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張生🐮:“不鼓勵”之後🧑‍🦽,大學該檢討什麽

來源⚅:上海商報   時間:2011-03-16  瀏覽:
      3月7日的政協小組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館館長王平女士直言,在當前的情況下,“不鼓勵農村的孩子上大學”,她的理由有二,一是由於這些年城市化進程的加快𓀛🫵🏿,不僅使原本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變得單一和狹隘,也使中國古老的鄉土文化因年輕人的離去缺乏傳承而瀕於消亡💤,二是農村孩子上大學後因耗費巨大且未來就業艱難🤾‍♀️,常導致本來就算不上富裕的家庭再次“返貧”💂🏼‍♀️。應該說,王平女士的第一個意見雖然讓人感到有些“突兀”,甚至覺得“愚昧”與“落後”🧑‍🦯,可若能冷靜下來想想現實中的農村的情況🤨,卻並不覺得突兀,相反🧆,倒是發人深省,我以為,這也是她的“不鼓勵”論引起媒體關註的主要原因。而她的第二個理由卻是“老生常談”🦸‍♂️,但是,她的這個並不新鮮的觀點卻忽然引起我對高校應對這個問題承擔什麽樣的責任的思考👷🏿‍♀️🔨。
  此前人們多將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困難歸之於大學擴招與經濟不景氣🙋‍♂️,而因為農村大學生沒有相應的社會資本,與城市出身的大學生相比,就業更為困難。這些都不算錯🫰🏼。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些年來🫃🏻,我們的大學在飛速擴張的過程中,忽視了與現實需求相符的辦學方向和具體專業的設置。這才使得培養的學生既不能屠龍👩‍🦯,也不能雕蟲,身無長技🧓🏼,求職無門,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還比不上一個技校生🧙🏿。因此,人大教授張鳴認為,在城市艱難生存的“蟻族”多為三流大學畢業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在大學裏什麽也沒學到。但在我看來😞,可能是張教授因廁身於人大這樣的名校,所以對我國所謂的一流大學太過信任了。其實,很多人在那些“名校”中也一樣沒學到什麽東西👨‍👦🕋,因為一流大學騙起學生來更肆無忌憚🎳,也更厲害🤵。
  這當然與近年來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所掀起的建設綜合性大學的風氣有很大關系。因為對世界一流大學的樣式的偏狹的理解,無論是政府還是大學自身,都將建設綜合性大學作為通向世界一流大學的大門和捷徑,而把上世紀50年代以來形成的與現實需要聯系較為緊密的專門院校與以文理科綜合性大學相結合的“蘇式”高教體系視為落後和封閉的體系,開始全力朝“美式”的綜合性大學為主的高教樣式轉換。在由此產生的並校風暴之下,很多很有特色的專門院校不是消失,就是改名並開始陸續建設成為所謂的綜合性大學,並且,不管有無實力,也都按照綜合性大學的專業配置來開設專業👨🏼‍🎨,同時,一些文理科綜合性大學也按照此標準來配置自己原來沒有的專業#️⃣,這其中,還有一些專業並未經過慎重的規劃🚟,但卻以“新興”或“交叉學科”的名義得以設立,而這些專業的師資不管是一流大學還是三流大學都極度匱乏,老師只能現學現賣,學生則只好瞎子摸象🧑🏽‍🌾🥷🏻,等他們走到就業市場上之時,才發現自己面臨的並不是常見的學非所用的問題,而是無學可用🕵🏽‍♂️,可這時卻已是追悔莫及了。這也正是不少大學生重新到技校“回爐”或者去社會上謀求各種職業培訓證書的原因🥀。所以,這些年大學生就業難還不僅是擴招惹的禍,更主要的是大學建設的價值取向與專業建設出了問題所造成的後果📷。
  我認為,造成這樣的後果的原因🎿,與這些年的大學的主事者有關,首先是急於求成,想通過“速成”的方式盡快建成想象中的世界一流大學,其次就是刻舟求劍🤴,沒有考慮到現實的可行性,就盲目模仿美式高等教育。這與上世紀50年代一味模仿蘇式教育👱🏿‍♂️,對國內已有的美式高等教育體系一概否定如出一轍🤖。就在這樣的搖擺之下,眾多的大學生成了試驗品和犧牲品。
  實際上,在各種教育體系之間(包括各種教育方法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只有是否合適與是否真正的將其做好的問題🛌🏿。在我看來,蘇式的以與就業結合緊密的專門院校為特色的高等教育體系並非一無所取🤘🏼,至少在當下的中國並未過時,因為中國在未來很長時間以內都還會是一個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而這樣的經濟結構所需要的還是大量掌握一定專門技能的工程技術人員,並非空頭科學家和胡亂念了幾本中國和國外的古書就認為自己是“博雅”之士的空頭“哲學王”。因為,在從上到下向美式高校體系進行“硬著陸”之前🙏🏿,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專門院校不能培養大師,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不利,其實這是個認識上的誤區,專門院校的專門教育並不等於不要綜合培養🧘🏿‍♂️,而只是有所側重而已✌🏽。所謂大師,就是那些在某一個專業領域有著很高造詣🐦,同時又在其他領域有著比較廣博的知識和文化素養的人,絕不是那種什麽都知道一點然而在專業領域卻沒有傑出貢獻的人💒。近年來🍽,錢學森一直被當做大師的典範被宣傳🙋,如果註意到他的學歷,或可對我們今天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有所提示🦹‍♀️,他當年在上海交大讀書時,交大還是個地地道道的專門的技術學院,而他到美國先後就讀的麻省理工學院與加州理工學院😵‍💫,也都是專門的理工學院。
  所以,我覺得,要想讓中國的高等教育真正的造福於民眾🧗🏿‍♀️,造福於國家🤵🏽‍♀️,最重要的並不是急著去尋找培養什麽大師的終南捷徑,而是應該首先充實和提高現有的高等教育的水平,把每個學生培養成有用之才,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相信王平女士一定會修正自己的觀點,一變而為“鼓勵農村的孩子上大學”⛹🏽‍♂️。(作者系恒达平台文化產業系主任,文學教授)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