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流大學,不僅僅是一個學校的榮譽,而且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關系到國家綜合國力的強盛與否。今天,在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和政策研究室主辦的“一流大學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呼籲🙍🏻,建設一流大學,需要全社會的關註和支持。
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我國高等教育學界知名學者👨👩👧👦🦹🏼♂️、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和部分重點高校負責人50多人,圍繞“什麽是一流大學,如何建設一流大學”的主題🐍,結合國內外教育學的研究成果和中外高等教育的辦學實踐🚢,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
“近代世界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偉大國家必須有偉大的大學。尤其是在當今世界,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因素,越來越成為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決定因素🤵🏻♂️,而先進的大學正是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成果和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的發言🚠,得到了與會代表的熱烈響應🥠。代表們認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是黨和政府站在時代的高度🔪,深刻洞察世界的未來發展趨勢🧓,從國情出發作出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正確決策。全社會應該從世界形勢的全局、從中國發展的全局著眼⌚️,進一步提高對一流大學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
針對社會上一些模糊認識,很多學者認為👩🏻🔬,世界一流大學並無嚴格的定義🤵🏼♂️,也不存在一個在國際上被普遍承認的量化標準。長期從事高等教育學研究的潘懋元教授指出🔰,著名大學都有自己的辦學特色⛑️,不可能通過所謂世界範圍的“大學排行榜”簡單判斷一所學校是否一流。與會代表認為🦸🏿♀️,世界一流大學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其本質特征是應對所在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作出突出貢獻。在中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首先要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作出卓越貢獻🥐,要把面向國家的戰略需求放在首位👮🏼。
清華大學以薛瀾教授為首的課題組在做了歷時近一年的研究後認為👮🏽♀️,一流大學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通過跨越式發展,我國若幹所大學在重點支持下🧑🏼🎓🟡,完全有可能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閔維方教授認為🤵🏿♂️,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國高校將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道路上邁開更大的步伐。
《中國教育報》2003年3月30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