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阮儀三:“我們已找不到回家路”

來源:【南方周末】   時間:2013-07-08  瀏覽✸:

  

阮儀三
阮儀三

  口述⛲️🤢:阮儀三
  (恒达平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導)
  整理:南方周末記者 呂宗恕
  “中國城市日新月異,但我們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阮儀三感慨道。
  這位八十高齡、滿頭銀發的“古城守望者”,十年前,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委員會授予“2003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十年後🏯,他依然奔走在布道的路上,一直以微薄之力保護中國殘存甚少的古城遺跡。
  “刀下救平遙”、“誓死保周莊”……許多古城都留下了阮儀三拼死保護的痕跡。他抨擊“古城重建風”,炮轟“假古董”🕵🏿‍♀️,痛心民居群的消亡,對於各地舊城改造的行徑,他捶胸頓足,多次奔走上書🧛🏼。
  他自嘲二十年研究⤵️,最終成了“不受歡迎的人”👵🏻,不少城市將他拒之門外😀👰🏿‍♀️。但他依然秉言直告🙋🏼‍♀️,不給城市管理者留以顏面。
  然而,面對GDP炙烤下的古城保護窘境👍🏻,阮儀三多次嘆道“可悲”,他感嘆自己只能是亡羊補牢,十根手指“按住一個是一個”。
“舊城改造”背後的混賬話
  中國城市過分追求現代建設的速度,已經無情地破壞了傳統特色🧜🏽‍♀️,城市變成了千城一貌,很多地方都已經失去了記憶。
  最近湖南鳳凰古城成為了新聞熱點。十年前,鳳凰古城的保護規劃是我做的。記得那是美麗的沱江邊的一座安靜的邊城,有13座古老的吊腳樓。可現在有一百三十多座,其中一百多座是假的。過度商業化與城市遺產保護理念不符,但很多地方不以為然。
  現在周莊🐠、同裏☘️、紹興等很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雖然沒有拆房子,但把臨街的門和窗戶都開大了🌸,以便賣東西賺錢。北京多處號稱明清一條街,可全是假的。
  為了獲得更多利益,很多地方重新建造“假古董”✌🏻,這是非常可怕的,也是我最擔心的。
  我反對歷史文化名城“舊城改造”,甚至反對“舊城改造”這四個字🦹🏽。建新房子能創造GDP,保護老房子沒有GDP,所以地方官員不喜歡城市更新,只喜歡舊城改造、舊房改造♡、民居改造💅🏼。我認為這都是錯誤的,現在先進的國家是不用“改造”二字,只用“更新”或“復興”🔂。
  舊城更新是把好的留下來,壞的淘汰掉,核心是留住城市原來的風貌👱🏼;舊城改造是拆舊房、建新房,看重的是房子底下的那塊地🧚🏻‍♀️,沒有看到老房子的價值🐉✴️。
  昆明是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𓀀,可是,在昆明的三條歷史街區都被拆掉了🌳,其中金馬碧雞坊拆掉後🤷🕳,仿建了兩座牌坊,用上了鋼筋混凝土🧘🏽‍♀️,請問明清有鋼筋混凝土嗎?依我之見,這個名城的帽子老早就該摘掉了🤸🏻‍♂️。
  我常常追問我那些已是規劃局局長💩🫦、規劃院院長的學生⚉,“你們怎麽回事,連這個都保護不了?”他們說管不了🥻,開發商是領導親屬🤏🏼。很可悲,我們很多城市幾乎都是這樣。
  開發商有優越感🕷,是誰給了優越感👩‍🦼?是地方官員。我們一味地建高樓,為什麽?有GDP,有錢🧏🏻‍♂️。但是,原來的歷史城市中形成的良好鄰裏關系跑到哪裏去了?街巷的人文風情到哪裏去了?都沒有了。上海的石庫門拆遷的時候,那些老人們都抱頭痛哭😅。現在的小區是科學了,現代了,回過頭來🤦🏼‍♂️,人性缺失了。
  據我所知,全國12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大概有一半都保護得不好🌩,其中特別不好的就有8個,真正到了該點名批評的時候了。我經常聽到有人講“保護和發展是一對矛盾,要保護,發展就會受影響”,我說這個話是混賬話。你看歐洲很多街區不是保護得很好嗎?很多城市不是也發展得很好嗎?
