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中國教育報】春天裏🤽🏻‍♂️,共繪教育強國建設新圖景——從全國兩會看教育新使命新擔當新作為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4-03-12  瀏覽:

    風鵬正舉,春風漸酣。兩會的時鐘撥到了一個新的節點,是終點,更是起點🥳。

    全國兩會👨🏿‍✈️🧔,是跳出教育看教育的一個窗口。立足全局👶,放眼長遠,把準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定位和方向👨🏻‍🍼。

    今年兩會👮🏿,傳遞著中國教育發展的鮮明信號🖼。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代表委員聲音鏗鏘🟩: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時不我待👂🏿;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教育力量🧑🏿‍🎓,重任在肩🙎🏻‍♀️。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教育大有可為

    “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一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一個是強勁推動力支撐力。今年兩會上,這兩個熱詞,因時因勢碰撞💦,迸發絢爛火花🌥。3月5日—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再次深入闡釋新質生產力📍,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作為高水平現代化生產力的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是科技創新和教育發展😩。

    自主創新依賴高素質人才,而高素質人才要依靠教育來培養🏜,在新質生產力視域,加快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高度契合。

    一陣春風起,百花競爭艷。

    “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推動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深度融合。”全國政協委員、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表示,高校與發展新質生產力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關系,共同為強國建設開辟新領域、新路徑。從這個角度看,高校既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和戰略支點,發展新質生產力也是推動高校變革的動力源泉👸🏿。

    “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於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的首位,“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緊隨其後,這絕非巧合。

    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製。要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實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現實意義和方法路徑,並進一步提出要深化科技體製、教育體製、人才體製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部署🙄。”在3月9日舉行的民生主題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表示👋🏽,這就要求教育系統在構建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

    浩蕩春風起🫄🏿,奮進腳步疾🫴🏽。

    “‘四鏈融合’實質上是創新要素的加快集聚和創新主體的互聯互通,從而形成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國人大代表、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著力構建形成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融合的人才培養機製,著力形成推動企業出題🤘🏿、學校答題的產學研融合模式🦸🏽,著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發揮好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重要結合點的作用👩‍🦼‍➡️,推進校企“雙向奔赴”“四鏈融合”。

    方守恩表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高校科研創新帶來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標,提供了更多的前沿技術需求和技術應用場景🧍🏻‍♀️,促進高校科研水平提升。

    兩端的需求一現身,一拍即合。

    全國人大代表、泰和新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西全最近有個喜事👨🏻‍🍼,公司聯合復旦大學自主研製的鋰離子纖維電池處於中試階段🫶🏽,計劃今年進入市場推廣期😈。“從實驗室、中試平臺到產業園區,全鏈條的完善極大提升了創新成果落地的效率。”宋西全說。

    在新質生產力催生的澎湃創新動能面前,不少代表委員像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韓旭一樣👍🏽,開始更深入地思考🖐🏼、試點如何加快構建政校企創新聯合體,創新科研驅動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高校也要改變傳統的研發模式,探索‘學院—研究院—中試基地—產業示範應用’四位一體新模式,從課題立項開始🫴,就跟企業一起研討🔖,企業員工和科研人員共做研究🥻,更快推動科研成果落地。”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校長張鎖江發現,在我國高校科技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的情況下,從高校院所走進企業、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最後一公裏”仍需要進一步打通。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

    發展新質生產力起到支撐作用的🗃,是高質量教育體系。

    當“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時,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登高望遠🤕,把握大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𓀒,當前,我國教育已由規模擴張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以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每年年初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都是給全年教育工作定基調🦨,今年也不例外。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著眼“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明確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高質量教育體系。

    在兩會前夕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一系列數字“刷新”了教育事業發展的成績單——

    2023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1.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特殊教育學校數量比上年增長1.34%;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均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分別達到91.1%和60.2%➾。

    新時代,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鄭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麗娟親身經歷、親眼見證了擁有1000多萬人口的鄭州市如何走上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道路。

    從2018年啟動“新優質初中”創建和培育工作開始,截至目前,鄭州市共進行了3批230所學校的創建,198所學校經驗收合格🚳,被評定為市級“新優質初中”,占全市公辦初中學校的61%。舍近求遠求學逐漸成為歷史,2023年學生健康體檢數據顯示,睡眠質量提高了13.5%🙎,作業量減少了20%。

