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高教視點 > 正文

錢中文:以“新理性精神”回應現實挑戰

來源:   時間👨‍👩‍👧‍👧:2003-02-28  瀏覽🧖:

錢中文 1932年生,江蘇無錫人,195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俄語系💅🏽,後赴蘇聯莫斯科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讀研究生✋🏼,1959年秋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個人著作有《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文學原理——發展論》(增訂版為《文學發展論》)🤽🏻‍♀️🌽、《文學理論流派與民族文化精神》、《文學理論👈🏻:走向交往對話的時代》☀️、《新理性精神文學論》🧑🏻‍🤝‍🧑🏻❌、《錢中文學術文化隨筆》等🏩,以及大量論文。

80年代合作主編《現代外國文學理論譯叢》(14種)、文集《文學理論方法論研究》;90年代主編《文藝理論建設叢書》(7種)💠、《巴赫金全集》(中譯本)(6卷本)🪥,合作主編文集《文學理論🧑🏻‍🤝‍🧑🏻:回顧與展望》、《文學理論——面向新世紀》、《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以及《新時期文藝學建設叢書》(36種)等多套叢書。

錢中文先生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4屆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長➜、博士生導師、《文學評論》主編🍢,在當代文藝學學科的建設、組織和領導、中外交流合作、培養人才等方面🧘🏽‍♂️,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有著卓越的建樹🧚🏻‍♀️🕺🏿。

問🏂🏿:很多學者認為市場經濟導致了中國人文精神的滑坡,而我國當代文藝理論與批評經過20余年的引進🙇🏼‍♂️、選擇🤠,已經形成了多元話語共生並存的總體格局,同時也更加學院化了,少了一些幹預現實的銳氣。在這種背景下,您提出的“新理性精神”,獲得學界的一致好評和響應🙋🏼。在此想請您重新向讀者簡略概述一下“新理性精神”包括的內容,特別是這個“新”字是怎樣體現出來的?

錢:我所說的“新理性精神”🌅,是一種以現代性為指導🧑🏼‍🍼☝️、以新人文精神為內涵和核心、以交往對話精神確立人與人的相互關系的新的思維方式👨,它包容了感性與文化的理性精神,是一種對人類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實行兼容並包的♟、開放的實踐理性,也是一種文化、文學藝術的價值觀。新理性精神旨在重建人文理性、實踐理性和解決話語間的不可通約性🏌️,促進人與人之間以及各範式各話語之間的交往對話關系🦖。

新理性精神是一種在當代中國歷史條件下的綜合立場🏄🏽‍♀️⟹。它對現代性進行了自己的闡釋與規範,賦予它以反思與批判的功能💁🏽‍♂️🧚🏿,使其自身能夠不斷獲得自新;強調繼承傳統🧈,傳統是我們的過去👨,但繼承是為了創新,創新是傳統的未來;它主張要有鮮明的立足於中國民族文化土壤的意識🍪,獨立自主的文化身份,正確處理本土化與全球化的關系,反對全面“向西看齊”,但又要充分吸取西方文化💾、特別是西方美學與文藝學的若幹精華👧。它是一種新的人文精神,即在協調人與人🍎、自然🧏🏻、社會、科技關系中,融合成一種既有利於過去受到壓抑的個人的自由進取,又使人際關系獲得融洽發展的互為依存的新的精神,達到馬克思所說的最終使人獲得全面自由發展的文化理想🧑🏽‍🏫。它主張以平等對話關系來改造人與人的關系;提倡感性🦸‍♂️,但應受到文化的製約。有的學者認為🍟,新理性精神具有鮮明而強烈的民族性😠🕕,它昭示出一種品質,即它是中國學者發出的可以與西方對話的自己的聲音,是世界文藝理論多元對話時代裏中國特有的“一元”。但問題在於實踐。

問:您能否談一下“新理性精神”對現實的回應?

錢:中國自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生產力獲得了空前的解放👗,國家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後,經濟獲得了空前的活力💺,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城鄉的面貌日新月異。但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許多社會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拜物主義👩🏻‍🏫、拜金主義和金權結合的流行🤼,正是這拜物主義和拜金主義增加了多種社會的弊端。不少中國知識分子🔉👆🏿,大約仍然懷著“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民族憂患意識,既為國家經濟發展而高興,同時也為種種社會文化弊病問題而憂心不已🤸🏼‍♂️。

正是在這種現實背景下🍑🏄‍♂️,我希望以“新理性精神”回應現實,以健康的人的理想來燭照現實🧙🏽‍♀️⬜️。“新理性精神”的現代意識與反思批判🔄、物質與精神🧄、人文精神🤟🏽、理想與對話、感性與文化等多個維度🧑‍🎄,在對等的意義上就是我們的社會關懷、審美理想🤽🏿、文本敘述的立場與觀點🧚、思維方式與方法的綜合。

