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孫宜學:建立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的“四梁八柱” 奠定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4-04-28  瀏覽:

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28日電(記者 許婧)“四梁八柱”✋🏽,來源於中國古代傳統的一種建築結構,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撐著整個建築💁🏿,四梁、八柱代表了建築的主要結構。任何系統性的工作👷🏻,都需要自己的“四梁八柱”,才能支起架子、蓋起房子,然後住進人🖖,開始安居樂業。國際中文教育作為新型學科建設體系,如何確立並建立自己的“四梁八柱”?

  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孫宜學近日參加西交利物浦國際中文教育高端論壇,他在題為《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的“四梁八柱”》的演講中提出,國際中文教育作為新型學科建設體系🪶,如何確立並建立自己的“四梁八柱”♒️,奠定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學科可否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以下為演講全文🚔:

  梁一   獨立理論體系

  學科獨立性的標誌,就是有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形成獨立的話語體系,獲得獨立的話語權👩‍🎓。國際中文教育雖然作為一種對外漢語教學形式已經持續多年🥰,但始終是在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教育學等學科理論框架內建構相關教學理論🏄🏽‍♂️🎢,主要是聚焦“三教”問題展開研究,重實際教學而輕理論體系建構,多圍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詞匯教學、語法教學、修辭教學,或國別中文教育研究,尚未形成整體性的理論框架和學術體系,而沒有獨立的理論體系,學科就等於無名無姓,身無片瓦,也就不能自立門戶🍺,成家立業了。因此,國際中文教育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理論話語體系👨🏿‍🍳,形成獨立完整的學術體系,才能自覺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國際中文教育學科體系,以確保學科高水平穩定發展👩‍🍳。

  梁二 專業課程體系

  獨立的理論體系形成過程中,國際中文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也應同步形成,這是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的菜單,不但包括上什麽課,為什麽上課🧑‍🍳,怎麽上課🛺,而且還決定了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會獲得什麽樣的知識結構🚣🏿。國際中文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必須內涵三全育人思想,具體體現培養目標並促成學習目標的實現。專業課程體系必須基於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的教育理念,科學規劃❇️、設置所有育人元素,使所有的元素都在動態過程中統一指向課程體系目標。只有確立了完整獨立的課程體系,國際中文教育才能實現培養目標,提高教育質量。

  梁三 專職教師隊伍

  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獨立的標誌之一,是有獨立的專職教師隊伍⚡️。目前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的師資隊伍雖然精良,但從隊伍編製看,仍基本屬於“雜牌軍”,尤其是海外中文教師,雖以語言學🏃🏻、文學專業為主☂️,但老師們所接受的系列專業知識和所接受的專業訓練,除師範類高校外,並沒有把語言和文化教學能力當作學生必要的專業能力加以培養和實訓。雖然進入大學從教後也考了教師資格證、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等🏌🏻📗,但這種應試型的考試,與專業化🗝、系統性的教學能力培養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現在既然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獨立設置了🥓,從事這個專業的師資也應逐步專業化、職業化💠。首先是優化現有國際中文教育師資🎚,其次是從本專業獨立培養的國際中文教育專業類別博士生中選拔留任新老師,並逐漸實現新老教師自然更替👨‍👩‍👦,最後真正形成一支接受了特殊的專業訓練的職業師資隊伍。

  梁四 專業人才培養

  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成立的目的是培養世界所需要的專業國際中文教育人才🧑🏻‍✈️,他們經過系統的專業訓練𓀈,能夠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教學經驗,掌握豐富的中文和中華文化知識🔙🍫,形成跨文化交流意識和能力,能夠自覺學習🫄、主動學習,能夠根據中文教學環境和教學對象的變化即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國別外國學生學習中文的需求和興趣製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與此同時,專業人才還要有國家戰略認識,提高工作站位,將海外中文教育與中國外交🐙、中國形象國際塑造結合起來🚣🏼‍♀️,不但培養海外“中文通”,更要培養知華友華的“中國通”,從而體現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的特殊性🐷、人才培養的特殊性、人才工作性質的特殊性👩🏿‍🦱,代代相傳,形成良性循環,最終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從形式到內涵都形成自己的獨立性🏋🏼。

