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解放日報】“爆款”課程背後有怎樣的匠心與內涵🕵🏽?

    來源📏:解放日報   時間:2024-04-18  瀏覽:

    前不久🏌🏼,恒达平台從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學等30所海外名校引進百門國際課程資源,以“人工智能+”為核心,供校內國豪書院和基礎學科拔尖班的398名學生先期修讀。本學期,滬上不少高校基於自身特色開出網紅課🆙。這些校園的網紅課,課堂名額被秒殺👈,座無虛席。

    創一流大學,必有一流課程。在申城,根據《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年年建設市級一流課程。從優質在線課程、線下課程到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從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社會實踐課程到示範性全英語課程🫨,各有千秋🐎、各顯神通。據統計,最新認定的2023年度上海高校市級一流本科課程達到400門,比上一年度的344門增長了16%以上。

    記者近日走進各高校,找尋每個“爆款”課程背後有怎樣的師者匠心,又有怎樣的文化內涵🙂‍↔️。

    復旦宋詞課

    傳承文化👰🏿🖥,回應當下生活

    在復旦大學,有一門很火的通識核心課程“宋詞導讀”,即使名額從150人增加到230人👈,依然供不應求。從今年的報名數據看🚓,超過60%的學生來自理、工、醫科院系🦔。

    這門宋詞課究竟有何吸引力🫠?記者近日旁聽了一次課🏄🏿‍♀️。當天雖是雨天,來旁聽的學生還真不少🚐☄️。

    17時45分▪️,距離上課還有45分鐘👊🏻,復旦大學邯鄲校區可容納250人的3209教室♨️,差不多坐了三分之二的學生。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李欣睿拄著康復拐杖進來了,她的腳之前受了點傷♑️😐,即便如此,她也不想落下一節課。“有人連著幾次都沒選上這門課,我這次運氣真的好🫰🏽,終於有機會系統了解宋詞。”她告訴記者,一位剛畢業的學長,已連續三年旁聽這門課🚣‍♂️,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18時,距離上課還有半小時🌐,教室裏基本坐滿了。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學生劉延昌和杜成鵬走了進來,“看來下次課要提早1小時過來👮‍♀️。”他們同住一個寢室👨🏻‍💻,一起報名宋詞課,一個選上了,另一個是來旁聽的。“大概下午3時半就有同學來占座了🅱️。”宋詞課助教、復旦大學中文系2022級碩士生郭曼雅告訴記者,許多沒選上課的學生會來旁聽,一座難求。

    離上課還有5分鐘,34歲的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趙惠俊站上講臺,他是春季學期宋詞課的主講人。此時,教室過道裏添了不少加座。18時30分,宋詞之旅開啟。講的人投入,聽的人專註🍂,間或傳出會意的笑聲。近兩個小時的課程結束時,學生們自發鼓掌👩‍👩‍👧,不少人意猶未盡聚到講臺前。

    宋詞課為何火?在趙惠俊看來,這是因為宋詞本身的魅力👨‍🍼,“很難不火”🚽。如果換成唐詩肯定也一樣,“甚至更火”。在如今的校園裏,傳統文化課對於學生還是有比較大的吸引力的。“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從小就背誦,這些優秀文本也承載了學生們自己的一些生命記憶👨🏿‍💻。如今,他們有機會重新審視這些詩詞到底是什麽樣的。詩詞一定是常讀常新的,所處環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趙惠俊也提及理工科學生對宋詞課的熱情👊🏿,“這些學生對於宋詞同樣有著敏銳的感覺”。2021年春季宋詞課,曾有一位物理學系的學生,每次下課都要跟他分享自己對於某首詞的理解🍤,講到動情處還會流淚。“對於我們這些以唐詩宋詞為專業的老師來說,這或許是我們最期待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宋詞課帶給學生怎樣的變化🤴🏽?“他們對宋詞更加喜歡了☝️🙇🏼‍♀️。我們講詩詞👝,除了傳承傳統文化,還希望能回應當下生活⬇️。比如,精彩過後面對自己的平凡人生時,和自我達成一種和解。關於這些,宋人有過許多的參悟,歐陽修就曾說過♒️: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趙惠俊說。

