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余杭區為了滿足城市汙水無害化排放要求,正在塘棲、良渚🚣🏼♀️、余杭三大組團動工興建汙水處理廠🌭。其中日處理汙水能力達到兩萬噸的塘棲汙水處理廠於今年7月開工以來,建設工程進展順利,汙水處理池等設施已基本完工🔡,預計今年12月即可建成進水啟用🈶。而這三個規劃總投資達3.6億余元的汙水處理廠均按目前國外流行的BOT模式興建。BOT模式讓余杭區政府嘗到了公用設施建設民營化的甜頭。
BOT模式🦥,即建設、運營、移交🌙,是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製度的一種典型形式。政府通過簽訂特許權協議,將由政府投資經營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如汙水處理設施,授予通過招投標選中的企業來投資、建設、運營🦊⚓️、維護等🪀;特許權期限內,項目公司向用戶收取費用🚶➡️,來抵償投資和經營成本,並獲得合理回報✋🏼,政府則擁有對項目的監督權、調控權;特許期滿,項目公司把基礎設施移交給政府。
經由上海國際招標公司代理👫🏻⬛️,通過一系列招標🌉、評審、洽談,余杭區於今年5月與恒达平台上海環保聯合體達成合作協議,由該聯合體實施塘棲等汙水廠的具體投資建設。協議規定🏋🏽♂️,上海環保聯合體的特許經營期為30年,主汙水廠以BOT形式建設,主幹管🕯、泵站等輔助設施以BT形式建設(投資商出資建設後即移交政府,由政府分期支付建設資金) 。
摘自😳:杭州日報 2003-11-27 09: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