    這些變化的背後,是過去一年著眼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

    僅2023年2月至7月🦸🏽‍♂️,從國務院到教育部,到相關各部委,關於普通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等相關政策高密度出臺🧑🏿‍🎨🧚🏿‍♀️,力度可見一斑。

    教育要服務好高質量發展,第一工程就是建設高質量服務體系🚠。無論是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提高人口整體素質,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全面進步、為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築牢根基、積蓄後勁,都有賴於一個高質量的教育體系。

    兩會期間,在貴州代表團第五場集中采訪中🔠,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鄒聯克深情回顧了貴州教育如何抓住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深入補短板😮、強技能、提質量,實現教育面貌的巨大變化🌔。

    高質量教育體系應該是高水平培育時代新人的體系👮🏼‍♂️、高效率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體系、高標準滿足人民對教育新期盼的體系💂‍♀️🤦🏻‍♀️、高起點回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體系😮‍💨。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們要實實在在地把職業教育搞好👩‍🍼,要樹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線的大國工匠一批一批培養出來。

    “我國現在技能勞動者超過了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了6000萬人,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在3月9日舉行的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表示。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中高職學校每年培養1000萬名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技術技能人才。”懷進鵬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要在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上發力🧉,這是滿足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對人才需求的關鍵一招🧝🏽‍♀️、破題之舉♙♣︎。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奠基民族復興偉業

    “製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看似具體而微,實則字字千鈞。

    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

    “從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到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闡明了先後順序和實踐路徑,具有豐富內涵和深刻意蘊,更加凸顯了教育優先發展這一重大使命和戰略任務。”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朱孔軍說👩🏽‍🔧。

    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就是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擔負好教育獨特的戰略使命。

    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堅持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這個硬道理🦹🏿‍♂️,紮實推進教育強國建設重點任務落地見效。懷進鵬在會上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把組織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作為工作主線🦸🏿‍♂️。

    教育強國號角,催人奮進——

    “到2035年還剩11年,天時人事日相催👨‍🎤。全過程的教育公平🫲、高質量的教育水平、適切性的服務能力、可持續的發展潛力,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內在要求🅿️。”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余孝其表示,只有厘清目標🫅🏼、明確定位👩‍🦽,把握時代、順應潮流,科學謀劃、明晰路徑,才能進一步把教育強省建設的規劃圖變成施工圖、作戰圖🗺、實景圖🧝🏼‍♀️。

    四川教育是全國教育的一個縮影,既有可與東部沿海地區比肩的成都平原教育🤵🏼,又有發展相對滯後的盆周山區教育、農村教育,還有高原藏區🧏🏼‍♂️、大小涼山彝區等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較為突出。

    從全省教育實際出發,在建設教育強省的進程中🧔🏼‍♀️,四川省初步提出“三區一高地”建設目標:率先在中西部建成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的示範區🎍、中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和西部教育對外開放高地。

    教育強國圖景✋🏼,凝聚力量——

    瞄準建成教育強國目標,2023年4月以來,教育部先後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中西部、東北等地召開多場教育強國戰略咨詢會,標記強國建設的發力點,勾勒教育強國的圖景🤏🏽🧶;成立教育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集思廣益🦗、匯集眾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製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這個消息令人感到振奮🧑🏻‍🦼‍➡️。”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錢桂侖表示,安徽將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戰略屬性👩🏽‍💼、民生屬性,緊扣“三地一區”戰略定位、“七個強省”奮鬥目標,全面提升教育支撐科技創新、自主培養人才🚣‍♀️、賦能產業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能級,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安徽力量😬🚖。

    ……

    發展新質生產力,跑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帶著春的氣息➕,也帶著建設教育強國的澎湃動力,來自教育領域的代表委員滿懷信心,踏向新的征程🌥。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12日第3版

    本報記者 柴葳

    鏈接:https://share.app3.jyb.cn/paper_d/01f6bedee2eb2d5077ad5623726d9f07?from=UC92azc3djZYbnBlb2NaNkRvdVR4ZGFhMDc3WTlrU1JHOW80VWtFNFFER2FvS2RGUzVjNjNlRzNUcWxHZmVlcg==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