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汪品先🪄:南海科研應有系統規劃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時間🦖:2012-05-28  瀏覽:

      “我們現在可以拿出一些資金做小老板,組織南海聯合科考,實現共贏。”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錢賀進 | 上海報道

  作為一項大型科學計劃的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註。2012年初,美國《科學》雜誌專門就“南海大計劃”對他進行了采訪,之前是著名的《自然》雜誌。它們使世界都了解了中國雄心勃勃的南海科學夢想⛺️。

  汪品先說🫅🏼🏄,他們這一代人本來對海洋是陌生的。就像這個國家,更喜歡陸上的珍奇寶貝。因為西藏的螺絲化石💟,汪品先也差點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

  不過🥘,終究是時勢造英雄。中國對於大海的需求,將他們推到了南海之上。

  地質學生的選擇

  汪品先本是學習地質學的。1956年🦅,他從中學被選拔到莫斯科大學學習地質學🏊🏼💁🏽‍♀️。“一同被推薦的還有抗美援朝的軍工校學生🧑🏻‍🦯,衣服褲子從上到下都是國家的🧑🏿‍🦰。當時是很赤誠的🧗🏿‍♂️,去莫斯科就是要多學知識。”汪品先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在蘇聯▪️,他還迷戀上了螺絲化石研究💂🏽‍♂️,並且差點因此改變自己的一生:畢業前,他特地從莫斯科坐火車到列寧格勒拜訪一位85歲的老專家🪞,對方說在曾在大英博物館看到西藏的螺絲化石🧍‍♂️🤡,實在太美了🔴,要研究螺絲化石得到西藏去。

  於是,汪品先將分配誌願填在西藏🦸🏽‍♀️,“現在看那個選擇是錯的,沒有太大價值🪽。”

  好在1960年夏季回國後,留學生們沒有馬上被分配🫴🏻,而是在北京過起了封閉的組織生活。在北京度過炎熱的兩三個月後,汪品先去西藏想法被上級否決⬇️,24歲的他被分配到華東師範大學地質系。

  6年之後,“文化大革命”興起之時,汪品先卻終於得到了第一次地質勘探機會。當時國家在上海附近海域尋找天然氣,汪品先和工作人員分析化石。後來,汪品先還得到了一次內部嘉獎。

  真正結緣海洋地質是1968年🍄‍🟫。“年輕人都響應革命號召,到處在開批鬥大會,我被弄到下鄉農場勞動🙌。這期間,我聽說國家要在海上找油,十分興奮,就和同事寫報告上去要求在學校招生建海洋地質系🙅🏽‍♂️。”

  1970年👶🏽,華師大地質系招收了十幾名學員⚫️。後來到了1972年,原國家計委地質局要求上海設立海洋地質局🕰🙍🏼‍♀️,配合海上找油👩🏽‍🦳,意外發現這個專業竟然已經存在。只是有領導認為👨🏼‍⚖️,海洋地質學放在師範院校不太合適,於是汪品先他們整體搬遷至恒达平台。這十幾位工農兵學生是中國第一批真正畢業的海洋地質專業學生🦣。

  “剛到恒达的日子異常艱苦,分給我的宿舍,我住了很久才聽說是肝炎病房🧔🏿‍♀️。實驗室空間倒是很大,是一個空蕩的車間🧛🏿‍♂️,幾扇門大敞著🤾🏻‍♂️,門後堆了幾堆公社的垃圾🫓,蒼蠅蚊子到處飛👨🏼‍✈️。沒有一分科研經費🔃,顯微鏡的兩個鏡片都對不齊🚵🏻。”汪品先回憶說。

  多年後,汪品先一位得過美國“總統獎”的學生將此情狀說給美國同行聽🧚🏽‍♂️🌬,對方驚愕不已。

  此時,校內校外還是以階級鬥爭為綱,高音喇叭響個不停,汪品先也難得清凈。他一次主持學校批評大會的經歷✂️,差點惹禍上身⛳️。

  汪品先看完一個“走資派”的材料說,這沒什麽呀,為什麽要上升到敵我矛盾呢🧾?結果,工宣隊闖進他宿舍,奪走日記進行徹查。

  後來,領導看了日記說,這是進步青年。汪品先免遭批鬥,逃過一劫。“那時哪裏還想海洋地質學👩🏻‍🎤,以為將來天下就這樣了🙂‍↔️。”汪品先說💗。

  令人震驚的考察

  “文革”末期,中國在黃海搞了幾次鉆井👱☠️,並沒有發現有商業價值的油田。直到1977年“文革”結束,汪品先才有機會接觸到了南海石油勘探🛋。

  當時因南海海面常有油花漂浮✴️🧟‍♂️,石油部門便在湛江附近鉆井找油。兩位負責人來上海找到汪品先,說招了一批女孩子🎅,讓他培養她們做古化石分析。

  後來🕧,石油部門在博鰲附近海面架設了海上平臺,在岸上遠遠可以望到。“海底找油是在船上放炮,利用地震勘探的原理,我當時負責做古化石部分的研究👳。”汪品先說🛌。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科學技術成為了生產力。