  柱一 知識體系

  國際中文教育專業教什麽🛒,學生學什麽?作為獨立學科,支撐學科的知識體系如何構建🚝?這些都是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的基礎問題🤜🏻、基本問題,也是核心問題。國際中文教育首先是要培養學生如何面對國際學生教好中文和中華文化知識,國際中文教育首先是在國際化視域下研究如何系統地幫助學生掌握系統的中文與中華文化知識並還能面向外國學生教好中文,講好中國故事👩🏼‍🔧,而傳統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漢語言文字學”“理論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側重於理論研究,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理論研究能力😹。除此之外,國際中文教育專業還要尤其重視通過中文教學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所以👨🏽‍💻,也應基於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特殊的“國際性”,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融入課程體系,與語言教學相輔相成。同時,國際中文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能上好一堂中文課,所以學生也必須掌握必要的教育學理論和實踐技能㊗️。只有這樣,這一學科的“國際”“中文”“教育”三種類別的知識體系才能共同服務於“國際中文教育”,構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知識體系🍐,推動中文和中華文化世界化。

  柱二 理論體系

  任何新生事物誕生的標誌🎙,都是要確立自己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證明自己存在合理性的新概念🈲、新範疇,並據以形成獨立的理論體系。目前🧑🏽‍🚀,國際中文教育“百論待興”🧇,而且因為長期“陷身”於已有相關學科理論體系之中導致身份不明➕,使得其獨立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更加復雜🏌🏽‍♀️,也更為艱難👎🏿🚣🏿。首先是先脫身👩🏽‍⚕️🛌🏿:即掙脫現有相關學科理論體系的羈絆,借鑒而不借用,“拿來”而不套用,在吸納相關理論體系的相關概念、範疇等基礎上🕉,盡快搭架子,養肌肉,塑造獨立的理論體系🙂‍↕️,探索獨立的學科理論和方法💃,為國際中文教育科學發展提供科學理論指導。鑒於國際中文教育的實踐性強🥹,學科理論還包括教學理論研究⏩,實踐模式研究🧎‍➡️;鑒於國際中文教育對象復雜多元♌️,學科理論還包括區域國別中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鑒於國際中文教育事關中國外交、中國國際形象,學科理論還包括跨學科交叉中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鑒於國際中文教育事關海外漢學發展🤷👨‍🦯,學科理論還包括漢學家中文學習經驗總結與分析等……在所有這些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國際中文教育理論要自然浮出,卓爾不群,“出群而不群”👌🏻,以全新的理論風貌展現自己的學科個性🈸。

  柱三 話語體系

  話語體系簡單講就是話語權𓀓。國際中文教育話語體系就是指在本領域的話語權,再簡單講🟪,就是在這個領域誰說了算,誰做裁判,誰出題👩🏿‍🦱,誰改卷。一句話,誰是老大。學科話語體系的形成一般落後於新學科的確立,新學科形成後,學科理論要持續完善,所培養的人才得到普遍認可,所組織的活動產生廣泛的積極影響,能夠主導本學科的議題設置👋🏿,確立本學科的質量評估標準等等。

  話語體系基於學科實力,學科實力基於國家綜合實力,尤其是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其設立和發展都源於中國綜合實力提升產生的文化走出去的內需,以及中國影響力的提升產生的世界對中國智慧的外需👩🏻‍🔬,所以尤其要緊密圍繞中國國際話語權,獲得並鞏固自身的國際話語權。目前世界各國普遍重視本國語言文化國際傳播📊,並視為國家軟實力的象征🤞🏼,甚至作為國家間博弈的砝碼🎅🏿,有時也成為文化沖突🛍、政治沖突的導火索,鑒於此,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國內外話語權🏊🏻‍♂️🏂🏿,首先是要有國家戰略意識、服務國家意識🙈,其次是要確立獨立的學科理論體系,發出中國聲音👩🏻,確立中國話語場域🛒,以創新性理論引導國際語言文化傳播導向,不斷擴大朋友圈,“以道得助”,“廣納博收,博觀約取”,在國際語言文化傳播政策製訂、學術體系建構👳🏼‍♀️、泛在話語權建構等不同層次形成國際中文教育影響力的日常化,夯實中國特色國際中文教育話語權的基石。

