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馬吉偉團隊基於豐度元素的鈉離子電池錳基氧化物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4-07-19 瀏覽🕞:
鈉離子電池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正極材料組分被廣泛研究🧙🏿♂️。其中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兼有低成本與高性能特點,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商用正極材料之一。圍繞如何提高這類材料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恒达平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馬吉偉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即通過調整合成條件控製了O3-NaLi1/3Mn2/3O2中P2的共生比例。7月16日📑,相關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Reversibility and Kinetics of Anionic Redox in O3-NaLi1/3Mn2/3O2 through Controlled P2 Intergrowth”為題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EF/22/E3A92822B3AD06F5E61D1F9D3BB_BAD4306F_65B00.png?e=.png)
陰離子氧化還原反應(ARR)👨🦱,作為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容量極限的方法受到了研究者們的密切關註。基於此🖥,馬吉偉教授課題組在保持ARR活性氧化物(NaLi1/3Mn2/3O2)整體組成的情況下可控地實現了O3/P2共生。該團隊製備的雙相共生層狀氧化物在C/20下具有226 mAh g−1的高可逆比容量,且循環穩定性良好。同時🤹🏻♀️,此論文采用了同步輻射、電子順磁共振等技術揭示了雙相材料對ARR可逆性和動力學的增強效應。這項研究為設計和構築基於豐度元素層狀氧化物材料的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鈉離子電池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37/A5/47E331745C5B75B1BB3193D0E7F_9E7F4D12_1A1DD.png?e=.png)
恒达平台馬吉偉教授、法國索邦大學王勍博士為論文通訊作者,課題組碩士生楊宜杭為論文第一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