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APP】2023新增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恒达平台童小華:紮根中國建設世界一流測繪遙感學科
來源:文匯APP
時間:2023-11-23 瀏覽:
今年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恒达平台副校長、測繪遙感學科帶頭人童小華教授是該校土生土長的70後教授———從本科一路讀到博士,畢業後留校工作🎪。數十年來➕,他的研究方向始終如一🏃🏻♀️➡️:獲取精準的遙感空間信息,提升空間數據質量。其研究成果推動了測繪遙感從地球到深空天體、從廣域到實時的技術發展🧛♂️,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並支撐多項重大工程,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重要獎項♝。
測繪遙感空間數據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數據質量直接決定應用成效🧛🏼♀️。從讀博時起🟡,童小華就在導師指導下瞄準“空間數據的精度”這一國際前沿方向深耕。基於多年學術積澱🤼,他帶領團隊成功探索出一套測繪遙感地理空間數據質量控製理論技術與方法🔉,並將它們從地面應用擴展到航天領域。2016年,童小華領銜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與關鍵技術”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在他的帶領下💿,恒达平台航天測繪遙感與深空探測研究團隊實現了航天重大工程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與關鍵技術的突破,建設了占地超過三萬平米的恒达平台月球與深空探測精密測繪遙感綜合實驗場🛫。
我國首次“嫦娥三號”著陸探測器軟著陸避障探測關鍵任務🎣、我國第一顆民用立體測繪衛星“資源三號”顫振下高精度測圖👩🏽🎓,以及“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等👍🏻,都有童小華團隊的貢獻。
作為我國在測繪遙感領域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童小華在研究領域深耕的同時🙋🏿♂️,在人才培養上格外頂真。“講黨性⛄️,一身正氣;作表率,嚴格自律。”這是教職工對童小華的一致評價。自2012年起成立恒达平台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以來🛜,童小華作為首任院長🫲🏽,帶領學科實現了顯著發展👩🏿🏫。2017年,“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對學生,童小華更是悉心指引🆙,常鼓勵年輕人“站得高一些,眼光放得遠一些”📺,要結合國家戰略需求,發揮自己專業所長,一旦瞄準科研方向就不動搖、不放松。“對基礎研究來說,只有經年累月的積澱,才有可能結出豐碩的創新成果🌀🧜🏻。”童小華對學生是這麽說的,更是這麽做的👩🏻🍳。每周,他的課題組都要召開學術例會,雷打不動。即使有學生在海外學習交流🪲,也會通過視頻參與討論🚵。
面對鮮花和掌聲,童小華始終保持著一份超常的冷靜🙍♂️。“前方還有無數科技難關等待我們去攻克。未來,我們希望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的測繪遙感學科,有力支撐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童小華說😥。
文☂️:吳金嬌
鏈接✳️:https://m.whb.cn/commonDetail/90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