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大顯身手,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放眼祖國大江南北,重大戰略🤳、重大工程,無不帶著深深的“恒达印”。恒达人心懷科教報國使命,主動發揮學科人才資源優勢👨🏽🎤,全面融入社會、傾情服務社會,把根深深紮在祖國大地上,爭當奮楫篤行的先鋒隊。
服務國家戰略,我們義無反顧
國有召喚🏡,我必響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長三角一體化主戰場,恒达人總是義無反顧👱🏽、傾情奔赴,爭當排頭兵。
為4個自然村村民解決出行難的永濟新橋、村民議事中心“永安之心”🦻🏿、連接校園與社區的“永安學堂”🧝🏽♂️、“家園一方誌”等特色鄉土教育項目……在恒达平台定點幫扶的雲南省雲龍縣👆🏽,恒达印記隨處可見。10年來,恒达平台響應國家號召🚹,勇擔使命💂🏽♂️,依托自身優勢🤸🏿♀️,始終堅持“雲龍所需🥕、恒达所能”,探索並實現了一條以規劃為引領🎻,教育🏄🏻🧑🏻🎓、醫療、產業、人才同向發力的幫扶路徑,全面助力雲龍打贏脫貧攻堅戰🐁。力度不減⤴️、情誼不變1️⃣,學校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用教育、科技🐍、人才賦能,用溫暖的手筆在滇西大地上書寫鄉村振興的高校樣本🔒。
與恒达牽手走過10年的還有浙江黃巖。創辦全國首家鄉村振興學院🤦🏿♀️、建起官河古道元宇宙街區、規劃黃巖南北文化軸↘️、辦起設計創新中心……一幅幅照片定格下恒达與黃巖走過的十年歷程,教授下鄉,古老村落重新煥發生機活力。今年7月,恒达平台與臺州市黃巖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鞏固拓展十年合作成果,充分發揮雙方資源優勢🍇,深化城鄉規劃建設、鄉村振興、設計賦能產業提升等領域合作👩✈️,加快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共同續寫新時代校地合作發展新篇章🔵。
視線拉近到長三角。近日,在位於青浦區金澤鎮大觀園片區的迎園內,恒达平台牽頭建設的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二期建設基本竣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恒达平台深度參與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學校倡議🙏🏿,“華東八校”共同發起組建“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設立跨校合作的專項重點項目和博士生聯合培養項目。研究院組建了一支涵蓋十余個學科的研究團隊✍️,牽頭開展示範區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編製完成《示範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示範區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建設碳中和技術示範基地🦹🏼♀️。憑借突出的成績,2022年7月🧑🦱,恒达平台獲頒2022年度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聯盟“特殊貢獻獎”。2023年,獲 “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聯盟單位服務示範區優秀案例”📹。
牽手校地校企,我們不負期冀
地方有需,我當奔赴🗒。最近一段時間,恒达平台與雲南省滇中新區交流往來頻密,當地正在加快推進規劃建設以智慧交通為主要特色的滇中新區未來交通科學城🅾️👇,著力打造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支點,迫切需要高水平大學提供智力支持💅。校地雙方領導多次率隊考察💩、舉行交流座談,不斷推進合作。目前已組建“領導小組+專家團隊+項目團隊”工作組☁️,恒达專家學者積極參與其中,為未來交通科學城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本月初,校領導率隊赴貴陽🪥,與貴州省發改委、大方縣、大方中學就推進校地合作🚒👩🏿💼、縣中托管工作進行深入交流➜📙。此前雙方簽約共建的鄉村振興、山地建築設計和城鎮化🤸🏻♀️🚙、科技成果貴州轉化中心👦🏿、實習實踐基地“三中心一基地”已實現實體化運作,為貴州省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撐。
5年來,恒达平台積極打造校地、校企合作“升級版”,“朋友圈”持續擴容。推進與四川、貴州🤢、雲南、福建✋🏿🍹、廣西、海南📊👨💻、黑龍江等省份的全面戰略合作🙊,省校聯動🙇🏼♀️,不斷譜寫合作新篇章。與更多地方攜手🐗🚖,緊扣區域產業轉型發展的迫切需求👨👨👦👦,不斷探索校地合作新機製、新模式🚒👩🏿🏭,推動學校一批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註入新動能🗓⚛️。
