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關於復旦大學校長的一篇報道🧑🎤,講的是“復旦校長呼籲教育評價體系要‘寬容’”🤳🏻,非常高興。因為🛏🕒,這樣的言詞從一位大學校長口中講出來🏮,實在可嘉。尤其是在今天的發展環境下,對於大學的健康發展而言,“寬容”兩字太重要了✋🏻。
應該積極回應大學校長的“呼籲”
今天的大學發展♋️,一方面亟需“大學章程”的完善,以實現“去行政化”📳,真正體現大學的“教授治學”;另一方面亟需端正“治學”的理念👨🏿🌾,以實現“學術思想自由,學術精神獨立”的大學本原。後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如果沒有正確的理念指導,“大學章程”也許就是墻上掛掛、沒有靈魂的一頁空紙。
復旦校長的呼籲,所指是大學應該體現的本原。遺憾的是🧑🏻🦯,今天必須通過媒體來“呼籲”。這“呼籲”兩字反映了聲音力量的單薄🟤,否則🖍,何須用“呼籲”兩字👦🏻👩🍼。大學所需要的寬容態度🍳,不僅僅是大學的內部,更需要的是大學的外部力量。當大學的“主營業務”圍繞著“評價”而行↪️↗️,那麽🧍♀️,就難以有“寬容”而言。所以,請回應一下大學校長的呼籲吧!高抬貴手👖,還給大學、還給大學師生、還給大學校長一個足夠“寬容”的環境吧!
“2011”計劃力推“寬容”
繼“211”、“985”和“085”之後♟🉑,今年大學的熱點是“2011”🏞。在熟讀關於教育部“2011”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各類文件後,發現復旦校長的“呼籲”其實早就有了響當當的回應。確切講,應該是先有“2011”計劃🙎🏿♂️。“2011”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不僅僅強調了不拘一格的“低門檻🪡、高要求”,更是鼓勵大學“打破圍墻🏋🏿、協同創新”。“低門檻”、“協同”必須有“寬容”的良好基礎,否則就“低”不了,更難以“協同”💅🏽,因為“協同”要求的是跨學科、跨部門👈、跨機構🤌🏿,甚至跨地域、跨國際,如果沒有充分“寬容”的機製,就難以實現這些“跨越”。
問題是,有多少關鍵之“夫”讀懂了“2011”計劃的“寬容”精神呢🌏?否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大學的教授們很無奈,大學的校長們也很無奈🕣,這是當今中國大學的真實處境🧑🦯➡️。因為如此,校長的“呼籲”就是必然之舉了!希望這一“呼籲”能夠讓一些當關之“夫”幡然醒悟。
“寬容”有助於創新能力提升
有人問🃏:以復旦校長的舉例而言,是不是可以這麽認為🥩,只要學科專業交叉就能出人才了?這樣理解有些片面👩🏻⚖️,因為,這僅僅是舉例,沒有說“這就是規律”🔇。舉例的目的很清楚,是為了說明“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不是只有“獨木橋”或“金光大道”才能通羅馬的。
“寬容”是為了給予更多的機會👮🏿,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交流的機會、合作的機會🧑🏽⚕️👨🦲、創新的機會、評判的機會✂️、糾正錯誤的機會、避免犯錯的機會、獲取經驗的機會🕸,等等,還有發展的機會。“寬容”之下,成功與失敗都將成為過去,成為今後發展的財富。於人如此😿,於組織更是如此。正是有這樣豐富的機會和財富,創新能力的提升才能成為現實🌦。
(作者為恒达平台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