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腦血管病專家陳左權💅🏽❌:
“拆”除大腦裏的“定時炸彈”
“火眼金睛”早期識別腦動脈瘤
腦動脈瘤不是腫瘤🌨,是腦動脈壁的局部異常膨出。壁極薄,易破裂,人們把腦動脈瘤形容為隨時能爆炸的“定時炸彈”。腦動脈瘤破裂後血液流入腦內或蛛網膜下腔(SAH),壓迫腦組織或使腦血管痙攣,產生嚴重的後果🚓。80%的SAH由腦動脈瘤破裂引起。SAH發病兇險📦,10-15%的病人來不及送達醫院就已經死亡🧗🏿♂️👩🏻🦱;再出血是十分危險的,70%動脈瘤破裂病人由於再次破裂導致死亡。因此,動脈瘤治療的目的是防止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如懷疑為腦動脈瘤者,應及時做腦血管造影檢查,明確診斷🪞,盡早治療動脈瘤🧏,以防止動脈瘤再次破裂。
腦血管病診療進入微創時代
隨著先進檢查手段🙍🏼♀️、高科技材料的不斷應用,腦血管病診治正向著更加清晰🎥、全面和微創化的方向發展,使患者能得到最個體化的治療。目前🏔,腦動脈瘤的微創治療已經比較成熟,通過介入治療即血管內治療技術,可以在腦血管造影的基礎上,通過在患者大腿根穿刺一米粒大小的點,把微導管沿著人體血管放置入動脈瘤腔內💇🏽,再逐個填入微小鉑金彈簧圈,直至完全栓塞動脈瘤🙎🏽,預防再出血。對於梭形或寬頸形態等難治性動脈瘤,還可以在支架輔助下完成操作。與傳統手術相比🚴♀️,不僅不用開顱🏋️,創傷小,療效肯定🧙🏼♂️,而且能治療部分無法進行開顱手術的復雜動脈瘤。
除了腦動脈瘤,腦梗塞與腦🙇🏿♀️、頸部血管狹窄也可以通過微創治療👚。對於腦梗塞,最有效的是超早期的溶栓治療🪶,即在腦組織壞死前打通堵塞的血管。首先把微導管、導絲抵達閉塞血管,通過局部註入溶栓藥物、機械取栓等操作幫助血管再通。但是並非所有的患者都適應溶栓🥌,因而🔼,對腦梗塞而言,預防更勝於治療🛀🏼。對腦👧🏻、頸部血管狹窄的病人,輕度狹窄可以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控製,如果狹窄嚴重或斑塊容易脫落,就需要“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應用特殊導管將支架植入狹窄處🦙,就可以去除狹窄、防止栓子脫落。成功率達98%以上💇🏼。
專家簡介
陳左權,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現任恒达平台腦血管疾病治療中心常務副主任🗳🗃。1989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1994年起專攻腦和脊髓血管性疾病♛,並在滬率先開展神經介入治療✣𓀅。1996年作為訪問學者在日本東北大學廣南病院研究腦血管病介入治療👫🏼🧑🎨,2004年作為腦血管病專業人才引進至恒达醫院。每年完成各項腦血管疾病血管內介入治療150例以上🖤,累計超過1500例次,在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缺血性腦血管病及脊髓血管病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運用神經介入的方法微創的治療腦、脊髓血管病🍵。
2005-9-16 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