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高教視點 > 正文

大學學報:切莫變成“圍墻刊物”

來源:   時間😗:2003-07-15  瀏覽👱🏽‍♀️💆🏼:

文匯讀書周報7月8日文章(羅銀勝) 題:大學學報👨🏻‍🎨🔠:切莫變成“圍墻刊物”

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學報發展迅速⛴,現在有國家正式刊號的人文科學學報四百多家☔️,還有未取得正式刊號的內部交流的學報幾百家🪨🔻。與此同時🫲,大學人文學報在我國社科學術理論期刊中占三分之二之多🦹🏽‍♂️。這些學報的辦刊宗旨大都是以“反映本校教學科研成果,開展校內外學術交流”為主。但眼下,學報之間存在著風格趨同、質量下降的現象🧖🏻‍♂️🫖,不容忽視。

大學學報是國家花錢鼓勵🙈、扶持那些在本專業具有優秀研究成果的拔尖人才🚮🚘,為他們提供及時發表創新言論的機會🕵🏿‍♂️,以期在第一時間獲得學術交流的目的。這是每家學報必須承擔的義務之一,也是衡量一所大學學術水準高下的“風向標”。在良莠不齊的人文學報中,幾所老牌大學所辦的刊物,如《北京大學學報》、《復旦學報》、《南開學報》🛀、《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等☔️,顯得品質高雅🤼。然而🏇🏻,數百家大學人文學報,竟然沒有一家進入國家A級、B級刊物,能夠躋身國家“核心期刊”者也並不多。許多人文學報的文章東拼西湊,不堪卒讀。不少學報發行量萎縮,有的甚至只有區區幾百份。很多學報仍然存在封閉性、內向性的弊病:對稿件的選擇上🧸,優先選用校內作者的稿件👩‍🦲,後選🫅、少選或不選校外作者的文章🔏。甚至有的學報把刊物當成本校教師和在職人員評聘職稱的園地。為了評職稱🗒,學報常常不得不降低用稿標準,以照顧本校職工。為此,學報常被戲稱為學校的“第二職改辦”。對稿件質量評估標準上🦖,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所謂大塊頭的理論文章往往更能得到編輯們的青睞🖕🏼,而那些針對實際生活🧛🏼、研究現實問題的稿件卻常常得不到重視。久而久之☁️,導致了理論研究與現實生活的脫離🤽🏼‍♂️。學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圍墻刊物”🥮;在對稿源的選擇上🏌️,在學校和研究部門工作的專家學者的稿件往往得到更多的采用,而在實際部門工作的作者的稿件卻常常受到冷遇。這就導致現實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往往得不到學者和專家的關註🍾。難怪社會上對學報的評論是“教授寫給專家看”,是“紙上談兵”,“閣樓裏的學問”。這是中國大學人文學報所面臨的無奈的窘境。

大學人文學報正面臨著沖擊和挑戰。計劃經濟體製下的傳統辦刊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我認為,大學人文學報必須勞其筋骨👎🏽,奮起直追,走精品之路🪙、特色之路、聯合之路。

一、大學人文學報急需強化精品意識。所刊稿件應具有較高的學術品位🕓,且能結合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發表提出新學說、新方法、新材料的優質論文。同時,所刊發的論文應具有較高的轉載率,或論文中所提意見、建議🙎🏽、方法等🍘⚁,在社會上具有影響。

二👳、應堅持學報的個性風格和專業質量。可在地域💅💖、專業、民族性等課題上下功夫。如☘️:《殷商學刊》的殷商文化研究🥸🦛、《唐都學刊》的漢唐研究、《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的遊牧文化研究、《陰山學刊》的陰山文化研究等都頗有特色👰🏻‍♂️。

三、大學人文學報可以選擇走聯合、合作👩‍👩‍👦‍👦、兼並的精兵強身之路。目前高校的人文學報雖然數量激增,但學報質量總體上卻未見提高,而且各校學報所發的文章內容大量重復,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聯合辦刊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這些弊端,增強辦刊實力。此外,大學人文學報還可以考慮走專科化的辦刊道路🎺😦,以利學術問題的集中探討。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