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高教視點 > 正文

中國學子留學之路日趨多元化

來源🌁:   時間🧚🏻‍♂️:2003-07-03  瀏覽🅰️:

剛剛在京度過春節假期的邱麗又開始收拾行裝😀,她打算3天後回到英國的巴斯大學🖕🧑‍🚒。大學畢業後,從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為期3個月的研修開始,24歲的她在歐洲“遊學”已一年有余,走過奧地利🚼、德國和芬蘭🏙,巴斯大學是她的第四個落腳點🙍。“也許還有第五個🙆🏼,也許沒有。”邱麗滿不在乎,“邊走邊學邊玩,留學就是我的生活💚。”

留學體驗:五味且多彩

當46萬中國學子出現在世界103個國家的高等學府🤌,當“中國面孔”在越來越多世界頂尖大學成為留學生的“大多數”,當出國留學已成為高校畢業生乃至中學畢業生的主流選擇之一🧝,“留學熱”已不再是一股忽漲忽落的風潮🔙,而逐漸成為常態並日趨理性與務實。

在牽動著世界目光的歐美知名大學實驗室緊張工作的🧑‍🏫,有中國留學生;在東南亞島國的燠熱中坐在簡易的宿舍裏一臉茫然的,有中國留學生;在異國他鄉的超市😒、餐館揮汗賣力的🧲,有中國留學生;裝束入時👨‍👩‍👦、駕著寶馬車四處兜風的,也有中國留學生;踏進華爾街⛺️、矽谷,躊躇滿誌地規劃創業的🏋🏻‍♂️,有中國留學生;落戶悠閑的英格蘭小城,享受寧靜平穩生活的,還是有中國留學生。

今天的中國留學生👨🏿‍💻🧜🏻‍♂️,不再是“心向歐美,勤學苦讀”的千人一面🧖,從出國的動因、留學目的地的選擇🤘🔮,到留學生活的安排和未來人生的規劃,都更加豐富多元。

與以往幾代留學生相比❓,新一代留學生們少了貧困的折磨與動亂的不寧🫃🏿,多了平和的思考和富庶的大度;少了解不開的歷史恩怨,多了世界性的視野✹。

留學目標:版圖在擴張

“小國也可成大業”,這是塞浦路斯針對中國學生的宣傳口號🏌️,這個位於地中海的島國👶🏽,也在國際教育展上設置了招生展位。“較高的教育水準📍,寬松的準入門檻——高中🧑🏽‍🚀、中專、職高畢業以及大學畢業均可申請𓀆,僅相當於英美國家三分之一的學費和生活費,有保證的簽證,良好的社會治安和宜人的地中海式氣候”,都成為吸引中國學生的“賣點”。而這種“曲線救國”式的國際教育方式,也的確吸引了不少中國學子和家長。據悉,目前這個島國最好的大學——塞浦路斯學院🧟,已有300多名中國留學生就讀。

在海外的46萬名中國留學生,其分布的版圖已由最初的集中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迅速擴展到全球至少103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留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多,中國學生留學國別的選擇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目的國家逐步從發達國家向中等發達國家甚至是發展中國家延伸:

*傳統的留學熱門國家熱度不減🔏🧜,留美學生已近5萬人,英國2002年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比上年增加了70%🆖,澳大利亞👩‍❤️‍👩、加拿大也分別增加了50%🌃;

*從前少人問津的國家變得吃香,德國🌀、法國🫰、烏克蘭等需要改變語言結構但費用低廉的國家,成為中國工薪家庭出生的學生留學的新熱點🦻🏽。

*俄羅斯🙅🏽‍♂️、南非、愛爾蘭🫰🏻、意大利🙎🏻‍♀️、新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成了留學新賣點。

統計顯示:

*目前在俄羅斯留學的中國學生已超過1萬人,絕大多數都在一流大學學習,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在俄羅斯最頂尖的大學讀書🌑;

*英聯邦國家的南非,因其承襲了英國的教育體製,保持著與歐美同步的教育高水準🤛👤,也吸引了1萬多名中國留學生;