它的現實的針對性首先在於,它密切關註人的現實生存狀態🤌🏻🧕🏻,努力從當前我們的社會📳、文化和文藝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𓀏,呼喚一種關懷人的價值與精神的新的人文精神,同時也包含在先進文化光照下的人的無所不在的感性需求,這實際上是對文藝學作為人文學科本質屬性的提升,也是對各種不重視人的感性✍🏻、感性需求的從概念到概念的冷冰冰的本質主義文學觀的反撥⏬,對無限張揚人的感性需求、追求自然本能的低俗的文學觀的抵製🏋🏿‍♂️。

新理性精神的思維方式是以交往對話為基礎的🧡,是主張開放的。這一理論不僅吸收了中國傳統文論與現代文藝學成果,同時吸納了西方的存在論❤️‍、現象學、生命體驗美學與交往對話理論等諸多理論成果👨🏿‍🎨,在與西方對話的同時力圖闡釋我國當代文學以及文化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

新理性精神的批評,將會積極地介入創作。它不會過分顧及現實主義和非現實主義之類的區分,它訴求一種審美理想的內涵📿:健全的人格,人的價值與精神🦹‍♂️🚊,人的逐漸走向自身的全面自由與解放🙋🏼🦸🏻,人性化的社會發展,反對封建專製主義的桎梏和反對金錢拜物教對人性造成的異化🥜,等等👊🏽。在現今價值貶抑與人文精神弱化的境況下♒️,我們希望通過大力張揚新的人文理性,促進當今社會精神文明和道德的建設♦︎🎟。

問:一些學者認為您所提出的“審美意識形態說”🫶🏿🚴🏼、“審美反映論”、“交往對話原則”🧕🏻👩🏼‍🏭、“新理性精神”以及“古代文論的現代轉化”等學術思想,因具有民族的立場👙、世界的眼光、辯證的方法和前瞻的視野,而被一些同行認為這是中國當代文藝理論的思想基點和指導性範疇🪳🐈‍⬛,您能否具體談一下這些理論對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的建設和創新產生的影響。

錢𓀍:上面提及的諸種範疇,是我個人在研究文學理論中所獲得的認知🐠,只能說一些同行認同了我的這些觀念,而另一些學者對這些觀念就覺得不以為然了➝。比如有的學者指出,“審美反映”比起反映論進了一步,但比起人類本體論🥟、藝術生產論就落後了。使我感到不滿足的是♿,一是論者未能真正閱讀我對審美反映所做的解釋,以為審美反映就是審美加反映,二是討論不是在問題的同一層面上展開,所以往往是擰著的。有的提法如“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還被幾位古代文學研究者宣布為“偽命題”🏕👩🏿‍🔧,是否真是偽命題🥜,這是可以進一步展開討論的。不能過分誇大我提出的上述理論觀念對於我國文論建設和創新的影響🙏🏼,世界大得很🫄🏿🚵🏻,文學理論觀念多得很🕵🏽,它們在各自的範圍內發生作用。但是對於我來說,在文學理論研究中應當確立一種自主性與原創精神👆🏻,這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在目迷五色的外國文藝思潮中🖤,不能總是六神無主,追新逐後,盲目地跟著人家跑👩‍💻。要提出適合於我們自身的文藝發展🐣、理論實踐的觀念,而且理論確實要隨著文化、文學藝術的急劇發展而與時俱進🩲,提出新觀念,闡明新問題。當今在中國文藝理論話語多元的背景下,我覺得需要一種文化價值觀將之統合起來。“新理性精神”試圖從人的生存、現代意識、人文精神價值建構、對話論、語言論等方面🍽🎸,為文學理論的新的演進提供一種依托。中國文藝學是否要以新理性精神為指導性範疇,進行文藝理論的建設和創新,我自己從來不會也不能這樣說🏝,而只應在實踐中去接受檢驗💫。因為理論自己認為如何如何,就往往成為自身的枷鎖了。有的朋友說,“新理性精神”作為一種傾向一致的思潮或批評運動,在中國文藝學中的確立,正是中國當代文學理論構成國際對話的開始;而且👩‍❤️‍👨,也只有在提出了明確的具有傾向性的理念之後🟦,中國文論才能真正找到自我🌙,找到建設與創新的理論突破口和學科生長點。我想😋,新理性精神原是作為人文知識分子的立足點提出來的🔎,這是一種回應時代的人生立場、一種文化價值觀💛,六七年之後得到了一些同行的認同,成為一些朋友在文學理論探索中的共同的趨向,這是使我感到高興的🍗🧜🏽‍♀️。至於“新理性精神”能否成為一種思潮和批評運動,在文學理論建設中找到創新的突破口與理論的生長點,對此我沒有過高的奢望,這同樣需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新理性精神努力使自己有著一種內在的系統性:它的現代性的理論基點💃🏻,人文精神的價值取向和理論核心,它的交往對話的思維方式🦝,已經不同於原有文藝學的理論模式🦞,展現為一種開放的文論內在結構。但即使如此💨👸🏼,它仍然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使其獲得理論的豐滿,這也是我正在進行的工作,而且也希望同行加入,共同探討。有的朋友主張將其復雜化,因為只有復雜化才具有競爭力,我想🏄‍♂️,這復雜化恐怕就是指理論的豐滿吧‼️。