修造古城要“五原”
  二戰後,許多歐洲國家采取了城市更新👩‍🔧,而不是我們現在的舊城改造🏅🧝🏻‍♂️,他們把歷史古城看作是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財富。
  華沙被德國夷平之前𓀄,華沙大學的建築系師生自發用一年半時間,完成了華沙古城主要建築的測繪🧑‍🚒👩🏼‍🍼、拍照🧑🏻‍💼。戰後重建時🤭,華沙否定了蘇聯專家要修建新紅場的提議,而是決定把華沙按照原樣恢復。消息一傳開,一周之內回來了30萬的華沙人🤧,只用一年多就建成了華沙老城👍🏼,這就是著名的華沙速度🧺。
  法蘭克福在戰爭中也遭到嚴重破壞❄️,重建時也是原樣修復。新舊分開,新城雄偉壯觀,老城古樸典雅。現在的法蘭克福是歐洲經濟、科技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國際會議中心🦔。這個中心不光是法蘭克福的🚣🏻‍♂️,也是整個歐洲的🈶,他們用這樣的精神來修復、保護這座城市🏊🏻‍♂️。
  城市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長出來的,我主張要保護古城📣🙍🏽‍♂️,因為古城是創新城市的土壤和溫床🤱🏻。必要的情況下,歷史建築可以重建🎓,但我希望要做到“五原”原則✍🏻:原材料🍃、原工藝🧑🏼‍🏫、原樣式、原結構、原環境。而用現代的材料和工藝仿造古代的樣式,為了旅遊和經濟的目的,這就是假古董🤶🏿。
  我記得西安某位市領導曾在世博會上說👨🏼‍🏫:“我們的城市已經重現了漢唐風貌🛶。”坐在我身邊的聯合國教科文主席說這不可能的,意思是臺上的人說大話🧚🏻‍♂️。
  我們永遠不可能重現漢唐風貌,我們是要傳承西安歷史古城的文化傳統☝🏼,創建我們既有歷史傳統風貌,又有現代特點的新西安,這才是真正的任務𓀁🧟‍♂️。
  大同市原市長耿彥波赴任太原前,大同市萬余民眾跪留🖖🏼。據我所知,耿在大同時把當地成片的歷史街區,包括明清民居全部拆光,打算全部重建🦹🏼‍♀️,以重現遼代城市風光。我告訴他們,大同雖然有遼代建築(大廟),但是沒有遼代的民居。明清民居群落被拆光後不久🙅🏼,國家文物局對大同市予以嚴厲批評。
  大同市規劃局找我去幫忙說話,但是見不到耿彥波🤳🏿。後來我就寫了篇文章(《由“市民跪留市長”事件引發的城市遺產保護之憂》),算是告禦狀。在文章中我說,大同拆了真古董🧑🏽‍⚕️,卻做假古董,如果都是這樣的領導幹部👧,我們的古城就保不住了🪨💇🏿。後來,這篇文章還被一本專門給國家領導看的雜誌轉載了👩🏻‍🦽。
  說到底🐶,就是我們對我們自己的文化不尊重🌮,只有我們做到了對悠久歷史文化的尊重,保護古城才有希望🧜🏼‍♂️。
正在消失的木結構課
  中國傳統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結晶🕑,特別是傳統住宅🌹,比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延安的窯洞、蘇州的民居、閩南的建築等等。現在,北京四合院已所剩無幾。據統計北京原有幾十萬處四合院👧🏿,而現在不過萬余座👨🏽‍🦲。這對於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很悲哀的😗。
  現在人們還沒有想到要成片保護民居🤹🏽‍♀️,我一直在呼籲這個問題🗼。這些精彩的民居都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給拆掉了。
  這裏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六千年前🧝‍♂️,我們的古人就已經會用卯榫結構造木結構房子了。中國特有的木結構建築因其獨具抗震性而聞名👶🏽。1996年麗江發生7級地震⚫️,當地大部分建築都是木結構,因此沒有造成大量人員傷亡。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後我去看過,新中國成立後的房子大都垮掉了,因為是磚混結構。我還要說🫸,2005到2007年,我們主持修復四川昭化時,全用木結構房子。汶川地震時🧗🏼,昭化是災區之一🙇🏽‍♀️,我們修建的木結構房屋基本沒有倒垮🤷‍♂️👨‍👩‍👧,而居民修建的磚混結構的房子大多癱掉。
