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浙江為留學到有關部門來咨詢的人多了起來🙍🏽♀️⛹🏿♀️。教育部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邵魏卻提醒“準留學生”:“最好的高校未必最適合你🎄。”
據浙江日報報道,業內人士對“準留學生”提出8項建議👨。
1.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留學
“出國留洋是很多中國學生的夢想,但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留學𓀓。需要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心理素質、良好的語言能力🤞🏽,明確的專業學習方向🦦。出國留學是個系統工程,有關前途事業,需要慎重考慮。如果在沒有考慮好出國的8個問題之前,還不如不出去☸️。”
2.客觀評價自己的道德品行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應該放在第一位。不管怎麽樣🤹♂️,總是做人第一,學習第二🫰🏽。在外留學需要增強與人相處的能力,有良好道德水準的人在什麽地方都會受到歡迎🦹♀️。家長對自己子女的道德品行🧑🏿🦲、道德規範應該有一個客觀的認證🛖。這不一定單從家長一方面來看🥣,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當然沒問題。但實際上,通過同學、朋友、老師那邊獲取的信息更為客觀,也更有針對性。
3.內向的學生不適合出國
“現在出去留學的學生大多在20多歲,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溫室裏長大的一代沒有受過多少挫折📏🟡。”業內人士說👩🏻🎤,一般來說積極、樂觀、外向的人更能適應在外的環境,在外的環境中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完成學業。個性過於內向的學生要慎重考慮出國👏🏼。
4.沒有學習興趣到哪都不成
到國外留學,不是說比國內輕松了。有的學生在國內讀書成績不好,想到國外去學,出點錢🙇,混個文憑回來👨🌾🧑🏼🔧。其實,到國外讀書也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如果在國內的時候,數學不好,或者語文不好就考不上大學🌬⇒,但在國外就會有多種選擇🦸🏿♂️,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可以從自己喜歡的學科上補回來,他們可能不用考數學、語文或者淡化數學語文🧑🏿🍳。回避掉自己不喜歡的課程🧛🏻,而專攻自己的愛好、特長,也許潛能就發揮出來了。但是,如果學生一點學習興趣也沒有,那到哪裏讀書都一樣。
5.良好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必備條件
父母不在的時候🤷🏿♂️,你能打理一切生活瑣事嗎?出國留學時選擇住家或住校🤾🏻👳♂️,這都需要學生自己料理衣食住行,自我照顧🎓。在國外⛔️,住家通常把留學生看成家庭中成員,開飯前要幫房東擺好餐桌,幫著給花園澆水,打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遵守房東的家規,讓自己的留學生活更安全和快樂。有的小留學生沒有正確把握自己在“第二個家”裏的位置而與住家相處不好🧔🏽♀️,現在的很多家長太寵孩子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大👩🏼🚒,很多學生的自理能力很差。建議出國決定前的一段時間最好有意識地鍛煉一下。
6.最好的高校未必最適合你
在學校的選擇上🍧,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隨大流。對學校要有全面的了解,要選擇正規的學校。自己成績怎麽樣就要選擇符合自己水平的學校。
7.外語沒過關根本不適合出國
你的外語已足夠應付出國了嗎?業內人士認為,出國是需要語言的🗽,現在的學生外語是最大的攔路虎👐🏼。比如,學英語的,“托福”成績至少要有600分,“雅思”成績至少考6分🙅🏼♀️。如果沒有語言工具,那就根本不適合出國留學🫰🏻!業內人士特別強調指出,那種認為出國去學語言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到國外聽力、對話的水平是會提高,但是一些學術性的語言就沒那麽簡單了🫳🏿。外語學習完全可以在國內完成🏄🏽♂️,而且更具有針對性。
8.學來的東西要能用
學以致用🉑,這是中國古訓♿,出國學習最後還是要回到就業問題上🧛🏽♂️。如果打算在當地就業的,就要了解當地的就業情況,他們需要什麽樣的人才,你喜歡做什麽,然後再進行選擇。如果回國就業的🚞,那就應該學學外國的強項,哪些方面國內比較弱🌸,而國外比較強的,那就很好。像金融、保險、國際會計🧘🏽、酒店管理、設計、傳媒等專業都是今後就業的熱門。
中新網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