  柱四 標準體系

  2021年12月06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 ( 國標委聯〔2021〕36號)☝️,強調要“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助力高科技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 標準體系的構建需要遵循四個基本原則🛏:目標明確,全面成套,層次適當和劃分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2366—2009])國際中文教育作為新質生產力的產物和載體,要保證高質量發展,必須基於現有的各種標準進一步形成完整的標準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構建“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則把“完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作為國際合作交流的工作要點🚂。中國第一個國際中文教育標準是1988年頒布的《漢語水平等級標準和等級大綱(試行)》💨,後來又研發了一系列規範標準,如《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漢語水平考試大綱》《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等。但隨著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發展♊️,已有標準亟需升級完善。2021年3月🏀,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組織研製的《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GF0025-2021)發布👝,自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這是中國首個以外國中文學習者的中文語言技能和水平評價的規範標準。確立了新標準後,國際中文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就有了明確的目標,也有了實施目標的具體程序和方法,科學規範,有章可依,有法可循,為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支撐🤯。

  柱五 平臺體系

  國際中文教育具有獨特的跨國別工作特點,從國別看🔴,是典型的“一”對“多”🚣‍♀️,即中國面向全世界推廣中文與中華文化;從合作平臺看,則又是“多”對“多”,即中國政府、教育機構與團隊🤲🏿,在國家統一領導下🦧,與世界各國相關機構共同推動中文與中華文化世界化🔭。這就需要國際中文教育有時是一船到各國,有時是千帆到各國,船泊要碼頭,飛機要機場,建立國內外國際中文教育平臺是支撐國際中文教育的基礎。目前海外孔子學院🤰、中國文化中心、華文學校等等,都是相對成熟的合作平臺。在此基礎上,中外還要合作建立學術社團、協會🧖、學術期刊、學術研究中心🧑🏽‍🦱、學術研討會等,形成影響力突出,個性鮮明、形式多樣化的平臺🙍🏼‍♂️,構建多元共生、相互補充的國際中文教育平臺體系,搭建遍布世界的中外學者、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橋梁,充分整合國內外高校、教育機構已有的相關優質中文教育資源,依托平臺體系實現資源的跨國別流通🌗,以中文教育合作,推動各國外交、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全方位理解和互通🕝,以國際中文教育平臺🧑🏿‍🏫,延伸擴建👳🏻‍♀️、連通國與國之間全方位互通的平臺🐡,使國際中文教育真正成為溝通中外友誼的橋梁。

  柱六 管理體系

  國際中文教育作為專業類別博士學位點🚵🏽,目前已有很多學校申請設立,並且隊伍會越來越壯大。是設立後即納入學校現有的管理體系💁‍♂️🕯,還是另外設立專門的機構→,或在現有體系內設立專門的工作人員或辦公室專門負責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學校管理機構估計都傾向於選擇第一種方式,也就無非多增加一份事務性的工作而已👨🏼🙆🏿。但國際中文教育學科與常規的學科既有共同性,差異性也明顯,即其工作具有鮮明的實踐色彩,教學對象的復雜性也決定了其教學實踐必須因地製宜、因人而異🕺🏽,以變應變,因此,其人才培養過程必須加強實踐訓練🔮,包括海外實習,國內外聯培等👨🏼‍🔬,這對既有的學科管理體系就會造成直接的挑戰,或者說是激烈的沖突🈳,就會頻發教學事故🧖🏿‍♂️💆‍♀️,就會失去很多教學資源,包括教材資助項目、教改項目、參評教學獎等等,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相互視為麻煩,也客觀上會給學校的管理體製造成很大的困擾🏌🏼‍♂️,造成很多新問題🧍。

