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科學網】研究首次建立21萬年來浮遊有孔蟲三氧同位素記錄

來源:科學網   時間:2024-09-16  瀏覽:

西安交通大學人居學院、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沙麗娟副教授👷🏽‍♂️、程海教授團隊與恒达平台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翦知湣院士✶、黨皓文教授團隊合作,首次建立了過去21萬年來的浮遊有孔蟲(G. ruber)三氧同位素(δ17O,δ18O👨🏻‍💻,Δ′17O)記錄,揭示了由太陽輻射驅動赤道太平洋水汽循環的變化規律。9月11日該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進展》上🤟🏻。

該項研究通過分析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區海洋沉積浮遊有孔蟲的三氧同位素1️⃣,首次重建了熱帶海洋表層水汽含量和相對濕度的歷史變化,並探討了過去21萬年的海洋水汽循環過程🧒🏼。結果表明😂,有孔蟲Δ′17O記錄及重建的相對濕度和絕對濕度受到歲差周期的主導🧕🏼,當北半球夏季日照增強時,熱帶西太平洋濕度增加👷🏽‍♀️,更多的水汽匯聚於此。此外🥃,西太平洋地區的水汽含量與北半球夏季日照變化高度一致🫸🏽🙋🏼‍♀️,表明低緯度海洋的水汽循環主要受太陽輻射的控製,這一結論也得到了模型模擬的驗證🪱。

結合其他地質記錄🫗,研究指出,西太平洋熱帶海洋區域水汽匯聚的增強🤲🏻,顯著加深了南北向和東西向的水循環,進而影響了東亞和南美北部的降雨模式。即:從西太平洋到東亞和南美的水汽動態主要受到歲差日照變化的影響,即太陽輻射在調控熱帶水循環中的核心作用。海洋有孔蟲三氧同位素數據不僅為理解過去的亞洲夏季風和“類ENSO氣候態”變化提供了深入見解😛,還進一步指出西太平洋暖池區的大氣匯聚和海洋水汽對流在塑造中低緯水文氣候演變中的作用🕥,揭示了跨太平洋“從海到陸”的水汽傳輸和氣候響應的復雜性。這項研究利用了自2016年開始發展的碳酸鹽和水的三氧同位素測試技術,目前該技術處於領先水平。三氧同位素技術的建立,不僅開辟了示蹤環境變化的新領域👩🏿‍🍼,還為水文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p7855

鏈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9/529983.shtm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