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諸大建:ESG為何“火”了?它將引爆一場新商業文明的革命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3-11-19  瀏覽🏌🏻‍♀️:

ESG👫🏻🫵🏻,是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英文縮寫🧑🏽‍🔬。繼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首次提出ESG概念至今🦹🏻‍♀️,ESG已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參照系。為什麽ESG如此受關註💀?企業推進ESG需要關註哪些方面?今天的演講,我圍繞上述問題跟大家分享個人的一些思考。

進入企業發展核心層次進行全方位變革

毫無疑問👩🏽‍🎨,ESG正在成為中國發展關註的熱點問題,如何使其成為一股自下而上的動力,助推中國高質量發展🖐,值得研究討論。當前國內對ESG的關註,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企業評級和ESG投資等技術性層面。對ESG進行升維思考⛲️,需要強調它的初心,即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新商業文明🦵🏻。從ESG到推進可持續商業,需要引入更高層次的概念和方法。

大家知道,“可持續發展”是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被世界各國認可的發展觀念和發展戰略。它是一個多目標的發展體系,強調在追求經濟繁榮的同時,要兼顧社會公正✂️、環境和諧、合作治理等💽。這樣的多目標平衡協調發展模式需要作用於政府、企業、社會等各個方面。從一定意義上說🧜🏿,ESG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在企業層面的具體化和操作化。

在西方經濟學和商業領域,多年來引導企業發展的主流模式是新古典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裏德曼提出的公司“利潤最大化”模式。這樣一種單目標的企業發展模式,與可持續發展的多目標願景之間𓀉,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和沖突。提出和推進ESG戰略,就是要引爆一場新商業文明的革命,助推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商業文明下的企業ESG變革🌧,不同於傳統商業文明下的企業社會責任即CSR概念。它不是邊緣式和修補式的改進,而是要進入企業發展核心層次進行全方位的變革。可持續發展是由經濟👩‍👧‍👧、社會、環境✬、治理等維度組成的四面體模型,企業推進ESG需要進行四個方面的變革和轉型🙂‍↕️💂🏽。四個變革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缺一不可。

從商業利潤到商業與社會的復合價值

可持續商業的第一個變革涉及公司治理與願景,即企業發展在總體目標上,需要通過兩個球體相交模型🤽🏿🏊,實現“短期主義的商業利潤”向“長期主義的復合價值”的變革🎿。

這是可持續企業轉型的前提性和核心性的內容,由此決定其他三方面的轉型以及各種降維層次的技術性舉措💁🏽。從短期主義的商業利潤到長期主義的復合價值,將可持續發展四面體模型中的經濟維度與其他三個維度即環境🍦、社會、治理並重表現出來🧑‍🚒。其中,經濟是企業發展的商業利潤和財務績效👩‍👩‍👦,其他三個維度合在一起形成ESG👲🏽,就是企業的社會價值和非財務績效。

整合商業和社會的復合價值企業模型👲🏻,由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在《在乎者是贏家》的報告中首先提出🧑🏻‍🦲,2006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進行初步實施。UNGC將原來的可持續發展的四面體模型,創造性地概括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復合價值模型,抓住了企業轉型的主要矛盾,成為評價可持續性企業的新的重要標準。

理解可持續企業的復合價值模型,需要強調商業利潤與社會價值兩者間的關系是乘號而不是加號。“加”是當中有一個可以為零,“乘”是當中沒有一個可以為零。如果用圖形表示,就是商業利潤和社會價值兩個球體的相交模型,相交的區域越大,企業的復合價值就越大👨🏻‍🦯。例如汽車行業🌖,原來主要看經濟產出,財務表現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就是領先的企業。現在用復合價值模型進行評價🤷🏼‍♀️,不僅要看橫坐標上的經濟產出,還要看縱坐標上的ESG表現♈️。有競爭力的企業既有突出的財務績效,又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它們不僅僅是“大”公司,而且是“偉大”的公司。

管理研究常常講兩句話,一句是“做正確的事情”👩🏿‍🚀,另一句是“正確地做事情”。做正確的事情是效果,正確地做事情是效率👨‍💻。可持續商業的理論意義⬆️,就是好的企業或基業長青的企業應該是正確地做正確的事情。可持續發展企業強調要以社會價值為追求目標,而商業利潤是由此帶來的結果。用中國人的話來說1️⃣,就是義利結合,由義生利👶🏽,而不是由利生義🤷🏼‍♂️。就像每個人一樣,為了生存和發展當然要賺錢,但是要賺有意義的錢和有意義地去賺錢👷🏿‍♂️。作為經濟組織的企業發展更應該是這樣😦,需要對社會有貢獻💂‍♂️,而且貢獻越大得到的回報也會越大🤷‍♀️。

