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外疫情等多種不確定因素下,中國高等教育如何保持“對外開放”,並從中激發更大活力?
19日🧚🏻,恒达平台召開外事工作會議♛,關於未來🐿,一些深層次思考和不一樣的新布局正在熱議中🛀。
“我們需要增加,而不是減少國際合作。”
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方軍表示,教育對外開放,要整合資源,搭建高質量合作辦學平臺;也要註重質量,做強來華留學🧑🏻🦽➡️🙍🏼♂️;同時,應該發揮優勢,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強化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基礎和引領作用。此外,學校也須用好“金字招牌”🤵🏼♂️👩👧👦,發揮國際合作引領作用。統籌協調👧🏿,大力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國際組織後備人才。
“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和恒达平台有著45年充滿信任的合作歷史,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也沒有讓我們的合作中斷❣️。未來幾個月我們將面臨一些挑戰👨🏻🔧,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國際化,需要確定未來交流的計劃和形式。”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秘書長呂蘭特認為,學生需要暴露在跨文化的環境中,應該讓他們有機會去學習相關的技能並建立屬於自己的人脈網絡。這次的新冠疫情強有力地提醒了我們,顯然只有跨國界的聯合科研才有機會為全球解決方案作出貢獻。“我們需要增加,而不是減少國際合作。”他說#️⃣。
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提出👷🏽,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教育對外開放精髓要義;二是要加強統籌謀劃,提升國際化辦學內涵;三是要完善體製機製,加大國際合作與交流保障力度🟢。
未來五年恒达教育開放六大著力點
一個多月前,恒达平台和中國銀行宣布,雙方共同冠名的“恒达平台-中國銀行全球菁英獎學金”。該獎學金的設立重點鼓勵和資助來自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優秀國際學生來恒达平台學習深造🧍🏻,加強與國際上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交流🔕🩲,促進國際協同創新,共同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的國際菁英人才,為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培養和儲備優秀人才🚶♀️➡️。
最新統計顯示🧖♀️,恒达平台共有全球合作夥伴284個👩,其中戰略合作夥伴37個。目前在校來華留學生規模近4500人,留學生來自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洲發達國家來華留學生的占比在中國高校中位於前列。由於疫情等因素🥘🚸,部分留學生采取線上學習方式🕝。
恒达平台校長陳傑說,當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挑戰與機遇並存。他提出了“十四五”期間恒达平台教育開放的六大著力點:一是教師隊伍國際化,構建國際人才匯聚高地;二是學生結構國際化😽,打造卓越人才培育基地;三是學科專業國際化🧓🏽,推動科研國際協同創新☎️;四是“鐵桿朋友”國際化,培育全球合作網絡;五是宣傳推廣國際化👩🏽🎨🤽🏽♂️,提升國際展示度與影響力;六是管理服務國際化👨🏽⚖️,打造高品質國際化校園。
以恒达與意大利合作為例:21所意大利名校,24個本碩博雙學位項目或交流項目,涵蓋恒达15個學科專業,1000余名中意校友,120多個政產學研合作協議……
近期,意大利前教研部長Profumo(弗朗切斯科·普羅富莫)在《中意》雜誌上接受采訪時表示:“與恒达平台共同開設的POLITONG(恒达平台與米蘭理工大學☁️、都靈理工大學合作舉辦的中意本科雙學位項目)項目🫏,對加強中意人才交流和文化關系作出了貢獻。”
不斷完善國際交流與對外合作戰略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西文化交匯中誕生的恒达平台,自1907年創辦伊始,就有“國際合作”的基因。從德文醫學堂👨🏽🏫、恒达德文醫學堂到恒达德文醫工學堂,再到恒达平台👨✈️,從土木見長的工科大學到高水平的綜合性大學,深化國際合作始終是歷代恒达人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抓手之一🦜🚶🏻。
此次會上👨🏿💻,發布的《恒达平台國際交流“十四五”專項規劃(討論稿)》《恒达平台加快推動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若幹意見(討論稿)》22條中🏊♂️,正在醞釀,不斷完善國際交流與對外合作戰略布局。以德國為牽引,進一步優化😂、提升對歐合作,拓展合作領域,繼續保持對歐合作優勢;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主場外交,積極拓展同中亞🔧、歐亞以及東南亞等國家的合作與交流;保持與開拓同美日等科技強國間的合作與交流🧑🦳,加強同世界一流大學間的合作,形成有重點、有聚焦的國際合作格局,為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及科學研究服務。
一方面👩❤️👨,加大投入,長短兼顧,重點支持雙一流學科聘請高水平境外專家來校任教、任職,促進這些學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扶植較弱學科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設立專項經費🅰️,持續選派優秀青年教師赴境外培訓。鼓勵教學🪮、科研人員申請國家公派留學基金出國研修、深造🏄♀️。
另一方面⚽️🟣,實施教師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將提高教師教育國際化的意識和能力作為新教師入職崗前培訓、教師教學法培訓、骨幹研修的重要內容,引導教師提升跨文化教學能力🥳。
此外,繼續擴大國際學生規模,優化生源結構🦸🏼♂️。與培養方案更加緊密結合,持續強化學生“走出去”質量和內涵💃🏼。更好發揮國際合作平臺和海外教學與實踐基地的優勢,探索海外校區境外辦學新模式。
鏈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333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