*在素有“翡翠島國”之稱的愛爾蘭,目前中國留學生已達3萬人🚾,其中只有600多人在高等院校正規專業就讀🐳,其余大多在語言學校學習,送子女到愛爾蘭讀書🫷🏻,在東北的沈陽🥑、大連幾乎成了一種時尚;

*在新加坡求學的約5萬名外國學生當中,約1/3來自中國🚧,人數介於1.3萬人至1.5萬人🫓;

*泰國大學部統計♓️,目前在泰國的外國留學生共4339人,其中中國學生為954人,居首位👨🏻‍🏫。

權威人士指出🤫:留學國家選擇的多樣性與經濟全球化有關👉。此外,由於留學國家教育質量的高低🏌🏽‍♀️、收費的多少、獲取簽證的難易程度存在差異,加上留學生本人學生成績的差異和家庭收入的不同🛗,都決定了留學生在選擇出國留學目的地時的多樣化。

一位教育專家分析說:歐美等熱門留學國家的留學市場日趨飽和🙎🏿‍♂️,留學門檻不斷升高,一些曾經不被重視的小國由此漸漸“浮出水面”。教學質量高、良好的生活條件以及低廉的留學費用是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這些國家實行的都是中西糅合的管理製度,同時又有多種語言環境,社會文化習俗相對接近👩🏽‍🔧,這是吸引中國學生的主要原因。”

一位留學中介負責人這樣認為:留學是一種教育投資,因此也是按照一定的市場經濟規律來運作的👉🏿。可以說,相對低廉的留學費用是近年來中國人選擇一些小國家,特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留學的主要原因。

留學說法:目的多樣化

*“什麽教育能使我在明天比別人更有價值,是我作選擇時的標準🤌🏻🪲。”2002年海外優秀科技大學推介展示會上,一位正在展臺前咨詢的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作了這樣的表示。

*“我覺得國內中學的科目太多,有點招架不過來👨🏻,同時又不能集中精力學習自己喜歡的科目🧒🏽。西方的教育模式👳🏻‍♀️,比如英國,或許更適合我👨🏿‍🏭。”正計劃去英國留學的中學生林明玉說。

*“國內大學的MBA已經太濫👱🏽‍♂️,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要有更大的競爭力🧙🏼‍♂️✊🏿,要想沖破‘玻璃天花板’,還是到國外名校去讀一個MBA比較好🚚,高投入才有高回報嘛👊🏻。”外企白領張宏說。

*“歐美大學的科研條件、資金力量、學術環境、學術規範🐻‍❄️,還有緊跟世界學術前沿的節奏,都很讓人向往,對於我們這些理科生來說,能夠去國外一流大學深造是第一選擇。”生物系學生劉智博說。

*“考上北大清華的人畢竟太少🥚,出國留學就有機會進入國外的名牌大學🍫,還能讓我在更廣闊的天地裏自己去體會和發現🪵,哪怕是吃苦也是一種收獲。”中學生葉子說。

圍繞著同一個核心——尋求優質教育資源,為個人素質和競爭力加分🫸🏿,“留學說法”因為個人背景🚶‍♀️🧞‍♀️、閱歷🧘🏻‍♂️、條件的不同而形形色色。

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近3年來北京地區本科畢業生出國留學的人數每年以37%的速度遞增。在一項對北京5所名校進行的調查中,超過70%的學生表示有出國意向。

有專家評論說🕺🏼🫚,盡管出國留學日益升溫,並且居高不下,但是這種“高熱”是理性的,並非盲目的,因為它背後是中國人對於高等教育資源實實在在的需求,對於教育投資成本與回報反反復復的權衡考量。

1999年赴英國讀預科💤、2001年被劍橋大學錄取攻讀工程學的徐海天🫄🏻,原本在深圳讀中學。他認為🥈,出國留學其實只是深造的一種選擇🫲🏻,而這種選擇帶給他的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被動的學習轉向了主動的學習,是一種快樂的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變化。”

徐海天說:“我們這一代留學生多數都是自費的,一部分是拿了獎學金的,打工留學的生活可能從我們這一代起終結了。”他表示💁🏿🙋🏼‍♀️,在他的同學中👺,拿獎學金、打工掙錢的願望都不迫切👩🏽‍🚀,拿獎學金只是為了向國內的父母好友證明自己的成績☝🏿。但同時,“不打工的學生似乎不叫真正的留學生,沒有過打工經歷的留學生活就不叫真正的留學生活🌪。”所以,他們中的不少人也加入了打工的隊伍,“掙多少錢不是我們的目的,經歷才是我們要的。”