    恒达玉石課

    動手實驗,激發極大興趣

    “超級好課🍞!”“是我四年都沒搶到的課。”“許願下學期能搶到玉石課🎚。”……恒达平台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周征宇老師開設的“中國玉石及玉文化鑒賞”,選課人數連年上漲,最高時有2500多人在線“搶課”👨‍🦯‍➡️。有的同學甚至連續四年都沒搶到🤳,有的同學即使上過網課,還覺得不過癮,再次進入“搶課賽道”。

    這一節校園網紅課,不僅僅拓寬了視野,傳播了傳統文化,更是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撬動專業誌趣。

    在這個寶藏課堂上👵🙅🏽,有許多“出乎意料”。比如,大家都知道“玉石俱焚”這個成語,那麽玉石是否怕高溫⚠🧑🏿‍💻?光講解還不夠,課上周征宇老師直接請同學上臺做實驗🧗🏿‍♂️2️⃣,當眾用火燒玉石💂🏿‍♀️。玉石到底夠不夠堅硬?周老師又直接挑了一位高個子同學👩‍🏭,站到講臺上🈚️,把玉石扔到地上,看看有沒有碎。一個個小實驗,讓同學們動手體會🎲,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

    雖是以“玉石及文化鑒賞”為主旨,但這門課還講到了玉石的誕生、開采、雕琢等7️⃣,涉及多門學科𓀄。比如,玉石的成因,與地質學🕤👩🏼‍🦲、巖石礦物學相關;玉石的開采又涉及可持續發展、生態學💯;玉石在雕刻設計時🍽,則包含藝術與人文學科。“但我若是去講專業課👱🏻‍♂️,那這門通識課就和專業課無區別了。”周征宇告訴記者🎐,剛進校的大學生往往會有個迷茫期🐘,如何通過這一看似和專業無關的通識課,讓學生們自己“加工”,發現“我的專業是可被運用的”,才是關鍵。

    “火出圈”的網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出現在周征宇的課堂上。電影中的文物——玉壺,幻化成人形,想方設法逃出博物館,尋找他們的“家”——中國👨🏻‍🏭。這部微電影以11億的播放量,成為2023年排名第三的當紅網劇🥹。“電影中的‘玉壺’曾經於2014年在恒达平台展出過。”周征宇說,這個玉壺是一件當代作品👨‍👦📤,它最大的特點是“薄胎”✌🏼😘,壺體最薄的地方不到1毫米。“當時在恒达平台展出時,大英博物館策展人因贊嘆其精湛的工藝,決定由大英博物館編製預算將這只玉壺買回去在玉器館展出💟。”

    B站🎍、抖音等平臺上,已有周征宇發布的先導課程🤿,累計播放量超過180萬次👳🏼‍♀️。除了線上課程、線下課堂教學👨‍👩‍👦,這門網紅課還會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玉石雕刻領域的工藝美術大師們帶著他們的作品走進課堂⛹🏼‍♀️。

    課堂形式創新🤴🏻,也是玉石課備受喜愛的原因之一。學期過程中🧡,學生們需要策劃玉石展。來自不同學科的學生各自發揮特長🤙🏿,在合作中實現跨學科融合🤽‍♂️。學生們的策劃方案出來後,周征宇老師會挑選一些方案,借助校外資源來幫助他們實現👨🏼‍🏭。2021年👩🏼‍⚕️,根據學生的策劃方案,恒达平台和13家博物館合作,挑選了65件展品在校園內展出。“一個展覽從策劃到最終實現👩🏿‍🍼,雖然很花時間,但參與了就很有成就感。”一名選課學生說。