需要指出,有人把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CSR等同於ESG,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如果ESG是對傳統企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那麽CSR只是對傳統企業模式的打補丁式的修正,並沒有對企業進行可持續發展導向的再造。可持續商業的發展趨勢,需要企業從CSR的修補性思維提高到ESG的革命性思維上來。

從企業重要性到企業和社會雙向重要性

可持續商業的第二個變革涉及對象與經濟維度,要通過重要性分析👋🏻,實現從“商業價值與社會問題兩張皮”到“從社會問題中發現商業機會”的變革👨🏿‍⚖️🖖🏿。

過去🆎,我們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常常是“膚淺”的🙇🏽‍♂️,強調企業賺錢了或者做大了,可以做一點對社會有貢獻的捐款、慈善一類的事情,企業的社會責任往往與主業無關,這是典型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問題兩張皮”現象。今天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怎麽做🥰?是要把這“兩張皮”變成“一張皮”🪠⟹,要把先後論、串聯式的老商業模式變成共時論、並聯論的新商業模式。企業要通過解決社會問題實現社會價值,同時取得經濟收益。

如果追求復合價值是可持續商業的願景⛈,那麽實現這個願景的工具🔏,就是現在在企業ESG報告中必須呈現的重要性分析矩陣👩‍💼🚵🏿。“重要性分析”這個概念由國際咨詢和標準製定機構AccountAbility於2003年最早提出,強調重要性的事項分析和信息披露🕜,不是僅僅用於企業和股東🐿,而是要用來面向主要利益相關者🏜。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推出ESG概念後,英國石油公司(BP)、美國福特公司(Ford)和英國電信公司(BT)等先後把重要性分析矩陣引入了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或ESG報告之中。

重要性分析對於企業具有重要的可持續性轉型管理意義。一方面,分析企業重要性事項對社會可能有的影響,可以規避非財務方面的風險👶🏼,例如當前應對氣候變化,企業不搞碳中和可能有的風險;另一方面,分析社會重要性事項對企業可能有的機會✡︎,可以從社會事務中發現商機♐️,例如當前應對氣候變化🧏‍♀️,企業可以從可再生能源中發現未來商業的藍海。重要性分析就是要找到兩者耦合的發展空間🤛🏿。

從重要性分析😅,可以看到當下的ESG與傳統的CSR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管理思路。傳統的CSR是企業決策與利益相關者思維各行其是、相互沖突,結果是零和博弈🤿,對社會整體利益具有撕裂性🧑🏽‍🎄🏌🏽;現在要推進的ESG是企業決策與利益相關者思維進行融合👨🏻‍💻、相向而行,結果是加和博弈,對社會整體利益具有整合性🧑🏻‍💼👨🏽‍🍼。只有從零和博弈轉型為加和博弈,企業才能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者和推進者。

從股東本位到利益相關者整合

可持續商業的第三個變革涉及主體與社會維度📮,要通過外部管理與內部管理的整合🚠,實現從“股東本位”到“利益相關者整合”的變革。

ESG中的社會維度和社會關系🧔,特別需要包括員工、消費者、供應商和合作者、政府、社區等。利益相關者的概念最早是1984年弗裏曼在《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的視角》一書中提出,現在ESG已經使得利益相關者成為可持續商業中不可或缺和更加精準化的組成部分⚰️。針對以往常常把股東和投資者歸入利益相關者的情況,《蛋糕經濟學》一書強調🫔,最好用利益相關者的概念指稱非投資者的社會成員,而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合起來統稱為社會。

商業利潤導向的企業,主要關註那些喜歡利潤的股東和投資者☪️。這當然是必須的,企業如果不能滿足投資者的要求,就不能在資本市場上站住腳💟。但是長期主義導向的可持續商業🏌🏽‍♀️,要特別關註來自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社會價值📎🤱。例如,員工要關註生計,即企業對員工個人和家庭生活的影響;消費者要關註盈余,即產品和服務能否帶來支付價格之外的消費者剩余✍️;供應商要關註穩定的收入🩸;政府要關註稅收和企業的合規性;社區要關註企業是否給社區帶來活力🚵🏽‍♀️,等等。

利益相關者管理使得企業將內部管理與外部管理聯系起來🎺,以可持續發展的復合價值為目標實行整合管理。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實際上對應著社會上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比如人事部門對應著勞動力資源,財務部門對應著投資人👨🏻‍🦱,營銷部門對應著消費者⛺️,運營部門對應著供應鏈,公共關系部門對應著政府與社會,等等🎊。由於各自對應的利益相關者及其訴求不同,每個部門製定的戰略可能是五花八門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領導者就需要把各個部門的戰略整合為方向一致的共同戰略🏊🏼‍♂️,以保障企業可持續轉型在戰略目標與組織變革上具有一致性。

