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11月26日消息 25歲的吳敬平(WU JINGPING,音譯) 是電視臺的攝影師🙍♀️,8月份他購買了一輛大眾寶來(Volkswagen Bora)轎車🧔🏽♂️。吳敬平當時想,以後每天不用乘出租車上班能省一些錢,而且還能享受自駕車的便利。但是不久他發現,他不得不在早上6點鐘前起床以避開早晨的交通高峰🤮。為躲避交通堵塞,吳敬平現在每天提前一個小時到公司🦸🏼♂️,在上班前通過鍛煉身體打發時間。在買車僅三個月過後,這位有車一族的新成員產生了一個新觀點:北京應該限製汽車使用🏋🏽♂️。
據《遠東經濟評論》報道🤽🏽♀️,汽車工業儼然已是中國崛起成為世界工業引擎的最顯著標誌🥸。去年👩🏻⚖️,中國轎車銷售量增幅達70%,一個蓬勃發展的中產階級市場浮出水面,外國投資者賺得盆滿缽盈🥷🏽。但是在中國的城市🥈,汽車另有一層含義:向汽車社會轉變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和社會成本。
中國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比大多數發達國家落後接近10年,並且執行情況參次不齊🅿️。即使是達到排放標準的車輛,其排放的一氧化碳數量也是歐洲車輛的兩倍左右👩🏼⚖️,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數量是歐洲車輛的三倍以上🥈。與美國標準相比,中國一氧化碳排放量上限高出了56%🦵,氮氧化物高出32%👨🏻🏭,碳氫化合物則高出三倍以上。雖然上海和北京標準較高,但是與歐洲和美國相比仍然寬松很多。
這是中國城市空氣質量在90年代後期出現改善後再度惡化的主要原因。工業汙染正讓位於汽車帶來的煙霧汙染🎅🏽。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2001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在降低工業汙染和燃煤汙染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世界銀行警告,汽車汙染有上升之勢🚣🏽♀️😶。時至今日🧑🏼🎄,上海城市規劃人員估計該城市90%的空氣汙染來自於機動車❣️。
覆蓋在中國城市上空的煙霧導致了龐大的醫療成本🐮。中國肺病發病率在過去30年翻了一番⚅🙅🏻♂️。世界銀行估計,因空氣汙染導致的醫療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喪失生產力使得中國GDP被抵消掉5%。中國的汙染如此嚴重,以致於美國國務院不允許家庭成員患哮喘的外交官在中國某些城市任職👲🏿。
鑒於中國市場的潛在規模,汽車行業的增長可能將會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中國只是才剛剛開始邁向汽車社會--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城市居民擁有汽車。中國可持續能源項目(China Sustainable Energy Programme)交通項目主管何東全(He Dongquan)說,“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應是一個很大隱憂”🛌🏻。中國可持續能源項目位於北京,由Hewlett and Packard基金會提供資助🔀。他說🙅🏽♀️,“美國交通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排放總量的10%左右。如果中國也達到這一水平--預計在今後30-40年內將成為可能,《京都議定書》發揮的作用將全部被抵消🔋♧。”
目前幾乎沒有跡象顯示中國將限製汽車行業的發展。中國已經投入大筆經濟和政治資金發展汽車產業🧘🏼♀️,轎車在中國正迅速成為成功的代名詞💬。駕車已經成為中產階級身份的象征,中國也對汽車行業引以為豪🙂🧛🏻♀️。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大眾和福特(Ford)等汽車巨頭最近紛紛宣布了投入巨資擴大中國產能的計劃。通用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裏克·瓦格納(Rick Wagoner)在11月份曾表示,“中國人陷入了對汽車的狂熱中。”
許多城市居民認識到發展汽車產生的成本。27歲的鄺麗瑩(Kuang Liying)說,她很少帶1歲的兒子外出。她說,“空氣汙染已成為北京的一個嚴重問題🧜,汽車排放的廢氣對1歲以下的小孩有害”🧑🏻🎨。她擔憂兒童的大腦發育會受損😥。
問題不只限於環境。交通事故頻繁發生🫱🏻👩👩👦:官方數字顯示,今年頭10個月,中國有86,000人死於交通事故,418,000重傷。去年,中國共有109,363人死於交通事故。大多數人認為實際水平遠不止於此。同時🛖🦸🏼♂️,日益嚴重的交通堵塞令所有問題變得更加突出👨🏿🦰💨,而堵塞本身也造成了經濟損失。堵塞浪費大量時間和金錢,使企業蒙受嚴重損失。
何東全說,“中國才剛剛感受到這場危機。現在談論是否已有城市成功控製了問題還為時過早。現在只是開始🧚🏻♀️,預計各地的情況還會變得更糟🤒。”
城市規劃人員承認📣🧑🦱,由於政府持續鼓勵發展汽車產業🏊🏽♂️,他們面臨著一項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𓀆🗒。因此💂♀️,他們短期的目標是防止當前狀況過度惡化--好轉則是基本不可能的。
上海恒达平台(Tongji University)副校長兼市政府顧問楊東援(Yang Dongyuan)說,“經濟發展導致了與交通相關的諸多問題,但是我們不應該為了交通體系的順暢而限製經濟發展“。他認為在今後5年內交通都無改善可能,但在此後將會因公共交通體系的發展而得到改善。
