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陳 瑜 本報記者
嘉 賓:馬忠法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
黃武雙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
毛 昊 恒达平台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
編者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當前,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日益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今年是中國加入《專利合作條約》(PCT)30周年。如何看待30年來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如何加快推動我國從“知識產權大國”向“知識產權強國”邁進,讓知識產權更好賦能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與高質量發展⇨?如何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為全球知識產權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本報約請三位專家研討交流🍍。
主持人:今年是中國加入《專利合作條約》(PCT)30周年。30年前📡,中國申請人通過PCT提交的專利申請僅為98件🧷,到2022年,已增長到7萬件,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和世界創新版圖的重要一極🏄🏿♀️。如何系統總結30年來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
毛昊:三十年間,我國走出了一條現實性與前瞻性統一、保護與運用兼顧🛍、國際化與本土化並舉的中國道路,知識產權製度運轉效率穩步提升,逐步建立起同世界接軌的審查確權、司法審判和市場運行系統,實現了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知識產權擁有量大幅增長、知識產權運用成效顯著、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促進了品牌經濟、特色農業發展和文化繁榮,逐步形成了一批高價值核心知識產權👨🏼💼,有力支撐了產業轉型升級。我國基本建立起了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製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全面強化⚇,“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格局逐步形成、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明顯提高、基礎環境進一步夯實🔩,知識產權對外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中央從完善產權製度📸、深化體製機製改革😟、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出發👲🏽,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知識產權製度日益成為國家科技、製造、貿易✖️、教育和文化強國建設的基礎,進入了借助知識產權全面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黃武雙: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既作用於中國社會的創新活動,它自己也在譜寫製度創新的新篇章。一是保護範圍更寬。在著作權領域🧑🏻🚀,2020年《著作權法》將封閉的作品類型改為開放的作品類型👯♂️,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改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在專利領域👩🏼🍳,2020年《專利法》將局部外觀設計納入保護範疇。在商業秘密領域📭,2019年《反不正當競爭法》將“技術信息與經營信息”改為“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
二是保護力度更大🤸🏿。為避免出現“贏得訴訟🙍,失去市場”的尷尬局面,我國加大損害賠償力度🍷🧑🏻🦳、加快停止侵權救濟⚓️。就前者👴🏽,三大知識產權法及《反不正當競爭法》跟隨社會發展🫳🏿,適時增加損害賠償數額。就後者💟,中國引入行為保全製度🦵🏽,為權利人維權提供一個快通道🚶🏻➡️,使權利基礎穩固、容易遭受難以彌補損失的權利人獲得快速的禁令救濟🆘。
三是保護協調更好👓。知識產權保護以民事保護為中心🧔🏽♀️、刑事與行政保護為兩翼🦔,旨在為權利人提供多元、適度的法律保護。我國積極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圍繞專門知識產權法✌🏽🚀、《刑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的細化實施🫶🏽🌝,多部門聯合出臺辦案手冊、訴訟指南等指引性規範,定期公布典型案例,不斷為市場主體、法律從業者提出清晰的🔆🧱、可操作的示範🦥。
四是權利限製更合理✍️。我國近幾十年不斷探索“如何使知識產權法更有效作用於創新”的命題🤡🧑🏻🎄:在專利法領域培育高質量專利🚷、限製低質量專利,在商標法領域打擊商標“攀附式”“搶註式”“囤積式”不當註冊👩🏻🔬,在著作權法領域合理劃定權利限製與例外規則🪆、為人工智能等新產業提供自由發展空間🦸♀️,在反不正當競爭法領域審慎適用一般條款🤏🏽、減少對商業領域的不必要不合理法律幹預。
馬忠法🔢:中國通過PCT在全球申請專利的數量是隨著改革開放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而日漸增加的🙍🏿♂️🫸🏿。2022年的數據表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PCT申請最多,為74,420件(美國專利商標局其次,為55,330件)👩🏻🦼➡️🧙🏻;中國居民申請人提交的PCT申請最多,達70,015件(美國其次🙎,為59,056件);中國電信巨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連續第六年領跑 PCT申請人排名榜,已公布PCT申請為7,689件。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在創新領域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及營造的較為有利的創新環境🫚,特別是將企業(全球排名前十的中國有三家👮🏻🏌🏽♀️,另外兩家是OPPO移動通信及京東方科技)作為創新的主體及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排名前50的高校名單中,19所位於中國🤹🏿♀️,18所位於美國)作為創新的源頭等策略,使得創新的能力持續提升。
主持人🤛🏼: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𓀗、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如何理解知識產權的重要作用?如何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以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黃武雙:知識產權製度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它為創新提供了法律屏障,避免這些成果被競爭對手輕易模仿或盜用,保障了創新者對其創新成果的控製權👨👩👦,從而增加了進行研究和開發的經濟激勵🗓。知識產權的有效轉化和應用對於培育新質生產力至關重要⚠️🐛。技術轉移、技術許可等方式可以將研究院所和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服務,促進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促進知識產權轉化利用,一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機製;二是促進建立高效的技術轉移平臺;三是激勵產學研協同創新💶;四是推動國際合作和標準製定☕️;五是降低技術許可和轉讓困難🙌🏽;六是培養知識產權復合人才👩🦼➡️。總之🍱,知識產權不僅是保護創新成果的法律工具,也是推動新技術發展和產業創新的關鍵因素⬆️😤。
