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科學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做好兩件事情,一要打好良好的學識基礎,二要隨時掌握研究學科領域最及時的消息🍄。在選擇自己的學術研究領域時🙎🏽♂️,要選擇一項前景廣闊的領域———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9月13日在沈陽師範大學這樣告誡擠得水泄不通的師生們。
他說👩🏽🏫,他的幸運在於自己到美國念書時是世界新的物理學(粒子物理)開始發展的時期,能夠置身於這樣一個新的發展領域是人生最幸運的事情😺🕺🏿。對於科學研究者,如果選擇一個強弩之末的學科領域一頭鉆下去🧙🏿♂️,要有前途是非常困難的🔺。如果選擇一項前景廣闊的領域,讓自己與這個科學領域一同成長🗂,這樣才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談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時👍🏿,楊振寧說:“要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很不容易。什麽叫做世界一流的大學👨🏻🦽➡️𓀙?某個系能夠在全世界各個學校的同一個系裏,進入前20名🫴🏻,我們就把這個系定為世界一流系。假如一個大學有50個系☁️,能有5個系進入到世界一流行列中,那麽它就可以被稱為世界一流學校🤵🏽♀️。所以用這個標準來看,中國學校和世界一流學校之間還是存有差距的。”
中美兩國在教育理念上有什麽不同?“中國的教育態度與美國的教育態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偏重於灌輸式教育🤙🏻💑。中國學生的根基非常紮實🥡🥷🏿,這是優點,但也有缺點,中國的學生面對新事物總有畏縮心理🔻🤛🏿,與美國學生比起來𓀍,創新意識較差。”“中國與美國式的教育,不能講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要因人而異,在教學過程中,對於中國學生,應該讓他們多創新,對於美國學生,應該讓他們打好基礎,這樣互相彌補,是最恰當的🛑𓀈。換一種說法,對天資高的人✊🏽🏏,美國教育會好一些🍞,而對於大多數的學生🤽🏽👨🍳,基本上講👩🏽🌾🙋🏻,中國的教育哲學是比較好的。”他說。“我的結論是中國傳統的教育體製沒有完全改變的必要🥜。對於體製存在的缺點有修正的方法,對於上了大學的學生,尤其是那些特別聰明的學生要允許他、鼓勵他跳躍式地發展。我想,讓這兩個方向同時進行也許是最合適的選擇。”楊振寧說🏊🏼♂️。
摘自《中國青年報》2003-9-16(J-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