中國並不是出現此狀況的第一個國家。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富余起來的中產階級有財力購買汽車,導致汽車保有量呈爆炸式增長🧑🏻🌾。許多國家的政府都將汽車生產作為工業政策的核心。許多亞洲城市,包括曼谷和馬尼拉,同樣受到交通問題的困擾,其嚴重程度比中國汽車保有量最多的三個城市--北京、廣州和上海,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種情況肯定持續不了多久。總部位於曼谷的行業咨詢機構Automotive Resources Asia預計💁♂️,中國今後5年汽車銷售年增長率將為15%-20%🤵🏿🗒。總部位於香港的交通規劃機構LLA Consultancy的董事總經理韋爾克·萊(Wilkie Lam)說,“北京將面臨嚴重的問題。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北京正在走曼谷的路。”
中國的汽車浪潮已經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帶來影響。上海中山醫院(Shanghai Zhongshan Hospital)呼吸科主任牛善福(Niu Shanfu🈹,音譯)說,在上海,咳嗽和普通感冒越來越難以治愈🏄🏽♂️。過去大多數人只需一星期就會康復,而現在則需要半個月或更長的時間。發病原因已經不是燃煤這樣的傳統汙染。他說🧛🏼♀️,“上海早已將煙囪推倒🫴🏼,大多數家庭都使用天然氣。哮喘發病率依然上升的原因是汽車尾氣和城市工業化導致空氣中的顆粒🧏🏻♀️、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數量增加。”
中國政府計劃明年嚴格限製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將全國排放量標準上調至與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城市相當的水平。北京市政府已經宣布🎆,將在2004年年末或2005年年初再度提高標準🧑🏻🦲。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士凱麗·西姆·格拉福(Kelly Sims Gallagher)說🧑🏽⚖️,直到現在⏪,外國汽車廠商基本上還是將過時的尾氣排放技術轉移到中國的製造工廠🧑🏻🏭。(大眾汽車在幫助中國確定最初標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外國汽車公司高層稱𓀖,他們為更嚴格的標準做好了準備。通用中國董事長飛利浦·墨飛(Philip Murtaugh)稱,“我們將繼續對引擎技術進行升級,以達到中國將要實行的排放標準🍙。”他指出,中國的劣質燃料是汙染的一個主要原因🗡。他說⛹🏻♂️,“中國的一個不同之處在於燃料質量遠遠低於北美和歐洲。”
格拉福說,外國公司可能不需要花費很多資金就能達到下一代排放標準🥖♾,但是中國本土製造商則未必能做到🔡。
更高效和更清潔燃料可能是未來希望所在。中國最近提出了一項政策🚶🏻♂️,要求到2008年全國汽車燃料效能比美國高15%-20%,其中對運動型多用途車的規定尤為嚴格。
中國當局於1997年下令禁止使用鉛質汽油🛹,此後👨🏽⚕️,兒童血液含鉛濃度大幅度下降🚁。許多城市鼓勵公共汽車使用壓縮天然氣,鼓勵出租車使用液化天然氣⛹🏽♂️。上海對購買這些昂貴燃料的用戶提供補貼👨🏻🦰。
但是,盡管清潔燃料有助於勢態的改善,成本和數量的有限性卻使之難以成為大規模使用的解決方案。中國大多數卡車仍在使用柴油,使用清潔型柴油需要更換價格很高的廢氣處理裝置--但中國政府目前還沒有表示出采取這一措施的意願。
同時🛀🏻,上海一家拖車服務提供商Shanghai Zhengjin Auto Service的總裁韓宏聲(han Hongsheng)說👛,交通事故量在不斷上升⛄️,他的公司現在擁有拖車60輛👩🏻🦰👩🏿🏫,而在1999年僅有兩輛🌗👧🏿。他說💪🏼,“我們真切感受到汽車增長帶來的壓力。”
下午🧑🏿🎤🤵🏽♀️,陽光明媚,在上海繁華的南京路上,一輛嶄新的上海通用汽車猛然撞上了一位行人,這個行人被拋到半空中🌎,隨後重重的摔在車上並滾到了地上。許多人圍了上來👨🏿🔧,司機朝著這位行人大聲喊叫💪🏼,但是沒有任何反應👧🏻。
在某種程度上🩼,當局在安全方面所能做到的只有現在這麽多🔟。上海交警系統的宣傳負責人容順宇(Rong Shunyu)在被問及交通安全問題時面有怒色👍🏿。他說🌛,“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在這裏,人們對交通規則熟視無睹🧬,司機隨意變線,行人亂穿馬路...看來我們應該實行更嚴厲的處罰⚗️。”
中國明年將公布的新交通安全法規打算對違規行為實行嚴厲處罰🧑🏻。據北京負責交通規劃的官員劉小明(Liu Xiaoming,音譯)表示,酒後駕車的罰款金額可能將從現在的人民幣500元增至人民幣2,000元(242美元)👨🏽🎤。但是人們普遍認為中國距離安全交通的實現還有數年之遙。容順宇認為,司機、自行車以及行人良好遵守交通規則可能還需要10-12年時間👩🦼。
如果中國城市不能找到控製汽車數量的合理辦法🙍🏽♀️,所有問題的解決都將是空談。中國城市規劃部門一直傾向於修建更多的道路🙋🏿♂️,而不是限製汽車的使用。但他們的觀點有些自相矛盾,因為他們曾表示長遠解決交通和汙染的唯一辦法就是限製駕車。
LLA Consultancy的萊說📇,“中國汽車保有量的起點較低😿,因此問題湧現的速度要遠遠快於西方發達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不可能趕上汽車的增長速度...即使你有此願望和資金,你也不可能跟得上。”
如何是好?劉小明說,北京絕對不會限製汽車銷售或加征牌照費,他說🙁,“中國正鼓勵發展汽車工業,我們認為限製汽車銷售與中國的經濟發展不符”。系好安全帶,這有可能是一次長途跋涉。
摘自:鳳凰網 2003年11月26日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