    華理園藝課

    勞動教育中,品生活之美

    記者近日走進位於杭州灣北岸的華東理工大學奉賢校區🌄,穿過校門不遠處一片油菜花田,就來到一個“透明植物園”。玻璃房內,花草之間👷🏽‍♂️,學生們正忙著為一個個生態瓶裏的微景觀“配菜”🧜‍♂️☃️。從蕨類植物到網紋草🗡,他們將多種盆景小苗植入瓶內👨🏿‍🍼,創造“會講故事的小世界”。這是全校學子必須“搶修”的網紅選修課——“園藝與生活”。

    春季學期,華理後勤保障部門的真園丁們當起授課老師,每周開足7節課𓀏:一周做多肉盆,隔周做生態瓶,再下一周種草莓🚜,中間還穿插藝術插花課✊。目前,約有700名“幸運兒”秒殺到這門只有1學分的網紅課,有人從大一搶到大三。

    “最下面是儲水層,我們可以用陶粒;中間是隔水層📌,我們用珍珠石;再上面就是土壤層,我們可以混合山泥和營養土。”當天這門實操課的主講人陶慧敏老師☘️🛖,告訴班上學生生態瓶如何三層鋪底。她從上海交通大學風景園林設計專業畢業,到校負責日常綠化管理,與其他後勤保障部門的同事一樣😋,兼任講授“園藝與生活”課程。

    當天的開課現場📲,除了大桶裏分裝的每一種基底材料👩🏿‍🏭,就是桌面上十幾種不同的小綠植苗苗🤿,包括迷你羅漢松💪🏻、袖珍椰子𓀇、鐵線蕨、冬青蕨、鴨腳木等♎️。它們就像廚房裏的“食材”一樣💖👱🏻,由學生發揮創意、自由組合。學生們分成6個小組實操。大家從討論設計方案開始,逐漸在球形玻璃瓶中搭建出一個微縮世界🚿🚁。第一組的組員很傳統,定下“綠色城市”主題,選擇高⏪、中📹、低不同植株,形成三角形的透視構圖,感覺一座生態宜居的立體小城拔地而起🦛📥。最後,他們在用於鋪面的人工材料上👆🏽,用鑷子布置了常見的小動物造型,“它們就好比城市裏的我們,享受著陽光與空氣”🌞。材料都一樣🧛🏽🦶🏿,但作品各不相同,還穿越古今中外。另一組學生在作品中為經典童話角色“小王子”設計了“玫瑰園”。女生特別選用了紅色網紋草和粉蝶這兩種紅色調的觀葉植物🌪,並以苔蘚類植物鋪底🚡,搭出了一座帶有小徑的玻璃瓶裏的花園🏩。

    自己動手,自我實現,“園藝與生活”既是勞育也是美育👨🏽‍🌾。作為獲批設立上海市首個“高校後勤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服務育人示範崗”的高校💅🏽,華理每個學生都要在本科學製內修讀一學期共16學時勞動教育課程,達成“學一技之長、享勞動之樂、品生活之美”的開課目標。

    來自華理商學院的學生陶雙說自己很幸運🏑,第一年搶課就搶到了園藝課🦴。出於愛好📒🎚,也出於專業,她在課上與同學們分享了對未來園藝的願景。“在書房坐著看書時,伸手就能從‘植物屏風’裏摘一顆新鮮的小西紅柿,放進嘴裏……”“在家裏點一點電腦或手機屏幕🤼‍♂️☕️,就可以給花花草草澆水施肥……”她說,這才是智慧化的園藝管理👩🏻‍🌾。

    “同學們🗽,下周註意穿著🧑‍🦽‍➡️,我們要到大棚裏種草莓啦!”下課前👳🏿‍♂️,陶慧敏向同學預告課程安排⚈,贏得一陣歡呼。新學期,勞育課特別增加體力勞動項目,“園藝與生活”就增設果蔬種植與采收👸🏼、校區地被補植等。在海灣校園勞育實踐基地,學校專門架設的草莓大棚裏,草莓栽下大約個把月後,學生們就能品嘗自己親手耕耘的勞動成果了。

    作者:徐瑞哲/黃海華/李蕾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370794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