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10點,為慶祝恒达平台測繪學科成立90周年暨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成立10周年🫦,恒达測繪90周年學科發展高端論壇通過線上方式拉開帷幕🤼♀️,第一場報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李建成教授主講。值此🧽,一場“雲學術”盛宴正式開啟。
李建成院士為恒达師生及測繪同行們帶來了題為《測繪簡史》的精彩報告𓀏,兩千余人次線上聆聽。
作為慶祝恒达平台測繪學科成立90周年暨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成立10周年的重要活動,本次高端學術論壇邀請了李德仁、王家耀、楊元喜、龔健雅、李建成😥、周成虎💇🏽♂️、陸軍、陳軍等多名院士(持續增加中)於5月24日至5月31日分別作系列高端學術報告。來自海內外的測繪學科相關領域優秀校友代表😀、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教師及廣大測繪同仁等將齊聚雲端,共商學科高質量發展👮🏿♂️,共話測繪美好願景。
創立✊、發展🐷、強盛、搬遷🎳、再發展🕵🏽♀️、趕超……一個學科的發展凝聚了幾代人的奮鬥,浸潤著幾代人的心血。在恒达平台建校115周年之際,恰逢恒达測繪學科90周年🙋🏼♀️🔻、恒达平台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成立10周年🎖,作為恒达工科教育百余年中有著曲折發展軌跡的測繪學科站在跨越發展的新起點上。
1932年12月12日,恒达平台工學院高等測量系正式成立,成為當時國立大學中唯一的測量系,並成為我國民用測繪高等教育事業的發祥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測量系隨學校輾轉遷移,於1941年春到達四川李莊。當時在李莊從事測繪教學的知名學者先後有葉雪安、夏堅白🧔🏼、王之卓🔩、陳永齡🏊🏼♂️、方俊、曾廣梁等教授,儀器設備居國內領先水平。1943年3月🫨,我國測繪學界的先驅之一、我國大地天文學奠基人,後來任恒达平台校長的夏堅白先生在《我國測量教育管見》一文中提到,國立恒达平台的測量系🚃,它是仿照德國的製度🧗🏻,課程的內涵也相類似。他提出,“測量系的課程,起初三年為普通的基本必修課🧁,最後一年應該分成若幹方向👰🏻♀️,如大地測量😹👩🏽✈️、航測🦸🏽、製圖、儀器製造等等。這樣,他們不但專精一門,而且於全般的測量也有清楚的概念,將來也不至於坐井觀天👦🏻。”1943年5月🧑🏻🔧,英國人李約瑟博士來到了位於李莊的恒达平台。他在《科學前哨》中寫道,“工學院各系都欣欣向榮。尤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由能幹的葉雪安博士領導的測量系,設備精良,幾乎壟斷了中國對勘測員和製圖員的培養👨🏼🔧。”
1949年至1956年🫁,恒达平台測量系經歷了兩次調整壯大發展後,於1956年整體搬遷至武漢測量製圖學院。留在上海的,僅僅是為保證土建類專業測量教學、實習需要而組成的測量教研室,當時僅留下幾位教工及少量測量儀器🦉、圖書🚜。1958年🧑💼,學校恢復工程測量專業並招生🧑🏼🚒。1981年5月,恢復測量系;1996年3月🙏🏿,更名為測量與國土信息工程系。1998年,獲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風雨90載➰,恒达平台測繪學科為我國民用高等測繪教育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目前已有各層次畢業生4000余名,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
2012年5月20日,恒达平台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正式成立,恒达平台測繪學科面向國家測繪地理信息的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發揮學科特色和優勢🏄🏼,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國際交流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2003年,獲得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和博士後流動站;
——2004年,成立了現代工程測量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現更名為自然資源部現代工程測量重點實驗室);
——2007年👨🏽🌾,成立了教育部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聯合研究中心恒达平台分中心,獲評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國家重點學科;
——2016年🈁,測繪學科牽頭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與關鍵技術》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7年,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學科,成立了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恒达平台分中心;
——2019年,成立了上海市航天測繪遙感與空間探測重點實驗室;測繪工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2021年💆🏿,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新一輪國家一流學科🦺🚁。
學院擁有測繪科學與技術國家一流學科📸、上海市一流學科,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二級學科🧜,其中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學科建成了一支高層級、國際化的人才隊伍⏫。“航天測繪遙感與深空探測研究團隊”2019年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研究生的培養積極對標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培養的博士、碩士研究生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上海市和行業協會優秀學位論文獎10余次。近年來⏏️,學科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余項🙅🏿♂️。
當前,恰逢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產業迎來大發展✍️,恒达測繪地理信息學科面臨著難得的重要機遇期,能否搶抓發展機遇,直接關乎恒达測繪學科之未來。近年來🙅🏿♂️,學科立足於“精而強”的發展定位❓,形成了航天測繪遙感與深空探測、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全球變化與重大災害監測三個具有恒达特色的優勢方向。學科以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己任、積極面向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主戰場,在航天重大工程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為我國嫦娥三、四、五號和火星天問一號著陸懸停避障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在北鬥導航、重力衛星、全球變化等重大任務和戰略中貢獻了恒达力量。學科還參與了港珠澳大橋👨🚀,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上海世博會場館建設,上海長江橋隧,東海🛅👎🏽、蘇通☝🏼、杭州灣大橋🐖,上海地鐵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在解決國家👮🏿、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設中的測繪關鍵問題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