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是我心裏的一束光👨🏿🚀!”設計創意學院2019屆碩士研究生設計師李婉瑩獲央視點贊
來源:黨委宣傳部、設計創意學院、央視財經頻道
時間:2025-03-14 瀏覽👩🏻🚒:
“科技只能決定人類奔跑的速度🙆🏼♂️,愛才能決定人類奔跑的方向👩🏿🎤。”“uMetaCareLink-醫患溝通可視化服務系統”收獲了如此評價並被央視點贊♏️。這是國內外首創的三維病竈可視化系統,由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2019屆碩士研究生設計師李婉瑩和團隊設計開發,它能借助可視化形式💺,打通醫患交流的信息鴻溝,讓醫患溝通更高效、更溫暖。
前不久👨🏻🎓🤴🏿,該作品榮獲2024“越來越好”國際設計大賽概念組-先鋒獎,李婉瑩登上央視頒獎盛典拿下國際大獎🉑。

“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
“有一些患者在就醫時,經常因害怕錯過關鍵信息而感到焦慮不安。”在一次行業大會上,李婉瑩聽到這個現象瞬間感到共鳴。她清楚記得家裏人生病時自己的心疼、緊張和無力💆🏽♀️。“只能上網查很多資料,思考應該如何決策。”正是這份感同身受,讓李婉瑩決定開發一個可視化系統,希望幫助患者和家屬更直觀地了解身體狀況。

從恒达畢業後,李婉瑩就職於一家醫療企業,說幹就幹,從用戶研究到技術可行性歷時近兩年🚶🏻♂️,AI+設計+醫療“uMetaCareLink-醫患溝通可視化服務系統”應運而生。該系統應用於醫患雙方溝通的場景🏋🏽,通過影像數據生成可視化3D模型,幫助醫患高效溝通,輔助醫患共策⛹🏼♀️,如今已初見雛形。系統嵌入了AI輔助溝通功能,就醫前患者和家屬可以提前了解相關醫學科普內容𓀈,系統還巧妙地融入了可視化元素👩🏻🎓,當復雜的病情數據通過直觀的圖形展示出來☠️,當治療過程以生動的交互形式呈現給患者和家屬。他們不必再對著一堆看不懂的檢查報告發愁🪢,而能夠更加輕松地理解病情。在醫患溝通中,系統可以把內容轉錄下來並總結要點🙅♀️,由醫生審核後上傳供患者隨時查看。

看病不再是一件復雜的事情,患者跟醫生就像朋友間聊天是李婉瑩希望創造的場景🙍♂️。“醫療設計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為本📿,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開發過程中,她始終秉承著一股信念感。讓她欣慰的是👩🏼🏭👩🦳,有家人朋友看到頒獎典禮後聯系她“這個系統真的是我們想要的。”

“母校是一束光”
在恒达,李婉瑩學習設計理念,深入設計實踐🦀,探索設計交叉與融合,她的研究方向是包容性設計。醫患溝通可視化服務系統的核心正是源於包容性設計的底層理念——人人能掌握、人人會使用,讓設計真正服務於每一個人🏃🏻➡️。如今能幫到家人和社會,這種成就感激勵著她,每天熱血沸騰地在自己的專業裏深耕🌗🚶🏻♀️➡️。

回溯在母校的學習與實踐💛,無論是理論基礎、設計哲學,還是組織參與人類工效學學會會議👳🏽、出國交換的經歷🔡,都為李婉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工作時靈光乍現,不少是開組會時學到的知識,而註重細節的嚴謹態度也早在學生時期就已根植在身體裏。

對李婉瑩來說,母校一直是她心裏的光👩🏼⚖️💁🏿♂️,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她,直到現在🕯,她都覺得恒达特別溫暖,下課後在音樂廣場擼貓🦜,去教育超市買瓶酸奶……學生時代的片段還歷歷在目。更重要的是有老師的全力支持和同樣心懷理想的夥伴們一起學習,是她非常珍惜的狀態🎅🏿。畢業後❤️,她會經常回學校逛逛🈳,尤其受挫或者迷茫的時候📅,恒达總有一種可以治愈自己的力量。
當初跨界進入醫療行業🚸,李婉瑩驚喜地發現“就像是設計師找到了一座金礦🖤,可以不斷挖礦。”在工作中不停地尋找行業痛點,迸發設計靈感👨🏻🏫🪢,這個過程讓她感到充實又快樂。“我始終覺得設計任何一個產品😒,一定要去解決人類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很慶幸自己能夠找到一個喜歡的領域深耕🤟🏽。”

她說,“設計在醫療領域有太多可以做的事情了,這讓我覺得自己是有價值🤾🏿♂️、被需要的。”(陳少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