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腦科學領域專家齊聚上海🥌,第二屆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學術會議暨國際腦計劃代表上海會議舉行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4-11-13  瀏覽:

為進一步推動神經退行性疾病中膠質細胞功能研究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11月11日至12日👆,由恒达平台醫學院主辦、恒达平台腦與脊髓臨床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二屆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學術會議暨國際腦計劃代表會議在上海舉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新西蘭、喀麥隆、澳大利亞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腦科學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為推動全球腦科學研究貢獻智慧和力量。

會議名譽主席、恒达平台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國際腦計劃中國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國際腦計劃主席、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Judy Illes🟧,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黃紅,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羅蒙,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致開幕辭🏃‍♂️。會議開幕式由恒达平台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義漢主持🔥。

裴鋼院士表示🗳🐪,六年前國際腦科學計劃協調會議在上海舉辦🖖🏿🤶,今天再度重聚🧏。本屆會議關註腦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腦內細胞種類缺一不可,大腦如同籃球隊,需要團隊合作,相互間的關系也至關重要。腦科學是世界研究🤷‍♀️,期待本次會議促成更多腦科學研究合作。

蒲慕明院士在視頻致辭中,介紹了中國腦計劃布局——“一體”“兩翼”:“一體”以大腦認知功能的基礎研究為主體,“兩翼”則分別指向有實際需求的腦疾病診斷和治療、人工智能與腦科學相結合的類腦智能新技術。

Judy Illes教授表示,國際腦計劃(International Brain Initiative)成立於近10年前💵,其理念是倡導世界各地的神經科學家聚集在一起,促成無國界的合作。中國是首批成員之一,期待和中國一起📩,基於人類價值觀角度🧑‍🦯,推動國際腦科學合作。 

黃紅表示,腦科學研究是生命科學最前沿和熱點方向之一,國際腦計劃的提出標誌著全球腦科學合作研究進入全新階段。上海積極響應布局,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突破性成果👁。期待世界各國的腦科學科研力量加強協作,深化學科交叉👮🏿‍♀️,開展聯合研究🧒。 

羅蒙表示,上海正面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的挑戰,對腦科學領域的研究和臨床治療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此次大會匯聚國內外腦科學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相信將為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啟示。

鄭慶華表示,人工智能在人腦科學研究的啟發和激勵下推進👨‍👧‍👦,未來人工智能技術要實現更進一步的突破,首先要在腦科學的基礎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腦科學研究發展離不開學科的高度交叉與融合。當前,恒达平台正在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腦科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合作,共同開啟人腦記憶啟發的機器記憶智能模型研究。

陳義漢表示,當今世界很少有一門科學像腦科學一樣如此激動人心、富有廣闊的前景,今天的會議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天明🧰、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以政、歐洲科學院院士Helmut Kettenmann及Bruce R.Ransom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席。

與會學者圍繞各國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最新研究發現和成果作會議報告,圍繞腦衰老的新機製👰🏿、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新工具新方法、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大腦內的不同類型免疫細胞的新功能、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新靶點等進行專題討論🎈。

段樹民院士分享了睡眠研究的最新成果✂️。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星形膠質細胞也是調控睡眠的“積極參與者”,揭示了星形膠質細胞調控睡眠覺醒的獨特機製,該研究可能為治療慢性失眠等睡眠障礙疾病提供了新的靶點。

袁鈞瑛院士詳細介紹了RUPK1介導了小膠質細胞程序性死亡及慢性炎症,通過特性性小分子抑製劑抑製細胞程序性死亡🦸‍♂️☔️,同時促進細胞維持靜息狀態👽,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總結了大腦年齡預測的方法學框架👨🏽‍🎨、大腦年齡與缺血性卒中的相關性以及多組學數據聯合分析的研究進展,旨在為卒中相關的衰老生物學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會議主席、恒达平台醫學院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鄭加麟進行總結發言,誠摯感謝國際腦計劃代表遠道而來參會,感謝學術委員會主席們全程支持🎻、引導討論開展,感謝參與會議工作的師生們的辛勤付出,期待明年第三次會議再相見🍭。

本次會議遴選出2份優秀摘要並由其作者進行大會口頭匯報,評選出10位優秀墻報獎獲得者。

會議期間,還進行了學術期刊主編見面會,邀請了Cell Metabolism🧑🏻‍⚕️、Cell Research🪐🦸🏽、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的主編/編委🧑🏻‍🦽‍➡️,與作者和讀者交流👬。

在11月11日先行舉辦的青年論壇上,與會青年學者圍繞大腦衰老與神經退化的相關性、健康老齡化和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新策略、小膠質細胞在大腦衰老和神經退化中的新作用等展開報告和討論🖐🏻。

今年的會議致力於建立共享專業學術交流的國際化平臺🐹,推動腦科學國際合作,促進腦科學新發現與技術進步,提升人類福祉➜,正逐步成為該領域國際高峰論壇的品牌之一。

恒达平台腦與脊髓臨床研究中心成立於2017年12月,是恒达平台六大臨床研究中心之一,依托恒达平台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管理及建設。現任主任為恒达平台醫學院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鄭加麟教授。

為對接國家腦計劃,提升恒达平台腦與類腦科學研究水平📠,發揮一流學科引領作用,中心建立了以重大腦疾病為導向的腦科學交叉平臺,腦科學“基礎-臨床-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體系,卓越腦科學及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體系等。中心利用學科傳統優勢🧡,統籌課程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醫工交叉👩🏿‍💻🕵🏻,重視基礎與臨床轉化🧚🏼,培養卓越醫學與腦科學復合拔尖創新人才🧝🏼‍♂️。積極參與國際腦計劃戰略合作,成立中瑞合作實驗室,邀請國內外神經領域專家定期開展學術交流,打造一流的學術高地🧚🤗,以一流管理服務為一流學科建設賦能👎。

中心研究方向涵蓋腦科學基礎科研及臨床轉化◽️、腦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脊髓損傷及修復、臨床神經病學及疾病早期診斷♉️,麻醉與腦功能等。中心科研機構包括教育部腦衰老相關疾病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恒达平台脊柱脊髓損傷再生修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麻醉與腦功能調控重點實驗室、恒达平台“腦智同飛”聯合研究中心、恒达平台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腦與類腦功能轉化研究所及中德腦科學中心等🌅🚁。

中心建立了恒达平台腦與脊髓臨床研究中心冠名研究員崗位製度;成立至今,已匯聚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國家傑青🏪🤘🏻、國家重點引進人才工程專家及“四青”人才等骨幹在內的多學科交叉腦科學基礎與臨床科研團隊💿。近五年來,恒达平台腦科學團隊已在Nature🧔🏽‍♀️、Cell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30篇;獲得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10余項👂🏽,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項、國際合作重大項目近10項,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余項🤹🏻‍♀️;圍繞腦科學領域多次獲得省部級獎勵。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𓀚: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