  國際中文教育雖然是新學科,但源於已有學科資源🔥,並且與各學科之間也是相互依存補充的關系。從管理成本看👎🏽,單獨為一個學科成立一個管理機構也是不現實的🚯。為了既突出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特殊性,又最大限度滿足學校現有的管理體製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的統籌規劃,下好一盤棋👨‍👦‍👦,目前最好的方式是賦予學科所在單位充分的自主權👮🏼,推動學科自治,在招生、培養和就業等方面發揮學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權🙇🏽‍♂️,而學校則綜合平衡學校學科發展😜,提供專業建設服務,幫助新學科盡快形成學科體系🤚🏻,長大成人🩰,再反哺學校其他學科發展。

  柱七 技術賦能

  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技術🐕‍🦺,國際中文教育教學對象的復雜性、多元性、區域差別性,尤其需要借助技術實現中文教育的遠程化、無差別化👩‍🔧♏️,既能在國際化大都市生根🏋🏻‍♀️,也能在不毛之地發芽。另外,因為世界中文的供需矛盾突出,需遠遠大於供,單靠傳統的教育方式無法滿足📤,有時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必須借助技術手段💷,才能實現全球語境下中文教育的普及與發展👨‍💻。

  數智時代的國際中文教育必須通過技術賦能確立國際教育新賽道🤼‍♂️,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雲計算、元宇宙等數字人文技術建構適合AI世代學生學習特點的虛擬化、數字化學習環境,運用微課、慕課、智慧教學平臺等🍓,營造一個有效且高效的中文教育環境📲,有信息傳播處即能有中文教育。

  國際中文教育信息化,包括教學資源的信息化⚅,也能使中文教育實現無所不在化。學生隨時可以用隨身的電子設備學習中文,隨時隨地可學中文🦀🗺,還能同步自我校正🦶🏿,全覆蓋、低成本🍪✈️、高效率🌓。這說明💪🏽,技術可以幫助國際中文教育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方面創造新的理論範疇🦡、教學模式,從而有助於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自主發展🎅👨🏽‍🎓。

  柱八 信息化建設

  兵馬未動🦨,信息先行。信息化已成為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須臾不可相互脫離🪞。作為以中文世界化為目標的學科,只有充分了解世界範圍內中文教育的信息👸🏻🦸‍♂️,才能準確判斷國際中文教育的形勢👨🏼‍🦲,科學分析中文的供需關系,精準配備中文教育資源,實現中文教育資源使用的最優化,實現人人皆可學🟪👨🏻‍🎤、處處皆能學🚣、時時都可學的中文環境🙅🏼👩🏻‍🦯,課堂教學與個性化學習相輔相成,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地施教,既保證了世界中文教育的需要都盡量得到了滿足🙇🏻‍♂️,同時也節約了國家資源⌛️,有利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信息化可以實現國際中文教育的普及化🤨。教育資源信息化後,就能擴大覆蓋面💦,使教育更具個人性、即時性🤛、公平性。通過構建信息化平臺,國內外國際中文教育資源就會更充分融合、互通💃🏿、共享,中外教育機構、院校⁉️、企業的中文供給關系也會打通🔜,如海外中資企業的外籍員工的中文學習🏙,就可通過教育機構和高校的智慧教室、網絡中文課堂等得到滿足🍚。

  國際中文教育信息化主推學科體系科學化。信息化將推動國際中文教育“三教”的創新♿️,推動世界中文教育布局更優化,格局更細化,實現高質量🧗🏻‍♂️、區域化⛱、個性化♘、多樣化國際中文教育新局面,形成“信息化+國際中文教育”特色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以國際中文教育引領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新形態。(完)

鏈接:http://www.sh.chinanews.com.cn/kjjy/2024-04-28/123639.s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