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高教視點 > 正文

政協委員關註研究生教育

來源🥳:   時間:2003-03-09  瀏覽:

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連續擴大,如何確保擴招後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在今年“兩會”上,一些全國政協委員呼籲,在研究生擴招的同時,要采取措施,確保培養質量。

擴招使質量問題凸顯

進入21世紀📂,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高層次人才在一個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發達國家都將研究生教育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上。“研究生的連年擴招🔒💁🏽‍♀️,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變化和我國新世紀發展的戰略需要所作出的正確決策,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歡迎👨🏿‍🔬𓀚,理應堅持✅。”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金開誠委員說,“但毋庸諱言,這種大幅度擴招方式,也使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凸顯出來。”

由於研究生數量大幅增加,在一些熱門專業,已出現一個導師指導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研究生的“放羊”局面🚟。一些研究生培養機構在遴選導師時為追求數量🫲🏽,降低遴選標準“突擊提拔”❌🧮,致使導師水平無法保證;有些高校對導師只註重使用,不註重培養🧙‍♂️,致使部分導師知識結構老化,科研及研究生指導工作受到影響🙇‍♂️;有些導師則缺少嚴謹的治學態度,急功近利……

以上種種現象,是否說明我們的研究生教育大量“註水”✡︎?南開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高玉葆委員認為,研究生教育質量存在的問題並非像一些媒體渲染得那樣誇張。但也必須看到,我國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質量和水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要求🚑,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問題是,中央財政對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力度跟不上研究生規模擴大的速度,研究生教育資源明顯不足🔴,教學和科研條件得不到有力保障👨‍👩‍👦‍👦🐸;高校研究生培養體製、培養模式和教育內容與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不完全適應🧑‍🦽;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夠強💢,與世界名校相比〽️,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原創性成果少。”

如何確保擴招後研究生教育培養質量🧘🏻‍♀️?九三學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員會就此專門組織專家進行了調研,他們認為,不能因為存在有質量下降的隱憂而因噎廢食、抑製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速度,關鍵在於在研究生教育迅速發展的同時✣🆑,如何保持和提高培養質量👨🏼‍🎤。“目前的問題已不是該不該進行擴招,而是如何盡快較好地解決其造成的新的不平衡的諸多問題😵‍💫。當前新的不平衡問題中,最緊迫的是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委員說。

導師隊伍建設最關鍵

“名師出高徒”🏊‍♂️,教育質量首先在教師。實踐證明𓀆,研究生質量的高低,除研究生本人的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導師的水平。研究生導師的水平是決定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提高培養質量,無論是加強學科建設、調整課程設置,還是對研究生教育整個管理體製和機製進行大的改革8️⃣,落腳點還是在導師身上。中科院院士🧝🏻‍♂️、寧波大學校長嚴陸光委員說:“教師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學生的培養質量🅰️。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教師安心教學工作。”

金開誠委員認為,研究生導師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優秀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是當前確保擴招後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最高效🧅、最現實的選擇。他建議:首先要充實導師隊伍,最直接的辦法是多渠道引進人才3️⃣,促進導師隊伍多元化,緩解生多師少的矛盾🪘。在某些應用型專業,逐步加大來自科研院所、大型廠礦企業等社會導師的比例;加強與國外知名院校合作👩🏻‍🦯,聘請外籍教授擔任研究生導師或兼職導師‼️;大量引進國外知名高校獲得博士學位的留學生回國工作🥠;選留國內培養的優秀博士、博士後充實教學科研隊伍💇;加大對在崗的優秀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

其次,建立嚴格的導師遴選😰、聘用製度,真正實施導師負責製。導師規模的擴大,決不能以水平和責任心的降低為代價。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遴選製度,對導師的研究能力🌵📞、學術成果和道德水準有明確的規定;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導師負責製⛹🏽‍♀️,導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並且責、權🎸、利高度統一;打破導師終身製🔛,實行優勝劣汰的聘任製。對於那些缺少責任心、知識結構嚴重老化👵🏼、長期沒有科研項目或科研成果的導師👨🏽‍🦱,應取消其導師資格,真正做到導師能上能下🍜。

再次,在實施導師負責製的同時,輔以導師集體指導製,讓不同學術背景👨‍👩‍👧、知識結構🤟🏼、研究方向的導師共同指導研究生。這樣既可以以老帶新🥕🧑‍🌾,促進青年導師的盡快成長;也可以相互補充,彌補導師個人知識上的欠缺;同時在學生的選擇中,那些水平不高的導師也將遭到自然淘汰。

此外,要采取切實措施🌵,提高導師工作積極性。要擴大導師招生自主權🆓,在研究生招生時增加面試環節★,按1∶1.5比例給導師一定的自主空間。還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製,增強對導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議實行導師崗位津貼製度,提高導師待遇,對在研究生培養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導師應給予重獎😰。研究生培養機構必須要把終身教育體系引入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當中,不要認為導師的產生是一勞永逸的事,也不要認為業務進修只是年輕導師的事🗣,老導師🔴、老學者也同樣需要進修和提高。要讓任何導師都有機會在任何年齡階段進行專門學習👨🏿‍🍼。另外,還要積極支持導師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和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交流。