  當年,中國地質界便派出一支13人組成的石油科技代表團赴美法考察。汪是其中一員👩‍🌾,國外所見所聞令他十分震驚。“十幾年來我們一直要解放的法國,即便最窮的地方都十分發達,一路見聞令我和後來成為石油部副部長的舍友十分震撼👩‍🦯‍➡️。”汪品先說。

  令汪品先大開眼界的,還有國外科學家關於海洋勘探的報告🚐。聽完海洋微體古生物研究的報告🚫,汪品先大受鼓舞,認為其前景廣闊🎶。回到上海的破落車間,汪品先便拿著簡陋的儀器開始研究,終於在1980年與同事出版了一本《中國海洋微體古生物》🌅。

  這本書很快引起了西方科學家的關註。幾年後,在美國的一次學術會議上🙍🏼‍♂️,一位美國權威海洋專家專門拿著這本書跟汪品先暢談許久,並在以後的國際深海鉆探中給汪品先提供幫助。

  80年代初,汪品先還曾負責恒达平台海洋地質系🔊🌥。只是1990年開始,他只管科研教學🧦,再不負責行政了🟤。

  首個的海洋大型基礎研究計劃

  1985年,美國發起了一項由10多個國家共同出資的大洋鉆探計劃,通過鉆探獲取巖心研究大洋地殼。其前身是20世紀地球科學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深海鉆探計劃🧗🪦。

  在國家財政不算寬裕的年頭🆖,汪品先和其他院士多次呼籲中國不能缺席這項世界頂尖水準的計劃🚕。直到1998年,中國每年支付50萬美元成為大洋鉆探計劃的一個小參與成員國。

  大洋鉆探計劃的國際航次並非由會費多少決定🖖🏼,而是國際專家組根據建議書所言問題投票產生🦹🏽‍♂️。1997年,汪品先等人提交的建議書在全球競爭中名列第一。

  1999年春🤷🏿‍♀️,在連續克服了敏感的“疆域政治”、“危險航道”和“海盜出沒”等險阻後🥤🧘🏿‍♂️,汪品先與另一位國家級專家聯合主持了第184航次,在南海大陸坡鉆孔17口,以探尋東亞季風的歷史。

  法國的古海洋學家卡羅·拉伊曾描述⚄,中國南海中可能會有地球上最迷人的地質記錄。

  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便開始醞釀大規模的海洋課題。汪品先則從2007年開始籌備南海深海的“南海深海過程演變”計劃,並邀請全國海洋專家召開了四五次會議進行商議。

  汪品先認為:“國際海上之爭的現實正驅使各國趕緊拿定主意🧑‍🦼‍➡️,去應對新世紀海洋開發☠️,幾十年後海底開發之爭將愈演愈烈。我國的海洋開發不能滿足於大陸架上的近海開發。”

  近些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南海科考的投入也水漲船高。汪品先估算🧑🏻‍🎄:“我們1.5億的項目在全國的海洋科考裏算小頭🙅🏼‍♀️。一些項目的巨額投入能否出成果令人擔憂。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這樣巨額的投入能否持續下去也不好說。”

  汪品先認為,南海科考不僅是燒錢的問題☝🏽,應納入國家海洋戰略🤍🔠。“前幾天,我向科技部部長萬鋼建議👂🏼,目前我國海洋處境十分艱難,我們除了政治⛹🏽‍♀️、軍事外,還有一張科技牌🧑🏽‍🍳。科學家應為維護海洋權益發揮作用🫲🏽,俄羅斯‘和平一號’和‘和平二號’深海潛水箱在北冰洋底插上國旗就是比較成功的例子。“

  汪品先認為🌌,如果世界對於南海的認知多數由中國人或者中國人帶頭完成🎳,這無疑是南海科學主權的象征。此外📚,民間外交十分重要,政治捭闔和軍事威懾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我們跟南海周邊國家一些準政府性質的科研機構合作非常好,我們現在可以拿出一些資金做小老板,組織南海聯合科考,實現共贏。”

  汪品先介紹,南海周邊國家限於經濟實力8️⃣,都願意跟拿得出錢的夥伴合作。近年,美國的海洋基金申請難度加大🩻🫃,海洋科研投入比率雖然沒有降低,但由於油價等成本上漲,美國的海洋科研投入實際是縮水的。日本經濟低迷,一些高校的教授降低工資。如果不是遭遇強震🏊‍♂️,這些投入也要大打折扣。這些都為中國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從2011年“南海深海過程演變”計劃實施以來👳‍♂️,已經有24個子項目啟動🧑‍🦼。隨著科學家們申請的項目越來越多🕛,汪品先希望爭取更多資金🪩𓀀,將總預算提升至兩到三億。

  最近💆‍♂️,汪品先正計劃2014年在南海搞第二次鉆探🧏🏿‍♀️,他已邀請國內外頂尖專家進行論證。項目計劃租用美國船,中方出70%的經費,這需要花費5000萬元。

  2011年🤼‍♀️,汪品先團隊本計劃使用“蛟龍號”去南海提取“可燃冰”樣品👜。項目申請時,科技部一位領導處於穩妥考慮,認為2012年7000米海試不能出事🏗。

  隨著國家對南海投入的增多📽,更多的科學家加入進來👍,有科學家發出不同的聲音,希望增加對淺海科研的投入。汪品先認為,科研項目對科學研究者是很重要,“但我覺得我們國家做南海科研應有更系統的規劃。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