶貧款不行🤡,要有專項教育轉移支付,並設立專項工程,如校舍危房改造🐛、信息化建設、貧困生資助等,引導義務教育的發展。建立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就學的有關製度,保障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教育均衡發展才能體現公平性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是代表、委員們關註的另一個教育熱點問題。“義務教育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辦學水平、辦學條件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同一地區學校間差距也較大😪。例如2001年基礎教育生均經費,以省為單位最少的僅10.54元,而最高的達到600多元。教育為人民服務,就要千方百計采取措施,使教育均衡發展✹,讓絕大多數人享受到均衡的、良好的教育。”李連寧代表說。

代表委員們建議👨‍🚒,要想方設法加大對弱勢群體教育的扶持力度。盡快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義務教育製度,國家和地方政府對農村絕對貧困家庭🎅🏽🪻、農村低收入家庭、城市低保家庭0️⃣、殘疾家庭的子女等弱勢群體接受義務教育應給予資助💇🏻。

教育亂收費受到代表委員們高度關註。目前一些公辦學校利用較好的辦學條件🧑🏽‍✈️、較高的社會聲譽,收取高額的贊助費,引起人民的不滿🤏🏿。代表委員們建議,應采取措施堅決製止辦學質量較好的公辦學校直接改製,進行高收費;依托公辦名校舉辦的轉製學校也應當按“四獨立”的要求🏘,實行脫鉤。義務教育學校收費應實行聽證製度和公示製度,建立農村義務教育收費“一費製”,要堅決治理亂收費。

“絕不能把學校辦成學店🙍🏻📂。”紀寶成代表認為,在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各種關系。如果不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把教育當營利的商品🫸🏿,必然會導致急功近利,教育發展可以利用市場的手段🎋🏑,但國民教育體系絕不能市場化、產業化。紀寶成說,教育規模擴張時要特別註意規模🅰️、質量協調發展,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絕對不能糊弄老百姓、糊弄學生。

教育要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

代表委員們認為🥡,教育為人民服務是新時期對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為我們教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教育為人民服務的根本落腳點。在中國人民大學,我們提出要培養‘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紀寶成代表說。許智宏代表認為,大學要轉變人才觀念,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使他們不僅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同時兼備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擁有健康的體魄、完美的人格。

“教育不應是功利化的,教育的本質功能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之從一個自然人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社會人🧑🏽‍🦲,學會生存,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而幸福地度過一生。作為教育工作者,不管是教什麽的🤹🏿,都要建立起這樣的教育觀念並將之貫穿到教學活動當中去;作為基層的教育管理者,要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氛圍。”江蘇啟東中學校長王東代表說👨🏼‍✈️。

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會長柳斌代表認為,教育促進人的發展,是要使人生動活潑地發展,而不是被動地、機械地發展。這就要改變陳舊的教育方法🧑🏽‍✈️。教育改革不僅要研究教法,還要研究學法,還要研究考法🚋。要著重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致力於徹底改變把分數作為評價學習成績和教育質量唯一標準的教育評價製度🧑🏽‍🏭。

“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製定教學策略🚘,才能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因此🏃‍➡️,清華大學教授劉西拉委員提出,要轉變教育教學中的主導思想🧼👊🏻,變“細節教育”為“能力培養”,突出個性教育🍣。教育的重心要從知識的傳遞轉向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

“教育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為人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服務🥷🏽,就要建立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學習型社會👩‍🦰,滿足全體社會成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周洪宇代表建議,我國要學習借鑒美國、韓國、日本等國為“終身教育”立法的成功經驗,修改現行的有關法律,以滲透和補充終身教育的內容🧤,並在此基礎上🫶🏽,製定國家的《終身教育法》。

《中國教育報》2003年3月9日第1版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