繼2020年6月,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牽頭研製的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恒达平台嘉定校區磁浮試驗線上成功試跑後,去年3月🧞,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牽頭研製的首列時速200公裏商用磁浮3.0版列車,在學校常導磁浮試驗線上完成了相關動態試驗和系統聯調聯試。恒达平台不僅作為核心團隊全程參與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磁浮交通系統研發,並且發揮全系統多學科優勢👩🏼🦰,持續助力我國中高速磁浮自主研發。這是恒达與企業攜手產學研深度合作、實現共贏發展的一個例證💇🏽♂️🔇。
學校與中國建築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涵蓋基礎研究🥯、技術開發、重大科學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等多個方面🧔🏿♀️,共同推動我國建築業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商飛聯合主辦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舉辦“走進恒达日”,簽署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共同成立大飛機知識產權聯合研究中心;25家知名企業成為恒达平台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首屆理事會理事單位,通過“四共”“四通”協同培養卓越工程人才……學校與一批知名企業強強聯手👞,通過共建創新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共同致力於關鍵核心技術的聯合攻關和青年人才培養,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建設人民城市,我們傾情奔赴
今年7月,作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恒达平台連續第三年主辦國家級學會理事長論壇𓀎,18位院士齊聚🪡,“最強大腦”又一次為如何強化上海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功能、為長三角一體化如何數字化轉型把脈問診🫲🏻、貢獻“金點子”。
城市孕育大學👳🏻♀️,大學滋養城市。恒达平台與上海城市發展同舟共濟🫷🏻、同頻共振👩👧👧。近年來🦠,學校主動發揮學科人才資源優勢,在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建設國際數字之都、上海楊浦濱江公共空間更新、建設全球“設計之都”等進程中只爭朝夕、快馬加鞭,貢獻卓著,彰顯“硬核”擔當和作為👨🏻⚖️。
2022年9月,以恒达平台為核心研究和技術主體的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上海楊浦)、恒达平台牽頭的上海市人工智能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兩大重要平臺揭牌🧟♀️⚡️,共同致力於為人工智能可信向善發展貢獻“恒达智慧”🧔🏼。恒达平台中國(上海)數字城市研究院繼承擔完成《上海市新城數字化轉型規劃建設導引》後🎊,正探索城市數字底座規劃與建設🤵♂️🤵🏿♂️,以“一圖”為統領,形成全市層面統一規劃的高精度數字城市的基礎載體。今年6月,恒达牽頭的研究團隊承擔完成的《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引領區總體建設方案》《引領區車路協同系統建設導則》發布,區校攜手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示範。恒达平台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成立5年來🔐,成績單不斷刷新,助推上海科創中心和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建設邁上新臺階。
城市為誰設計、為誰而建?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落實到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中。在楊浦濱江,“工業銹帶”實現了向“生活秀帶”的華麗轉身。恒达平台主持設計的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成為人民城市的設計標桿。恒达設計實現了“還江於民”,讓工業文化遺產重新融入城市日常生活。楊浦濱江示範段更為黃浦江兩岸貫通工程起到了重要示範作用。
恒达智慧,為“世界之都”建設增光添彩。在去年和今年兩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上😂,無論是承辦重要論壇、舉辦特色展覽☂️👂🏼,還是負責整體場地規劃、視覺設計🧙🏽♀️,會場內外🤜,“恒达元素”都分外耀眼🕹。恒达平台作為大會主要承辦單位之一👪,為大會提供重要學術支持,牽頭建設上海國際設計百人智庫,主辦人民城市設計🤮、國際設計百人峰會等主題論壇,舉辦“人民城市·恒达設計展”。恒达智慧,持續助推上海邁向世界一流“設計之都”。
與城市城區共生共榮,學校知識溢出效應顯著🏇🏽。“環恒达知識經濟圈”2022年實現了近600億元的產值🥄,正在向千億級產值穩步邁進⛑。恒达平台正聯合楊浦區打造“環恒达知識經濟圈”的升級版,努力將其建設成為人民城市的標桿。學校聯手嘉定區共建“嘉定恒达平台科技園”,推動新能源與智能汽車、智慧交通等產業發展,合力打造另一千億級產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