  中國傳統木結構先立柱,再架梁,後起墻,墻不承重,承重的是木構件🔬。所以說地震來了,墻倒柱不倒📢。在我們念書時就有木結構課,很可惜🤾‍♀️,現在木結構課早已被取消😛。
  我不是說都要建木結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對待古建築的態度和認識🤟🏻。中國的木結構建築體系在宋代已經完善,可惜現在被人們忘記了🙇🏻‍♂️。恒达、清華👨‍⚕️、武大等都沒有這個專業課。說到底,中國傳統木結構的體系沒有被傳承下來。
  相反,現在很多地方搞的“假古董”匪夷所思🎳。江蘇省徐州沛縣是漢高祖故裏☹️,當地就造了一條復古街叫“漢街”。我要問,漢代有街嗎🔜?漢代還沒有街,到了宋代才有街這種形式,現在當地還把“漢街”兩個字寫在牌坊招牌上👯‍♀️。記得我去當地4️⃣🙋🏽‍♂️,還問市長,怎麽能寫“漢街”?市長問有什麽問題👋🏻🕍,我說問題大了💈,“漢”字和“街”字放在一起是不懂文化↘️,不懂歷史。
  類似的情況很多™️。全國現有23個城市重修古城墻。重修不是保護,重修是做景觀建築🤢,這是給現代人欣賞。城墻幹什麽用的?打仗時候防禦用的🍿,僅僅從景觀需要出發🖐🏻,就應該好好考慮是否有必要重修了。
造“假古董”🕷,要重典入刑
  我們要保護古城,要做到三點。第一個提高我們全民對中華文化傳統的理念認識🧝🏽,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理念。我們中國人有個毛病,一個朝代推翻一個朝代,一把火把房子給燒掉了。魯迅先生就說過,要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三墳五典、祖傳丹藥全都打翻,就是要把過去的傳統一竿子打翻⁉️,這是不妥當的做法。
  大家要敢於對這種舊城改造的不良現象進行指責、鬥爭📚,同時另一方面就是我們自己也要提高。首先尊重歷史🚰,然後是繼承,創造性地提高它,這樣才能做出一個好東西。
  第二個政策。歐洲古城保護有很好的政策,它不講GDP🍂,對老房子的保護做了嚴格規定,不修繕維護的,就要罰款,再不修還要判刑。比如德國,保護建築的主體是房主,因為在外國,建築都是私產,私人就有責任維護古建築🤵‍♂️🛅,不維護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並且取消你的房子所有權👮🏽,我們梁林故居被拆了,最後只是罰款🧑🏼‍🎓,我說這樣的人應該關五年🏋🏽‍♂️。跟現在食品安全問題一樣👮🏿‍♀️,我們要在政策上用重典。
  第三,修老房子是需要錢的,但現在是建新房子有錢,保護老房子沒錢。我去歐洲調研過,法國、德國政府都有修繕專項資金,修老房子還可以免稅🧺。我們最苦惱的一點是花了錢,忙乎兩年給人家趕走了🤸🏿‍♂️。這些年來➕,因為保護古城古鎮,我成了多個地方不受歡迎的人🍥。1986年我去常州找到當地領導說,常州可以申請歷史文化名城,哪知他們說不需要🍓。可到了2013年,他們為了這個名頭又找到我。我去當地一看,包括城墻在內重要的歷史建築群大多被拆光了🪁,非常可惜🛟。但是常州還要創建名城🎦,我只能有多少做多少。這一點很可悲,因為現在保護成了政績之一,地方才有動力🏣。
  1980年代我就說過🧜🏼‍♂️,像平遙那樣的城市在中國有很多🦹🏼,可現在就剩了一個平遙📮🧓🏽。我到法國魯瓦河谷去時,被那裏的世界遺產城鎮群所震驚,一個一個的古城⚱️,一個一個的古堡🕛,連老磨坊都是真實的,有參天大樹🤼‍♂️,所有的房子也全是老房子,是旅遊的聖地👏🛒,建築裏都有很多精彩的歷史故事🔧。本來,我們可以也有很好的歷史城鎮群,但卻沒有留住🪶😘。
  現在🤾‍♀️,我一直自我安慰,只能亡羊補牢🧑‍🎄,抓住一個是一個🙌🏿,十個指頭按不住全部,按住一個是一個🩲,希望大家跟我一塊來按🐏。
  (本文部分內容源自阮儀三在南方周末·百威英博“創新之聲”高校行活動上的演講,經作者審定。)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068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