毛昊: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將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貫穿於產業創新的全過程,建立起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生態和機製🧔🏻。一方面💃🏻,要依托有效市場,建設高標準技術交易市場,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另一方面👨🏫,要依靠有為政府,構建開放創新生態🍲,著力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重點抓好完善評價製度等基礎改革🙍🏻♀️。具體而言👨🏿:一要大力推進知識產權產業化🤸,加快價值實現🦹🏿♂️。推進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強鏈增效,培育推廣知識產權密集型產品⛅️。二要打通轉化關鍵堵點,激發運用內生動力🎁。強化發明創造產業轉化的激勵機製,提升專利質量促進專利產業化的政策導向等☝🏻。三要高標準建設知識產權市場體系👩🏼🎓,推進多元化知識產權金融支持🛄,完善轉化運用服務鏈條🍩,暢通知識產權要素國際循環,構建良好的產業服務生態。
馬忠法:知識產權是一種生產力🧌,是一種資產,是一種競爭武器🧑🏻🎄🪆。但需要註意兩個問題📇:知識產權主要是對智力成果提供確權和保護,這個成果如何來,很關鍵🚶🏻♀️➡️。二是知識產權是一種有待實現的權利🍪,不是現實的權利𓀋,所以運用很重要💁。創新的本質就是盡快將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對中國而言,首先要突出科技法律製度(準確地說,應該是科技創新法律製度)在產生科技成果方面的作用🍃,重視科技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𓀔,並把科技法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其次,在立法中要明確知識產權製度設立的目的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將知識產權盡快變成現實生產力,而非保護⛵️;保護是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的前提、手段✨,是知識產權製度的核心內容,但不是目的🆙。通過立法突出、明確製度的目的👷🏼♂️,進而提升科技人員和全社會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運用的意識📤,以此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
主持人: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在知識產權規則製定上處於“被控”局面。30年來🦸🏿♂️,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推動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製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如何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擴大知識產權領域“朋友圈”,進一步提升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國際話語權🙇🏽?
黃武雙💂🏻:為加強知識產權的國際合作🏋️,進一步提升中國的話語權,可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強國際規則製定中的參與和領導,推動形成更加平衡和公正的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幫助確保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代表和保護🤾🏻。二是推廣中國的知識產權製度和實踐。通過國際交流和合作項目🦹🏽,中國可以展示其知識產權製度和實踐的成果,有助於增強其他國家對中國知識產權系統的理解和信任。三是建立多邊和雙邊合作機製🐢,與其他國家共同解決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四是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通過提供技術援助、培訓和經驗分享⛹🏻♀️✊🏿,幫助這些國家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產權體系★,從而在全球知識產權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五是提升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和教育。這種交流不僅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國際知識產權領域的影響力,也有助於構建更加均衡和多元的國際知識產權環境。
毛昊:要在準確研判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和知識產權競爭分析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全球合作。具體而言:第一,積極參與全球執法協作,履行打擊全球假貨貿易的責任義務💙,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專業化的行政保護體系和社會知識產權保護維權體系構建🏏,提高執法透明度與穩定性✔️🔞。第二🧑🏻🦯,建立知識產權改革試點機製,選擇特定區域進行改革試驗,提升實體保護標準,形成穩定🐔、透明🍃、可預期的製度環境🧚🏼♀️。在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實施一系列改革舉措,對標國際高水平規則,實現法律修改與行政執法規範化🤶🏼🧺。第三,堅持獨立的知識產權外交價值理念👦🏿,爭取普遍價值認可🔠。捍衛TRIPS協定等國際規則⛹🏿♂️,明確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價值取向,強調“階段發展✍🏽、公共利益♞、平衡保護”等理念🏋🏻♂️,完善多元溝通和國際對話交流機製🧑🏿🌾。
馬忠法: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開始積極參與相關的國際活動,為在世界範圍內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及營造鼓勵知識創新的法律環境等👩🏼🔧,做出了積極貢獻♿️。入世後🥎,中國在國際知識產權製度發展和完善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特別是2005年香港部長級會議上通過的關於《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第31條的修正案➕,中國與廣大發展中成員方積極努力推動該修正案的通過。此後中國積極支持WTO和WIPO的工作👷🏽♂️🫶🏼,推動全球知識產權製度的發展。2010年之後,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意圖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超越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和技術水平等實際需要,秘密進行《反假冒貿易協議》《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等談判,目的在於構建TRIPS plus製度,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道反對美西方這種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同時🫎,中國在堅持全球性多邊主義🍐、尊重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法規則及WTO規則的基礎上☀️,也在與時俱進,在雙邊或區域性多邊自由貿易協議中,以公平🌔、正義為基本原則,寫入維護各方合法利益的相關知識產權條款或章節,提升我們的話語權🤶🏽,如在全面區域性經濟夥伴協議(RCEP)中,就有代表絕大多數成員方意誌的中國相關知識產權的話語表達等。