新理性精神是一種開放的理論的自覺⚜️,所以👩‍🦽,即使是學者們認同了新理性精神的原則,但在文學觀念的具體闡釋中🛒,仍然有同有異、各有特色、相互包容、共同豐富,這正表現了多元對話的時代精神,理論需要豐富與多樣。

有的學者認為,新理性精神作為中國學者的社會關懷🏍、審美理想、本文敘述的立場觀點🕙、思維方式🔬🏘、方法的綜合性傾向,在對等的意義上🙇🏿‍♂️,與後現代主義一樣🧟‍♂️,在含義廣泛、內涵不確定方面☦️,是一種可以同日而語的思潮,這種提法與構架至少是一貼清醒劑:在東西方文化土壤不同的條件下🧓🎒,批評理論可以而且也應當選擇中國特色🖖🏼。但不過在我看來,我們沒有必要把尚未兌現的設想👃🏽,說在前面🧗‍♀️,或是說得太早了。我倒寧願這是少數有著共同理念的同行的一種學術立場與行為👨‍🍳,這樣我們的心態可以放松些🥢,討論可以自由些⬜️👨‍❤️‍👨,話語可以個性化些,或是就是在學界遭到撻伐而消失🧑🏻‍🦱,也可以無聲無息、心情平和些。學術一旦被註入了外力,學理必然減弱或消失;或是說得過頭了🕙,或是被炒作了,就必然會遭到風必摧之的命運🎿。

問:您一直在理論跋涉中求新、求變、創新🫸🏿,同時特別強調,在現今這個世界格局的多元對話時代,中國學者要有自己的聲音。您為什麽特別強調這一點?

錢:文學創作要以先進文化思想、現代意識精神為指導👩‍👩‍👦,同時必然會浸透著民族精神🏨。當下的振興民族精神,決不是提倡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是為了確立真正的世界眼光🧗‍♀️,參與多元對話時代的文藝學建設。因為既稱“多元”👩🏼‍🚀,當然不是指過去冷戰時代的爭霸🤳🏿,而主張實現多種民族文化系統的並存局面↕️。既然要“對話”,就不是一個人“自說自話”或“惟我獨尊”✡︎。“對話”的提法,也必然意味著認同不同對話者的存在🫏,即多元文化語境中的共存。你要生存🐟,也要讓別人活下去,在學術上更是如此。人與人是一種相互獨立又是互為依存的關系🧛,他們的生存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關系🧥;他們的思想自有價值,只是有高低之別🧎🏻‍♂️‍➡️,但即便如此⚀,都應受到充分的尊重👨🏼‍🎤。在世界範圍內的對話中🙎🏻‍♂️,必須有自己民族文化的立場🏋🏿,否則就會因喪失思想光彩而“人雲亦雲”🏋🏿‍♂️📋,或者稱為“失語”📗。近代中國在世界上是弱國🧔🏼‍♂️🧗🏿‍♂️,要清醒地認識自己民族的處境和當今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才能站到前進的起跑線上🦹🏿。先賢說過的“聯合平等待我之民族”或“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現在仍然是我們振興民族精神的目標。一個偉大的民族,自然要擁有豐富的物質財富,但是最終昭示於世人的、傳之久遠的則是其精神財富♣️🪱。生產這種精神財富,應該在文化、學術中,從發出自己的聲音做起🩹,進行原創性的創造💂🏽‍♂️。要堅持自己的聲音,要堅持原創性的創造,世界學術認同的是獨創👩🏿‍✈️。學術回應時代、社會的需求,也回應學術自身的需求🫕:學理的深化🫲🏻、完善與豐富。但是這種回應是絕對的個性化的,而不是跟隨🧑🏼‍🚀、重復與雷同🧑🏻‍🏭。

我在論及巴赫金的一文中說到,學者要堅持自己的聲音🧑🏽‍🏭,堅持自己具有原創性的創造➗:學術上的真知灼見,常常會被時尚視為異端邪說,這時作為有學術個性的獨立人格的學者,他能堅持己見,忍受種種歧視👩‍⚖️、寂寞👌🏽,以至生活清貧,甚至生存也難以維持🛬。但他們會克服一切困難和折磨🔠,超越它們,堅持把自己的思想說出來🫨🧁,著述不能出版,就把它們束之高閣,而安之若素⇾。這樣的具有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的學者👨🏿‍⚖️🐦‍🔥,在中外學界真不乏其人🥇。這是對巴赫金的寫照🧜🏿,也是我半個世紀以來的生活感悟。

中國學者逐漸實現著對學術個性的追求,同時應當超越現代/後現代和東方/西方的二元對立思維模式🏧✊,在國際學術界發出自己的理論建構的獨特聲音,發展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文學理論。

《中國教育報》 (2003年2月27日第7版)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