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有很多人在研究各種學科👰🏿,而對大學自身卻很少有人研究。”“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高等學會會長周遠清教授呼籲:“教育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也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科學。要建設一個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就必須要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科學研究🤷🏿♀️。”
周遠清委員說,過去20多年🦶🏽,我國高等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宏觀層面上講,高校的規模迅速擴大👨🏼⚕️,結構呈現多樣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這一變化呼喚著教育決策的科學化🪅5️⃣、民主化🤷🏼♀️、法製化👰🏿♀️。從微觀層面上講,現在高校經費籌集和支出都大幅增長💂🏼,隨著辦學自主權的逐步下放🙆🏼♂️,怎樣爭取更多的外部資源🏇🏽、合理配置內部資源,形成什麽樣的辦學特點🧝🏿♂️,都需要高校認真考慮。“高等教育是一個繁雜的系統🚣🏻♀️,既有經濟基礎的屬性,也有上層建築的屬性。要使高等教育結構、層次合理📍,同時又隨著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調整,就需要很強的教育科學來支撐。”周遠清說。
“過去由於教育決策與管理的行政性很強🛍️、實踐周期性很長,掩蓋了它的科學屬性。在高度計劃經濟體製下🪫,一般是由領導作出決策,決策正確與否取決於領導的水平,決策錯了也很難立即反應出來。”據周遠清介紹,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高等教育發展迅速🏄🏻,高等教育研究以及高等教育科學的發展亦比較迅速⏩,1969年美國已有53所學校可以授予高等教育專業博士學位,在讀研究生達7000多人☝🏿。而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學的博士點僅有4個,碩士點也才30多個。
周遠清呼籲,教育行政領導包括大學的領導應該重視教育科學研究,甚至帶頭親自參加研究。沒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很難建設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中國教育報》2003年3月16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