師德建設是導師隊伍建設的根本。金開誠委員說,在新世紀新階段,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者的研究生導師☸️,肩負著為祖國科學事業輸送精英力量的重任,尤其不能在社會變遷中失落了自己的使命感。導師必須要提高道德水準,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采取切實措施嚴把質量關

“我國在大學和研究生擴招時迅速改進教學條件是完全可能的。”朱清時委員建議,把專業科研院所與當地的大學緊密結合👩🏻,優勢互補🚵🏿。他介紹,西方科教先進的國家已有成功經驗。他們也有與我國類似的專業科研機構,有大批一流的人才和設備👩🏻‍🦼,迫切需要大量研究生。但這些機構無權招生和授學位🦂,而必須與當地的大學合作🎦,科研人員到大學做兼職教授,去講前沿課程👮🏽,並在大學招生,帶回研究所作研究🧍🏻。這樣→,大學和研究所都大大受益。我國的情況正相反👩🏻‍🦳,現在專業科研單位正不斷獲得學位授予權↕️,擴大自己招生,這樣,他們在製度上就沒有內在需求與大學合作,由於學科面窄和缺乏成套的教學隊伍,又不可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如果大學和專業科研單位合作的問題能夠解決,就可以使我國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水平跨上一大步。

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委員建議,教育部等有關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學位製和嚴格學位管理,以保證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質量。除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外,要嚴格規定研究生實際在校或實驗室從事學位課程的時間以及他們的科研工作量↖️。博士、碩士生論文答辯前🙇🏼‍♀️,學位委員會必須認真審查學生的原始實驗記錄、科研成果和學習成績🕵️‍♀️,方能決定學生是否答辯🔓。要加強道德法製建設,重視提高學生素質。導師有責任配合各級黨組織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凡思想🧏🏼‍♀️、道德品質不合格的學生就不能授予博士👮‍♂️🕐、碩士學位。

金開誠委員建議🙎🏻‍♂️,對學位論文答辯采用匿名評審製度🫸:一要實行“雙盲”送審製🏢,即研究生姓名和導師姓名不出現在送審材料上;二要實行答辯導師回避製🧜🏽‍♀️;三要合理組建評審組和答辯委員會,成員要隨機抽取👈🏻,且應有一定比例的校外專家。

由國家撥專款⚱️,設立“高校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項目”,是高玉葆委員提出的一份提案。他建議,項目應包括:一、研究生教育體製創新研究。由有關部門組織若幹課題組🧉,選擇當前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展開集中研究🙎🏻‍♀️,深入探討研究生教育發展規律👩‍🔬,為教育主管部門提供科學、及時的決策依據🔮🚙。二、建立研究生教育創新激勵機製🙎🏽‍♂️🤍。將當前高校研究生普通獎學金集中起來🕵🏻,再投入一定數額,合並形成研究生學習優秀或創新突出者的獎勵基金;設立博士生科研選題風險基金👨‍👨‍👧‍👦,鼓勵他們選擇那些難度大🕴🏻、風險大但有可能獲得重要創新的研究課題🖖🏿;教育部已實施的“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項目正在發揮巨大的激勵作用👳🏿‍♂️🚴🏼‍♀️,但100篇最多只能覆蓋100個二級學科,這就產生了學科之間不平衡和受益面偏小的問題🛡,還應再投入一定資金,用於擴大受益面🔽;設立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勵基金。三🌓、為支持西部地區研究生教育的健康發展🛃🧑🏼‍🚒,所有對於研究生和指導教師的資助或獎勵項目在西部高校應增大力度,幫助西部高校吸引生源、留住優秀教師。通過項目的實施,力爭在今後5至7年內,使我國高校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教育質量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背景:近幾年我國研究生擴招情況

1999年全國招收研究生9.22萬人,比上年增加1.97萬人,增長21.4%;

2000年全國招收研究生12.85萬人🚁㊙️,比上年增加3.63萬人,增長39.4%👸🏽👦🏽;

2001年全國招收研究生16.52萬人🏋🏻,比上年增加3.67萬人,增長28.6%;

2002年全國招收研究生20.3萬人✧,比上年增加3.78萬人🪰,增長22.8%🥴。

全國在學研究生人數從1998年的19.9萬人增加到2002年的50萬人🛵,增長1.5倍。

教育部日前發布的《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指出,從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需求看,我國研究生教育比重太小,仍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如2001年全國在校研究生僅占高校在校生總數的3.2%。71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在校研究生與本、專科學生的比例僅為1∶4.84。而國際上一些著名高校研究生與本專科在校人數的比例一般為1∶1或1∶2👃🏻。與之相比,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還存在巨大缺口。

《中國教育報》2003年3月9日第1版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