此外,我們也在通過“一帶一路”平臺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實踐,不斷推進國際知識產權製度在全球的實施與完善,提升中國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主持人🧑🦼➡️:2024年👨🍼,我國將全面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印發《共建高水平改革開放知識產權強市2023—2025年工作要點》。上海如何加快打造知識產權製度創新“樣板區”,推動知識產權“全鏈條”工作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馬忠法🤧:要打造知識產權製度創新“樣板區”🧔,就要充分利用自貿區改革空間的優勢,用好上海先行先試的政策空間,抓住重點行業或區域,註重高水平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改革開放”要結合上海的獨特優勢,在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政策領域有所突破。“高質量發展”就要對知識產權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重在質量而非數量🛞,上海更應該走“高質量知識產權強市之路”🧔🏿。兩者結合起來🧚🏿♀️,我們認為不是“加快建設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而應該是“加快建設國際知識產權運用、保護和服務高地”,國際知識產權運用和服務同其保護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貫穿知識產權工作“全鏈條”,就要從源頭抓起。首先要製定符合上海地方特色🤿、能夠促進高質量知識產權產生的法規規章和政策,如數據🍢🏊🏻♀️、藥品、信息技術、清潔能源、金融等領域特定的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形成“樣板區”,吸引全球或全國最優秀的企業入駐上海☝🏽。其次,要製定適合全球知識產權在上海可以交易、運用、質押和服務等方面的製度並建立相應的機構,讓全球相關權利人的知識產權真正地流動起來並服務於我們的經濟。再次,製定有關技術或知識產權經紀人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註重相關人才的培養。最後,國際知識產權爭端解決方面,支持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和上海仲裁機構發揮更大作用。
黃武雙🧑🏽🦰:上海市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各項政策體現了其對於構建強大知識產權體系的深刻認識和決心。在構建知識產權製度創新“樣板區”方面⌛️,通過強化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特別是在浦東新區等地的製度創新,不僅對中國其他城市具有示範作用💹,也為國際知識產權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一政策有效地結合了國際先進經驗和本地實際需求,促使新規則適應本地市場和技術發展的需求。在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的建設上,建立快速協同保護機製🌶,特別是在行政、司法💇🏿、仲裁和調解工作的銜接上🤓,是一項創新舉措。然而,挑戰在於如何確保這些機製能夠高效運作,特別是在跨區域協調和資源整合方面🧔🏼。為此👐🏼,可以考慮建立更為靈活和高效的協調機製🧑🏿🦲,以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響應速度和效率。在推動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新熱土”的過程中,關鍵是如何有效地將知識產權資源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可以考慮建立更為系統和動態的知識產權信息分析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知識產權轉化的效率和精準度👊。
毛昊🎒:推動上海知識產權“全鏈條”工作實現更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積極推進立法進程,拓寬知識產權保護範圍。在現有法律框架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知識產權保護規則與國際對標⇢,優化知識產權程序規則。積極探索數據知識產權保護等創新規則👉🏼,重點推進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在浦東新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等重點區域,推動更多知識產權首創性🈹🙋🏼♀️、引領性改革舉措落地。另一方面,要加強執法保護力度,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加強重點領域行政執法,科學配置和行使行政部門的調查權、處罰權和強製權。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提高對惡意侵權的懲治力度。面向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呈現新型化👨🏻🎤、復雜化🍋、高技術化的特點,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存證🤛🏻、防控、監測、救濟技術支撐💂🏼,系統構建知識產權保護技術支援體系🩴。健全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機製,形成保護合力。
觀點
馬忠法
創新的本質就是盡快將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首先要突出科技法律製度在產生科技成果方面的作用,重視科技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並把科技法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其次,在立法中要明確知識產權製度設立的目的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將知識產權盡快變成現實生產力,而非保護。保護是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的前提🏄🏽♀️、手段,是知識產權製度的核心內容♘,但不是目的。
黃武雙
知識產權的有效轉化和應用對於培育新質生產力至關重要。技術轉移、技術許可等方式可以將研究院所和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服務,促進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促進知識產權轉化利用,一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機製;二是促進建立高效的技術轉移平臺;三是激勵產學研協同創新;四是推動國際合作和標準製定💃🏻;五是降低技術許可和轉讓困難;六是培養知識產權復合人才👨🏿⚕️。
毛昊
“三十年間,我國走出了一條現實性與前瞻性統一、保護與運用兼顧、國際化與本土化並舉的中國道路,知識產權製度運轉效率穩步提升,逐步建立起同世界接軌的審查確權、司法審判和市場運行系統✦🪢,實現了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𓀆:我國知識產權擁有量大幅增長、知識產權運用成效顯著、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促進了品牌經濟🧹🔓、特色農業發展和文化繁榮,逐步形成了一批高價值核心知識產權🧕🏼🫶🏼,有力支撐了產業轉型升級。
鏈接🏋🏻:https://info.whb.cn/mobile/2024-01-28/20552/detail-91245.html?timeTemp=17064009849006312&ys=5×tamp=1706400991117×tamp=1715305965938×tamp=171530841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