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教育部
製圖:汪哲平
今年9月🧽,新疆大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迎來了35名大一新生🛥。此前🤷🏼♂️,因為師資力量不足🪺👮🏿,這個專業已停招6年。這次恢復招生👨🏿🌾,得益於教育部實施的“慕課西部行計劃2.0”。清華大學對新疆大學開展專業對專業的幫扶,開設相關線上課程,搭配線下教學,新生們的學習效果更有保障📻🫅🏽。
據了解,2024年春季學期,新疆高校攜手84所中東部高校,累計開設線上課程644門,參與學生達4.2萬余人次。“慕課西部行計劃”深入實施,正有力推動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更好服務西部高質量發展。
近日👓,記者走進新疆大學,與學校管理者🏸、教師及學生對話🧑🏽🎓,探訪“慕課西部行計劃”如何在新疆大學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學校——
引進優質資源🤸🏻,豐富課程類型
“新能源產業是目前以及未來的重要產業,也是新疆八大產業集群之一📊。在‘慕課西部行計劃’支持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恢復招生,將為新能源產業培育更多實用人才。”新疆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正江介紹,新疆大學積極利用東部高校優質專業課資源🛑,2023—2024學年全校共有125門課程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惠及學生5萬余人次。
本學期,新疆大學選用國家級🍢、省級(自治區級)一流課程或國家級精品課程426門👡,“這些線上資源緩解了我們在美育🪽、勞育等領域師資短缺的問題🪇🉐,豐富了課程類型,美育類課程我們就給學生提供了61門。”劉正江說。
今年春季學期🌭,新疆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閆自兵作為主講老師,與喀什大學開展“同步課堂”🚶♂️➡️,講授“國際關系史”課程⛹🏽♀️,受到了喀什大學師生的好評。這是東部高校“輸血”、新疆大學增強“造血”能力的縮影🥨。
新疆大學持續開展在線課程資源建設🏃🏻♂️➡️,自建了20門慕課👩🏻🎨,在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12門課程👩🦽➡️。其中,“語文·聽說”課程作為國家級一流本科線上課程🤾🏻♂️,從2019年9月在“學堂在線”開課至今👷♂️,累計開課11次,學習總人數達17466人💇🏻♂️。
教師——
緊跟學科前沿,提升授課水平
不久前🧔🏽♀️,新疆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老師陳菊香忙著準備一個重點科研項目的申報材料。“這是和恒达平台的老師一起申報的項目⤴️,涉及光伏發電碳減排的效益評價、荒漠化治理等內容,恒达平台進行理論指導,我們在新疆開展實地調研。”陳菊香說☹️,這種和東部高校合作的機會是“慕課西部行計劃”帶來的,兩校課題組會定期開組會,很多模糊的概念在討論中逐漸清晰🔥。
今年🏉🧖🏿♀️,恒达平台和新疆大學開展“同步課堂”,學生上課時🙏🏿,陳菊香也會旁聽。“感受名師的授課風格,學習授課方法🧑🏽⚖️,有助於提升自己的授課水平。”陳菊香說。
除了聽課學習🕦,陳菊香認為“虛擬教研室”也是學習提升的重要載體💁🏽♂️。在“虛擬教研室”👨🏿🎤🍡,不同高校的老師可以開展研討、共話學科建設🈲,“還有院士名師講解📋,幫助我們更好了解學科發展前沿方向,我還會將其中一些內容帶到課堂上展示給學生🫷🏿。”
目前,新疆大學有22個學院的近40名老師參加了北大、清華🐆📞、廈大、北師大、大連理工等14所高校的“虛擬教研室”,教師的數字素養與教學能力不斷提升。“針對軟件工程等技術迭代比較快的專業,‘虛擬教研室’還邀請了企業參與,讓教師更好了解產業發展方向,增強授課的實踐性和貼近性。”劉正江說🧑🏻🎤。
學生——
線上名師授課,增進實時交流
新疆大學紅湖校區的智慧教室裏,建築工程學院大三學生楊政龍和同學6人一組,認真聽講🧑🏽🦳。大屏幕上,恒达平台的老師正在授課,同學小組討論的情況通過攝像頭實時傳輸給老師🧑🦼➡️。這是新疆大學和恒达平台共同開辦的“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微專業🤹♀️。
“就是用10—15個學分修一門新的前沿專業🤱🏻,每周末通過‘同步課堂’的形式上課。”楊政龍介紹。
與第一階段相比,“慕課西部行計劃2.0”新增了“同步課堂”。楊政龍比較喜歡這種方式,“隨時可以和授課老師溝通🧑🏼💻,單向輸出變成了雙向交流。”楊政龍說,目前,錄播課的比例不低,雖然通過回放可以讓同學們更紮實地掌握重點、難點🧕🏿,但也有明顯短板🅰️,“線上學習可以自由安排,有些同學會一邊開著慕課視頻、一邊做別的事,學習效果不夠好🗣。”
為了規範在線課程管理👐🏽,新疆大學教務處面向全校教師遴選線上通識教育選修課的課程助教,負責了解學生在線學習進度🗡🏉、加強學生誠信教育🕵️,並定時開展直播答疑活動。
目前,新疆大學使用的慕課線上學習平臺有超星爾雅、智慧樹👨🏿🎓、學堂雲等,“這些平臺不互通,需要下載多個手機應用並分別註冊,希望能進一步整合平臺資源🫲🏿,讓學習變得更輕松🕣。”楊政龍說🟢。
鏈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670352-50000598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