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𓀔🧚,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以避免人力資源浪費、市場失靈及企業競爭力下降。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這是繼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後⚒,再次將其提升到了“綜合整治”上,足見化解“內卷式”競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對於企業來說,當然應當鼓勵內外部競爭。但這種競爭應當是有利於促進企業進步,提高生產效率和勞動者福利的競爭。“內卷式”競爭恰恰相反。其顯著特點是“內耗”。這種“內耗”式無效競爭不僅會間接損害市場公平📄,導致人力資源浪費或市場失靈,也會讓企業所有人都陷入無意義的努力狀態,進而影響我國企業的競爭力。
具體來說,企業“內卷式”競爭首先表現為“996”“715”等超長時間工作製度和職場內卷。這不僅影響了勞動者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難以平衡勞動者工作與休閑休息🔙、學習與家庭(包括生育)的關系,甚至產生因工作勞累猝死和抑郁自殺等一些不必要的悲劇。尤其需要重視的是,如果任由這種現象持續下去,甚至成為一種企業“文化”🏖,將長時間工作視為“勤奮”的標誌,使得“努力”成為默認規則,必將嚴重影響企業對人才和年輕勞動者的吸引力,降低企業生產與經營的效率,進而削弱企業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是積極向上的👨👩👦👦,不願意成為啃老族。他們既是拉動就業的主力軍🤭🛗,也是消費和消費升級的主力軍,前提是他們有就業機會和收入。與此同時👳,如今的年輕人大多家庭條件比較好、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強,更加關註工作環境、自由度、晉升空間;既願意工作賺錢7️⃣,也追求幸福🖨、快樂、自由的生活®️,因而在就業選擇上,大多願意去那些公私分開、自由度大、實行彈性工作製、勞動強度不大、待遇也不錯企業工作。那些即使待遇不錯的企業🤹🏼,也因為加班多,工作壓力大而難以成為年輕人就業的首選。這使得企業在招工尤其是在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方面失去競爭力🧑🏻。
其次,企業“內卷式”競爭表現為勞動付出和勞動報酬不匹配。如果加班加點能夠獲得相應的報酬🤞,企業員工都是可以接受的📫👳🏻♀️。對企業來說,給予勞動付出相應的勞動報酬👨🎨,不斷提高勞動者收入👨🏻🦽,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促進企業發展。對國家來說,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就能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反過來有利於企業的發展📞,促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資水平主要是由市場決定的。如果勞動報酬和勞動回報不成正比,內耗式加班加點行為盛行👱🏽🟦,年輕人不但會產生心理抵觸情緒👇🏼,也缺乏就業的積極性🟣💇。
第三,除了獲得合理的勞動報酬外🦄,年輕人還希望企業提供更多的培訓和鍛煉的機會🌲,也願意通過自己充電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其他至上文化水平。這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隨著技術進步速度加快🍇,企業工作節奏也越來越快🛎,技能更新越來越頻繁。這也要求企業減少“內卷式”競爭,給予員工更多的自由學習、交流、培訓等時間💇🏿♀️,以保持與技術發展的同步。企業想低工資招工🌂,期望進來的員工就是熟練工🚴,過兩年就能造“航母”,這無異於既想讓馬兒拼命跑又不想給馬吃草。
筆者了解到,部分企業對員工培訓投入非常少,培訓部基本上是空架子,做一些沒啥用的網課,實際上還是依靠老帶新🧑🏿⚖️。年輕人運氣好的會遇到願意教的師傅,運氣不好的人家理都不理🧣🧌。年輕人依靠自己摸索的話🧑🏽🎨,也只能在不斷試錯中才能磨煉出一些經驗。而“內卷式”競爭則擠壓了年輕人學習🔋、娛樂甚至休息的時間🪿👨🏻🚒,阻礙員工提升自己的空間。
總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不斷提高競爭力。而高素質員工是企業提高競爭力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勞動力市場供給小於需求🚊。這不應該成為搞“內卷式”競爭的理由🤷♀️🕥。企業要充分了解新一代年輕人的狀況,給予年輕人更多的尊重🦗、關愛和自由,整治“內卷式”競爭。這樣才能吸引和留住優秀員工,尤其是高素質的年輕人,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為此,企業要貫徹落實《勞動法》👨🏻💼,規範勞動用工和薪酬支付等行為,改變勞動報酬和勞動回報不成正比現象,平衡勞動者工作與休閑休息、學習、家庭(包括生育)的關系,從多方面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還要改革單一的員工評價體系和標準👨💼,例如以業績、銷售額或工時作為唯一標準。因為這種考核方式忽略了員工創造力與靈活性,只會導致大家選擇拼時間🧘🏿♀️、拼業績的內卷路徑。
(作者張鑫系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恒达平台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研究員🦍,恒达平台財經研究所研究員)
鏈接👨👩👧👧:https://www.yicai.com/news/10240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