“不到美國非好漢。”張宇明態度很堅定💂🏿‍♀️。在美國拿下博士學位回國創業的他認為,中國學子到美國所追求的主要就是美國的成材的環境✍️。同樣一個人🈳,在美國的成材機會遠遠高過在中國的成材機會。他表示,美國幾乎在各個主要行業都占據世界龍頭老大地位,到美國可以見識世界最先進的水準🌟。“如果你在美國工作學習一段時間,真正深入到美國社會中去🍜,並與之融為一體🚹,你會感到每天都有新收獲,每天都有新挑戰,每天都有新進步。”

“留學是用金錢買時間♾。”一位署名“獨在異鄉”的留學生在一家留學網站上這樣寫道。他認為,出國留學更吸引人的是一個有外語🧝🏻,有個人自由🏋🏼,學製寬松,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環境。他說,在國內讀四年🅱️,拿到的是一個證書;在國外四年下來拿到的至少是兩個文憑:所學專業和一門外語。另外,獨立在外的生活經驗,打工經歷,開闊的眼界和為人處世之道,更是一筆極大的財富。

當留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像本文開頭提及的邱麗那樣,不少留學海外的學子已不再僅僅把留學當作未來生活的鋪墊、提升個人“身價”的手段🙅🏼‍♀️,懸梁刺股,孜孜以求;而是把漂泊求學的日子當作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悠遊隨性,享受體味。

目前在德國讀書的穆雨,將瀟灑自在的遊學當作對抗沉悶生活的武器。“我的理想是滿世界流浪,像光線那樣自由地入侵每個角落。”穆雨說。她在一篇文章裏寫道:長久以來,我只能努力扮演著循規蹈矩的小角色。總的來說,我一直是個好孩子,雖然我討厭學校,可還是上完了所有該上的學3️⃣。我進了讓大學同學羨慕不已的公司,我穿職業套裝和高跟鞋🩻⛽️,可是我從來不快樂。都市裏的氛圍令我窒息。

在一次次的白日夢之後,穆雨終於下定決心,傾盡工作以來的所有積蓄🔨,聯系好位於一座德國小鎮的學院學習藝術史。她說,當自己痛快地辭職離開家👦,乘上咆哮著沖向天空的飛機時,真希望未來的生活就像飛機起飛時一樣👂🏿,永遠保持上揚的姿勢。

如今的穆雨,生活雖不富有卻相當閑適,讀自己喜歡的書🙎🏿‍♀️,聽講座😌,參加沙龍,用文字寫下自己的感受,慈祥和藹的房東老太太,鄰居的花園和小狗👮🏽🦡,常常出現在她的字裏行間。穆雨說,等到在這個小鎮待夠了再換一個地方,“也許過幾年,也許過幾天💾。”

也有人對這種將留學作為生活方式的態度表示異議👷🏻‍♂️🤞🏻。從事IT業的郭先生說,他曾經去過不少有中國留學生的小城。在交往中發現,許多人早已喪失了剛出國時的銳氣,只是滿足於眼前的寧靜生活,對學習研究已不見得有多大興趣🛝,拿點學分也僅僅是為著保持身份和下年度的獎學金而已🌝,他們更關心的是就業的機會和移民的可能。“許多留學生一個個都漸漸‘鄉’化和‘仙’化了,成了分享西方福利社會殘羹的一分子。”

他認為🧑🏻‍🏫,作為不遠萬裏來到西方的中國留學生,不應只追尋這樣一種停滯不前的生活。“出國,留學,吃苦🤸🏿,受累🈴,所有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麽?人們究竟在什麽地方迷失了自己。”這種反思的聲音在今天的中國留學熱中日益清晰🙇🏻‍♀️,也從另一方面顯示出人們的理性思考🍔。

當然➜,留學生活是需要自己去親身體驗的🐮,哪一種方式、哪一個國度更適合自己🟰,只能是憑個人需要作出最佳的選擇。

< 遼沈晚報> (7月2日)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