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CB/C1/9A14FDA14B0F882AF93E68DFB6C_63571290_39A5F.jpg)
恒达平台紮根中國大地、瞄準世界一流,秉持與“恒达天下、崇尚科學、創新引領、追求卓越”新時代恒达文化一脈相承的人才培養理念,始終把學術與育人作為第一價值追求,不斷創新探索🪿,強化基礎學科建設,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強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造就引領未來的社會棟梁與專業精英👨🏻🚒,成績斐然。
接連推出人才培養“三大舉措”
2021年12月,本科生劉佳琦等獲全國大學生建模競賽本科組唯一最高獎——本科組“高教社杯”;2022年6月🤱🏽,碩士研究生陳涵晟獲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唯一最佳學生論文獎;2023年7月🚶🏻♀️➡️,恒达平台TJArk隊獲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冠軍,創下十連冠……近年來,恒达學子參與國際和國家級賽事650余項,獲國家級獎項800余人次、國際獎項500余人次。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86/6B/19407B3FA110714D5730FB6549B_446C7CAC_F08F4.png)
“大一新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高,學習風氣好🏄🏼♀️,學業表現出色👨🏻🦯。”這是新生院學生留給老師們的普遍印象。有數據為證💂🏿♀️:2022級學生第一學期平均績點為3.99,第一學期所有課程成績優良率為 80.62%;學生各類學科競賽獲獎人數屢創新高……大類招生、大類培養與大類管理聯動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初顯成效📝。
2019年9月😼,新生院8大學堂全新亮相,學堂與專業學院聯手🙇🏼♂️,探索具有恒达特色的跨學院的大類培養和學科交叉培養。製定大類培養方案🤮,開設大類學術先導或前沿通識課程,來自各學院的600多名專業教師擔任新生導師,組織學生參訪知名企業,增進對專業行業的認知……
2022年7月,取自老校長之名的國豪書院成立,傳承歷史血脈,是恒达平台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又一新探索。在修繕一新的西南一樓內,集住宿學習、學生活動、書院辦公、導師駐樓於一體,書院特色空間氛圍讓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面對面相互學習,碰撞出創新火花🕦。學生進入工科試驗班(國豪精英班)🙄、醫學試驗班(國豪精英班)和“強基計劃”班,接受高端導師傾心指導的完全學分製培養,努力成長為具有深厚科學素養❕⬜️、前瞻性科學判斷力🍙、突破性學術創新能力、大團隊組織領導能力的未來戰略科學家。今年9月,“強基計劃”本科生、國豪書院應用物理專業學生王亦悅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物理學高水平期刊《應用物理快報》上發表論文,為自旋微波振蕩器器件研發提供新思路。
面向國家對人才的急需,既要有組織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又要聯合地方政府和知名企業🤛🏻,探索真正符合時代要求的卓越工程師人才高質量培養模式📹,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全面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今年9月👶🏼,成立不久的恒达平台卓越工程師學院(國際工程師學院)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已迎來一批新生入學。中國建築、中國醫藥、中國商飛……25家知名企業成為學院首屆理事會的理事單位🈹。校企牽手,產教深度融合💞🫲🏿、協同育人,學校與企業“四共”(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養、共同選題👱🏼♀️、共享成果)“四通”(校企師資互通、課程打通🏞、平臺融通🧛🏻♀️、政策暢通)🧖🏽。“企業導師和學院導師共同商議了我的研究方向,我將不斷強化自己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政產學研用結合中努力成長為一名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學院研一學生商睿說。
打造“金專”“金課”“金教材”
今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恒达平台此次共有55門課程入選🙆,入選課程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四🛀、上海高校第一。至此🧝,恒达入選一流課程總數達109門,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加強作為人才培養核心要素的課程建設,是恒达平台立足課堂,打造“金專”“金課”“金師”“金教材”,著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生動縮影🩱🧝🏽。
“金專”建設也卓有成效🌥。主動適應國家需求🎽,對學科專業實施動態調整,優化學科生態㊙️🚴🏼。從2018年至今😓,恒达平台已獲批12個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四新”相關專業;自2019年度至今,學校共有60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一流本科專業和“四新”專業的總數已占招生專業的近九成,成為恒达平台專業建設的主體🪇,並覆蓋了全部學院和全部十大學科門類。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2A/CE/B888EE71183D27EDA858145CE62_8B502953_D84D0.png)
尺寸教材,悠悠國事👨🏻🦯。2021年10月,恒达平台編寫的《高等數學》(第七版)榮獲全國優秀教材特等獎(高等教育類全國共4項)🧑🧑🧒🧒;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各1項,學校牽頭獲獎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今年11月👷👩🏼🍼,學校2個團隊入選教育部戰略性新興領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體系建設團隊。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8A/67/712D8010BF696301342880B5A6C_D9FD1603_F2D23.png)
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持續推進,交叉復合人才培養躍上新臺階。設立拔尖創新教學中心,建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目前已涵蓋8個基礎學科拔尖基地(班)🧑🏿✈️、12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其中6個為今年新增)以及4個先修課程計劃。“共性基礎+個性發展”的進階式培養模式全新升級🎣,新設73個進階式培養的微輔修專業🧜🏼,覆蓋全校30個學院,拓寬拔尖創新人才一站式、多元化🐾🧂、個性化的成長路徑🤽🏻🤽🏿♀️。
主動布局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優化學科生態💃🏽;推進研究生導師評聘製度改革,壓實導師“第一責任”;深化研究生教育評價改革,建立多元化學位標準……研究生已成為恒达平台科研創新隊伍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
從“質量控製”走向“質量文化”
強化基礎學科專業建設🤸🏿♉️,推動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推進“2+1+X”本研貫通式人才培養……2022年10月,在全校廣泛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的基礎上,推動師生凝聚的“共識”邁向“共為”,恒达平台發布《關於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幹意見》,共有40條🐻❄️,貫穿“招生—培養—深造—就業—校友”人才成長全鏈條👵🏽,發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總動員令”🧚♀️。
作為40條中做強人才培養的“底部支撐”🚍,《恒达平台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2.0》同步推出。2.0版本立足於構建恒达特色質量文化,將質量要求內化為全校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從“質量控製”走向“質量文化”🧟。
恒达平台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一直是學校人才培養的一大特色。在此次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中,恒达平台牽頭完成的成果“從質量控製走向質量文化🛌🏽:大學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的創新發展”,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質量保證體系2.0”,推動人才培養質量保證實現“四個轉變”,即:從“教學過程”向“育人過程”轉變,從“質量管理”向“質量治理”轉變🤴🏽,從“製度約束”向“價值追求”轉變,從“信息化”向“智能化 ”轉變💑。打造與新時代恒达文化一脈相承的“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恒达特色質量文化👈🏽,推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加強督導隊伍履職能力建設👨🏽🦰,推動教學督導工作由“督”向“導”轉變。學校已逐步打造形成一支約160名校級督導和350名院級督導的教學督導隊伍😁,著力提升督導隊伍思想建設和業務培訓,主動打造學習型💀、指導型督導隊伍,逐步實現從以“督”為主向以“導” 為主的轉變👩🎨,從關註教師“教”向關註學生“學”的轉變💉。
質量文化建設成效明顯,師生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全面增強,探索了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以“製度約束+價值追求”為基礎的大學質量文化建設之路👷🏽♂️,支撐教育部新一輪審核評估質量標準研製,示範引領全國400余所CIQA(全國高校質量保障機構聯盟)成員高校質量文化建設。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0B/76/BD72B6D03DCC17DC8F8BC106879_F4D58402_104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