因此,企業ESG管理不是傳統的企業CSR單一部門的事情👔。只有將ESG上升到公司戰略,進行組織整合,納入預算體系🎚,進入KPI考核,才能真正落實下去🟤,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轉型。可持續商業和ESG變革一定是企業的“一把手工程”。如果“一把手”對ESG沒有激情,ESG是很難做出效果的。

一是企業“一把手”需要製定企業ESG戰略,推動建立完整的ESG架構和相應的配套內容。所謂配套內容👮🏽‍♂️,包括企業文化、機製、組織架構、考核形式等。即便不同的企業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ESG的形態呈現有所不同,但長期來看,企業轉型特別需要在決策層設立專門負責企業ESG的可持續發展主管即CSO(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二是企業所有部門需要把ESG戰略目標納入本部門的規劃與管理,要把企業總目標分解為與本部門相關的子目標進行推進,並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相聯系。企業不僅要關註自己的ESG績效,還要關註投資者、供應商、銷售商等的ESG表現,從而從中挑選更優質的合作者。

三是企業內部需要有專業團隊進行ESG的相關工作,而不是將工作簡單地交給傳統的公關部門或者直接外包給相關機構👵🏽,簡單地把ESG報告等同於傳統的講故事為主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如果是由傳統的公關部門承擔ESG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花力氣進行專業化的轉型,把這方面的工作與企業的主營業務緊密結合起來。

從運營管理到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

可持續商業的第四個變革涉及過程與環境維度🛎,要通過範圍分析法🧑🏻‍🦽,實現從“單一環節運營管理”到“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的變革⏳。

傳統企業講成本核算和商業利潤🗯,基本上局限於運營環節🐣,追求的是企業運營的成本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把運營環節的企業績效和股市上的經濟表現當作企業的整個績效。可持續商業要求企業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價值最大化,強調把垂直方向單一環節的運營管理變為水平方向全生命周期的物質流和價值鏈管理。

例如,一個大型連鎖超市常常要采購成千上萬種產品,產品供應鏈來自世界各地🚴,如何把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貫徹到整個供應鏈中去?比如核算所銷售的牛奶品的碳足跡,企業就需要把原材料生產👩🏻‍🌾、運輸、製造加工🧖👩🏽‍🚒、物流配送與零售、消費者使用、消費後處理……整個上下遊結合起來,發現各個環節的碳排放是多少👨🏼‍🦲📎,發現控製什麽環節才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碳排放。可持續發展導向的企業,可以通過控製和優化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來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價值最大化🤳🏼。

一旦企業從關註傳統的運營管理轉入到關註全生命周期的價值最大化🈵,就會越來越多地重視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問題。循環經濟是企業物質流從線性的開環式單向流動變成循環的閉環式多回路流動,這樣可以用最小的物質消耗創造盡可能高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低碳經濟是企業的能源流從傳統化石能源和高碳足跡轉變成用可再生能源進行替代和凈零碳排放,降低企業在碳中和轉型中的成本並且提高企業價值★。

對企業實現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有操作性意義的工具,是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中提出的三個範圍分析。科學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是2015年由CDP(英國碳披露組織)、WRI(世界資源研究所)、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和UNGC(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等聯合發起的倡議👶🏿,它要求企業加入者以及其他相關者提出符合《巴黎協定》溫度控製目標1.5攝氏度的碳減排承諾🧛、減排目標和實施路徑等。其中具有方法性意義的是有關碳排放三個範圍的分析👩🏿‍🚒,範圍1和範圍2是要降低企業運營中的能源相關碳排放,範圍3是要降低企業供應鏈上下遊中的物質隱含碳排放。

可以把科學碳目標倡議中的三個範圍分析進一步拓展到範圍X的分析🏊,並把能源流的降碳分析進一步拓展到物質流的循環經濟分析🕺🏽。範圍X的分析👨🏿‍🚀🫱🏼,強調除了分析企業運營環節的範圍1和範圍2之外,很重要的是對上遊供應鏈的範圍3和下遊消費者的範圍4進行分析。例如,研究企業及其產品的循環經濟♔,要強調在企業輸入端提高上遊供應鏈上過來的產品和服務的循環率,在企業輸出端要提高下遊客戶和消費者使用產品和服務的循環率👊🏼。這樣就可以在提高企業全生命周期可循環性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盡管我國的ESG概念發展起步比較晚👊🏻,但正在迅速追上🧑🏿‍🌾,並且有很多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對上海來說💼,ESG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對可持續商業的推進,有助於更好地促進上海的金融創新和轉型🍌。

(諸大建,恒达平台特聘教授、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

鏈接🙅🏻‍♀️𓀖: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679738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