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到3月1日💭,北京大學等6所高校相繼舉辦畢業生招聘會,近3萬名畢業生紛至沓來。因為各學校就業部門的細致工作,會場秩序井井有條,畢業生心態平和,從容應對新情況🦥。
高校:就業工作有新招
采訪高校就業辦(處)的負責人時常被打斷:他們一面接受采訪,一面還需做大量協調工作。作為“生產廠家”,學校紛紛搭建平臺🦺💂🏿♂️,推銷“產品”,同時為大學生們提出合理化建議,人性化服務👩🏿🏭,全方位指導。6所高校的就業工作各有新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結合以往工作經驗,今年把目標定位於一次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兩高上♌️,提出“學生要及時🪇、合理🥪、優質就業”。圍繞這一目標👰🏿,該校建立畢業生質量反饋體系,從而調整學校教學、招生計劃,完整反映市場需求。他們著手穩固國防企業等特色市場,開拓電子、通信等優勢市場,搶占生物工程等新興關鍵市場。目前🤦🏿♂️,該校正在完善集就業🙍🏼♂️、學生管理、科研、招生👫🏻、教學管理等五部一體的新就業體系👩🏻🏫。
清華大學正在研發適合清華學生🥷🏿、學校特點的新綜合測評體系🏋🏼♀️,以便給畢業生作出更科學的評定。北京郵電大學則側重於加強心理指導。除本科生外,他們今年首次對研究生進行就業指導㊗️。同時⛹🏻,他們要求各院系、各班選派就業聯絡員👏🏽,及時和就業指導中心溝通和反映情況。現在“同學的就業心情比較好”,該校就業中心主任葛麗梅說🤽🏽♀️👨🏻🦼。
大學生:心態平和去求職
“找工作應該不是多大的問題吧,關鍵是想找一個好工作。”
“就業的標準?能夠有一個提升、發展的空間💁🏼,薪水倒在其次吧。”
筆者采訪的50多名學生中👩💻,大多數畢業生表示要在5月份,最遲趕在畢業前找好工作,而現在則是選擇一份滿意的工作。一位通信專業的男生則表示,如果就業考研都不如意,他會待業繼續考研🫸🏻。用一句話形容他們的想法,就是“先試著找份好工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
“好工作”的標準可謂眾說紛紜,大約有四五位同學提出了月薪標準🏊🏼♀️。北航計算機系的小李說,好單位應該能夠提供發展空間,“有繼續學習的機會。”
但也不能否認,相當一批同學把在北京等大城市落戶作為求職的重要標準,女生的就業負擔較重。
北京理工大學的姚利民老師談到,一些企業讓畢業生不斷實習👨🏿🦱💅🏼,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他還說🪔,有些單位盲目看重學歷層次🚶➡️。要的是研究生🧑🏻🦯➡️,實際上一些工作本科生就能勝任。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生小陳反映,個別企業大搞講座🪩、見面會,在一些招聘會上模糊用人的專業🍻、學歷等條件,許多次面試♗,最後只招一兩個人👱🏻♀️。一些大學生因此耽誤了就業的最佳時機。
《人民日報》 (2003年03月10日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